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探路中国农谷
时间:2014-12-09 09:06 来源:湖北日报5版 作者:杨富春等 点击:次
风起农谷,激荡鄂中大地。
肩负中国农谷建设和柴湖振兴发展“两个省级战略”,荆门砥砺前行。
前行路上,从不乏鼓励与鞭策。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传导给荆门澎湃动力。2011年7月18日,省委书记李鸿忠就《沸腾的“农谷”》报道作出重要批示;9月4日,在荆门调研时提出“打造三农特区、体现中国高度”的定位,为中国农谷指明了方向。2012年2月11日,省委书记李鸿忠、省长王国生在荆门召开现场办公会,中国农谷建设正式上升为省级战略。2013年7月11日,省委在柴湖镇召开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现场办公会,柴湖振兴发展成为又一省级战略。
中国农谷,怎么建?拧开思想解放的总开关,豁然开朗:中国农谷,不唯“农”,重在“谷”,它是平台,是孵化器,是多种要素在一个区域内汇聚、相互激活,产生能量大爆发。
扛中国农谷这面大旗,就是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以新型工业化为支柱、以新型城镇化为载体、以信息化为引擎,“农工城网”融合互动。
厘清内涵和外延,中国农谷的目标更明确,脚步更铿锵。
1.“香稻嘉鱼”万元田示范转型
作为重化工业城市,荆门适应经济新常态,常在思考:传统产业如何升级?新兴产业如何培育?循环经济如何发展?
先看看荆门农业转型的故事。
京山县钱场镇盛老汉家庭农场,流转1000亩土地发展稻-龟-鳖-虾综合种养,今秋算账:亩均产稻谷1400斤,利润464元;投放的龟年利10833元;甲鱼年利7820元;小龙虾年利4800元。综合测算,每亩年纯收入23917元。
不打一滴农药、不施一粒化肥,亩均纯利过万元。这就是荆门特色的“香稻嘉鱼”模式。短短2年,由180亩试验迅速扩大到3万多亩示范,这种“双赢”、“多赢”效应还在放大中。在荆门,以此为代表的“一高三新”模式,成为传统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民增收的法宝。
荆门市委书记万勇认为,既为农谷,又是商品粮生产基地,必然承担着粮食安全重任。但粮食比较收益低,如何让农民实现小康?根本出路就在于找准结合点。对荆门而言,就是发展高效农业,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发展立体农业、循环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一高三新”模式应时而生。隆平高科超级稻示范田,双低油菜等200多个新品种大面积推广;农业技术从“实验田”到“庄稼地”,已引进设立涉农院士工作站16个,智慧农业迅速铺开;21种高效种养模式推广,今年面积达180万亩。
2.经济新常态,模式变新结构变轻
荆门格林美,自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其武汉工厂后,“世界循环经济工厂”的美誉传遍大江南北。
当年公司创始人许开华博士怀揣专利技术寻求合作时,是荆门高新区伸出橄榄枝,用办公大楼抵押贷款作为公司启动资金,助格林美发展壮大,并走向全国,布局江西、河南、天津等地。
荆门,这座全省唯一的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市,坚持从区域、企业、产业等层面实践,全面探索建立化工、建材、农产品加工、废旧资源回收等循环经济链条,把转型升级这场“大戏”唱好。
今年8月,中航工业集团与荆门市在北京签约。双方携手打造全国首家“爱飞客”小镇,提供个人飞行、私人飞机驾照培训、飞机托管等时尚消费品,打造通用航空创意经济示范区。
“一花引来万花开”。围绕爱飞客镇项目,荆门航空产业迎来大发展。已有中航特飞所、联邦航太(荆门)通航公司、荆门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等6家航空企业落户。中航特飞所今年已售40架A2C水陆两用超轻型水上飞机;联邦航太(荆门)公司形成年产300架整机与200具航空发动机产能;“爱飞客俱乐部”已采购2架小鹰-500飞机,正办理飞机国籍登记证、适航证、电台执照等飞行审批证照。
