编者按:2014年,告别了高歌猛进,面对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中国经济正步入新的运行轨道。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常态”重大战略判断,深刻揭示了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新变化,充分展现了中央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处变不惊的决策定力。œ值此岁末,求是网从七个方面盘点2014年中国经济发展新态势,看中国经济在今年为人民生活带来了怎样的“红利”。
“习近平谈经济工作”
习近平谈改革:冲破思想观念障碍 突破利益固化藩篱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时下中国需要一个新的改革开放。30年多前的改革开放,是中国在“怎样改革”、“怎样开放”这张白纸上勾画最初的蓝图;与彼时相比,今天的改革开放具有更高层次和更深内涵。
习近平“新常态”表述 “新”在哪里?“常”在何处?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经济要适应“新常态”这一重要表述,引发各界的高度关注,越来越多的人用这一概念来分析和解释中国经济。“新一代决策层以“新常态”定义当下的中国经济发展阶段,并通过“新常态”透视中国宏观政策未来的选择,绝非“一时兴起”,而是深思熟虑之举。
习近平提战略构想:“一带一路”打开“筑梦空间”
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强调相关各国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谈市场经济:市场决定性作用基础上完善宏观调控
在市场壁垒中,对市场竞争危害最大的是体制性壁垒或行政壁垒,它们往往通过许可证制度、核发执照、原材料管制等方式,限制新企业的进入。
习近平谈"三农":端牢"饭碗" 推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粮食不是简单的商品,它是物价稳定、市场稳定、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也是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的重要基础。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旦发生大饥荒,有再多的钱也没用。我国粮食连年增产,粮食安全该不是问题了吧?
习近平的“民生观”: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站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论述,阐明自己的“民生观”,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意义,提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民生工作的着力点,将广大人民群众凝聚到追求幸福中国的目标上来。
习近平诠释环保与发展:绿水青山就是生产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包含尊重自然、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理念和发展理念,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指明了方向。
习近平谈所有制改革:国企民企"合"得来才能"混"得好
2013年7月23日习近平在武汉召开部分省市负责人座谈会时强调,要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增强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发展活力,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完善财税体系,发展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微观基础的活力。
习近平谈“金砖”:坚持包容合作 做世界经济稳定之锚
我们应该建立更紧密经济伙伴关系,在贸易和投资领域探索建立一体化大市场,在货币金融方面构建多层次大流通,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形成陆海空大联通,在人文领域推动各国人民大交流。
习近平令京津冀一体化不再“纸上谈兵”
今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座谈会,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并就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出7点要求。一石激起千层浪,“京津冀一体化”迅速成为网络热词,并被坊间称为“一号工程”。胶着了30多年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在习近平总书记 “总动员令”下,告别“纸上谈兵”,进入实质性提速阶段。
习近平谈结构调整:释放社会活力 构筑经济发展新动力
习总书记明确表示,单纯依靠刺激政策和政府对经济大规模直接干预的增长,只治标、不治本,而建立在大量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基础上的增长则更难以持久。要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避免单纯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
“经济新常态”
今年5月,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提出“新常态”。7月29日,习近平在和党外人士的座谈会上再提“新常态”。在今年APEC会议上,习近平首次系统阐述了“新常态”的含义: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结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他进一步指出,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新常态点亮中国经济
2014年即将逝去。当“新常态”成为年度热词时,人们发现,中国经济的年度答卷其实很精彩。不再一味地高速奔跑,中国经济的步伐更稳健。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长7.4%,市场预期全年经济增长约7.4%。这一速度虽没有过去两位数增长那么快,但适应了调整结构、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保持社会大局稳定等方面的需要,仍处在合理区间,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依然一枝独秀。并且,与过去比,增速虽有所回落,但由于经济体量更为庞大,7%的GDP增量相当甚至高于过去10%的增量。
九大关键语,透视2014经济新常态
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一系列的趋势变化说明,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而如何认识、适应,乃至引领“经济新常态”,不妨回顾2014年的关键语。
新常态发展路线图
“一带一路”
去年年底,“一带一路”的概念已经写入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上升为国家战略。今年,“一带一路”正在从概念向实实在在的项目转移。11月4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专门研究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规划、发起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设立丝路基金。11月8日,习近平宣布,中国将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在12月5日点题“一带一路”战略的当天,政治局就围绕着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进行集体学习。
习近平要求,逐步构筑起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自由贸易区网络,积极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商建自由贸易区,使中国与沿线国家合作更加紧密、往来更加便利、利益更加融合。
“一带一路”正改写全球经济版图
“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是一个兼具内外的战略选择。专家分析,从内部看,中国现在已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产业面临转型,存有过剩产能,但对有些基础设施建设欠缺和需要改善的国家而言,中国的过剩产能正是这些国家急需的。同时,中国有充足的外汇储备,用外汇作为拉动全球增长的资本金,通过资本输出带动消化过剩产能,是一项利人利己的好事。