不仅是航空产业,新能源、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领域也实现突破,联想、中兴、华工科技、亿威锂能、鸿创科技、华能热电冷三联供等一批重大项目落户,全市新兴产业正在裂变增长。
荆门,正由资源依赖型重化工业城市,向科技创新型城市快速转型。
3.构建鄂中城市群,绿色生态引领未来
鄂中城市群,是荆门市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又一举措。
这个构想,与国家新型城镇化“以城市群为主要发展方向和主体形态”的精神高度契合。
该规划核心是:按照“1+3+6+X”的空间结构,打造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力争建成长江经济带和汉江生态经济带新节点城市、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中部支撑。
具体而言,“1”即建设百平方公里、百万人口的大城市—荆门中心城区;“3”即钟祥、京山、沙洋三个中等城市;“6”即6个小城市;“X”即一批新型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
按此规划,荆门急需优化现状格局,深化城镇体系,寻找新的空间发展轴。鄂中城市群建设就是为把荆门打造成布局科学、功能完善、结构优化、快捷互通、生态宜居、“四化同步”的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
理念既定,立即行动。中心城区“四部新引擎”加速推进,各地新城新区明显提速,镇域小城市及农村新社区建设稳步推进,全市已建新型农村社区152个,在建新型农村社区95个。
荆门中心城区全力建设漳河新区、荆门高新区官堰湖科技新城、东宝长林新区、掇刀长坂新区。其中,漳河新区按照“引领未来、绿色生态、一步现代”的要求,“骨架”已拉开,万达、红星美凯龙、武汉大家装、国华人寿等一批现代服务业项目落户。“三环八射六隧”城市主干路网全线开工。
三个县市,以项目为依托,统筹推进京山温泉新区、钟祥南湖新区、沙洋滨江新区建设。
对于6个小城市,荆门市完善政策支持,扶持建立城镇建设投融资平台,土地出让平台,培优产业实力,增强其自我造血功能,争取挺进全省百强。
新型农村社区是农民聚集的主场所,荆门市已启动第二批100个社区布点规划,推广特色民居。
鄂中城市群搭建一个扩总量、调结构、转方式的平台,吸引了生产要素向“一核六片十五园”汇集,产业集群效应显现。去年,园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过全市工业总量的50%。
4.力求“四最四零”向改革要红利
2011年,京山县在全省率先试点行政审批零收费,次年荆门全市推行,打造“四最四零”城市:审批事项最少、流程最短、收费最低、效率最高,以期做到服务零距离、沟通零障碍、审批零差错、反馈零投诉。
勇于打破旧机制藩篱,荆门向改革要红利。
为提高行政审批效率,荆门打通部门关节,实行工商营业执照、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联办。市行政服务中心辟出联办服务专区,将工商、质监、国税、地税4个部门的窗口调到一起,三证联办,并联审批,当日拿证。
新政催生市场主体春笋般冒出。至10月底,全市市场主体达14.69万户,同比增长17.4%;企业类市场主体的注册资金比去年底增长31%,增幅全省第一;新增私营企业注册资金同比增长203%,增幅全省第一。
只进一家机构,可检百样产品。4月22日,由7个部门、8家机构整合成一家的京山县公共检验检测中心对外挂牌,政府每年拨专款1000万元对社会、企业提供技术支撑,这在全省又是首创。
11月26日,荆门高新区行政审批局、综合执法局挂牌。行政审批局一举承接市里下放的117项审批权限。综合执法局接手涉及工商、质监、食药等12个部门的107项市场监管职能。
围绕依法行政,荆门推出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制;为激发人才活力,开全省先河,推出专业技术官制度,建立21家院士工作站;为有效预防腐败,坚持抓早抓小,首创廉政“门诊部”,得到省委书记李鸿忠批示,省长王国生的肯定。
创新无止境,改革无穷期。探路中国农谷,荆门市上下求索。中国农谷这块金字招牌,也越擦越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