“一带一路”叫响世界
“一带一路”是新形势下中国推进对外合作的重要构想,标志着我国在当前形势下发展与世界关系的共赢战略。“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和地区与我国将通过合作取得共同发展,而且由于这一发展战略具有相当的可扩展性,“一带一路”的带宽与路径还将不断延伸,通过主带和大道还可展延到各条旁线与分路,并有望最终构成一个具有繁密复式构造的全球互联互通网络,因此在世界范围还有更多的国家正对此寄予期待。
“经济政策”
2014年,国务院陆续出台了各种政策,有从政府自身层面的改革政策,也有对资本、价格市场的健康发展的意见决定,还有许多跟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政策,这些政策有的已经让我们享受到它们带来的红利,有的会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持续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保障。 [更多]
简政放权又一年,改革红利再释放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2013年简政放权取得实效的基础上,今年年初中央政府承诺:再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00项以上。言出必诺。一年间,简政放权“重头戏”始终唱得不松劲、不懈怠,改革红利得以再积蓄、再释放,为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创造新机遇、注入新动力。
货币政策:基调不变 松紧适度
回望2014年,这是货币政策积极创新的一年。“2014年货币政策一个重要特点是更多地运用定向调控手段,包括定向降准、再贷款等。”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说,今年央行两次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为“支农”“支小”商业银行释放了更多信贷资金;扩大支持小微企业的再贷款和专项金融债规模等,将资金“活水”引入“三农”、小微企业等领域。
“结构调整”
中共中央7月29日就当前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会上表示,要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习近平强调,针对突出问题,应主动作为,努力提高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提高产业竞争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实现中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跃升。要扎实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结构调整,阵痛中前行
2014,产能过剩遭遇市场低迷。出口减速、楼市调整,中国经济增速换挡,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新常态需要新驱动,摆脱“高速期待”,消除“换挡焦虑”,为了“实现有质量有效益的速度,实现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速度”,结构调整在阵痛中砥砺前行。
这一年,结构调整亮点呈现,中国经济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良好势头没有改变。
保持稳增长调结构平衡
要“稳”更要“进”,进的重点是深化改革开放和调整结构。没有积极的调整、主动的升级,发展难以稳住,也不可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和调整结构是提升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抗风险能力的根本途径,是实现有后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实现经济发展目标,适应经济新常态,关键在于处理好“稳”与“进”的关系,保持稳增长调结构平衡。
“资本市场”
2014年5月,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对新时期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发展和监管等进行统筹规划和总体部署,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规范透明、稳健高效、开放包容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深化资本市场改革,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将释放巨大的改革红利。[更多]
盘点2014中国资本市场
当A股从“熊”冠全球逆袭为“牛”冠全球,当中国股市的市值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当中信证券仅次于高盛、摩根士丹利、瑞银成为全球第四大投行,还有IPO的重启、沪港通的开闸……即将挥别的2014年,对于中国资本市场而言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承载着诸多尝试与探索的中国资本市场,有望迎来“黄金时代”的新篇章。
2014资本市场关键词:转折 探索 牛市
2014,对于中国资本市场而言注定不平凡。中国证券业协会副会长、天相投顾公司董事长林义相用“转折”这个关键词来描述今年的资本市场。 他表示,资本市场在这一年间发生了重要的转折,而且逐渐被投资者所认同。近期A股的上涨行情,就是转折的一种体现。这里的“转折”包含很深的东西,比如对 中国经济的看法、对股指和风险水平的看法、对经济增长成果分布的看法、对社会收入分配的看法,以及对经济新常态初期的看法和认知,诸多变化在不知不觉间悄然发生。
资本市场年度十大新闻
“农业农村”
稳住农村持续向好的局势
今年,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持续向好、粮食生产再创历史新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农村改革向纵深推进,农村民生有新的改善,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农业农村经济在高起点上实现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增效。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刚刚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是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中央召开的又一次重要会议。会议深入分析了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现实紧迫性,全面部署了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和具体举措,这对于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做好下一步“三农”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农”向好,全局主动。今年我国粮食产量实现“十一连增”,农民增收有望实现“十一连快”,农村改革步伐加快,农业农村发展延续良好势头,为经济社会稳中求进提供了支撑、增添了底气。
农业农村好形势力撑新常态
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好,为新常态下“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提供了有力支撑,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据了解,今年稳粮增收成为全年亮点。棉油糖、果菜茶、肉蛋奶、水产品等供给充裕,市场运行总体平稳,全年没有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和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农机、农垦、农产品加工业稳定发展,农村改革扎实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农业经营体系创新、农产品目标价格改革迈出新步伐,种业、农垦、农村金融等改革稳步推进,农村改革试验区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取得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