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荆门图书馆网站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手机图书馆 | 英文版
文博天地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自建资源 > 文博天地

象山泉亭考述(下)

时间:2014-08-27 17:37     来源:荆门日报     作者:李柏武    点击:

        唐宋时期,蒙、惠二泉的水质、水性也是不一样的。
        洪适《荆门集序》说:“南泉方五尺许,膏渟乳积”。是说南泉(惠泉)水质如同奶状,富含矿物质。“北泉即山剜洞,混混清泚”。是说北泉(蒙泉)水质清澈。《方舆胜览》卷二十九“蒙泉”引杨绘诗注:“一派白,谓之雄;一派碧,谓之雌。源有雌雄分碧白。”杨绘把二泉之水分为白、碧两种,并将其区分为雌、雄二泉。
        顺泉源于北宋荆门知军彭乘。顺泉恰好位于老莱子隐居、养亲地——老莱山庄,附近有顺井、孝田。老莱子是古代民间传说二十四孝之一,“戏彩娱亲”的典故即出于此。彭乘便依老莱子孝迹,将这个新凿的泉命名为“顺泉”。清乾隆年间,知州舒成龙与参军萧式汤等人在乱石榛莽中找到荒废很久的顺泉,进行清淤疏浚,终于“可灌可汲”,恢复了往日盛貌。
        龙泉始于清荆门知州舒成龙。乾隆十一年(1746年),舒成龙为方便城区与蒙惠二泉之间往来,打通所谓龙脉,决定在竹陂河上修座石桥。民工傍山开采石料时,在蒙泉与惠泉之间凿得一眼新泉,并掘得一块古碑碣,上面刻有宋绍兴壬申年(1152年)荆门知军吕元题写的一首诗:“泓泉敷润有深功,石窦涓涓海眼通。岁稔时和霖雨足,风云长静白龙宫。”舒成龙根据诗的末句,将这个新凿得的泉命名为“龙泉”,并将新修的石桥命名为“来龙桥”。龙泉水味较蒙、惠泉为甘,质且重。
        象山四泉,泉泉有亭。象山最早的泉亭有文献可考的是初月亭。隋文帝开皇十二年(592年),文献皇后返归家乡当阳重修玉泉寺,往返驻跸荆门,随行的智顗大师在其驻跸处建凤凰台(简称凤台)。据《荆门直隶州志》记载:“后尝登楼西望,曰蒙山似蛾眉初月形耳,即令于惠泉置初月亭焉。”
        惠泉,唐代在泉傍建有潄玉亭。后来又建有寒亭、信美亭、船亭。历代名人如沈传师、李德裕等多在此题咏,“名流过之,题石几满”。舒成龙于是择惠泉中央砌筑方形平台,“周以曲栏”,供人题赏,旧有“卫公赋诗石”。明荆门知州康一元书“惠泉”二个大字,刻石泉上,后毁。清乾隆年间,知州舒成龙进行修葺,改名“流清亭”。1981年,荆门市政府重修流清亭,重立“惠泉”石碑。
        蒙泉,唐代在泉侧建有澄源阁。后来建有潜玉亭、浮香亭。蒙泉之上,有喷玉亭。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观察张垓行部至州,叹赏其景,命工增葺,环以巧石,又徙巨石中流,助泉激射,宛如喷玉,故名”。蒙泉后石壁上,有宋黄庭坚所书“蒙泉”二个大字。清乾隆年间,知州舒成龙复建蒙泉亭,取名“养正亭”。
        顺泉之上,有孝隐亭,为知州舒成龙所建。乾隆十四年(1749年),舒成龙在亭旁勒石,大书“老莱山庄”四字,又在顺泉后石壁镌刻“顺泉”二字。
        龙泉,在蒙、惠二泉之间。舒成龙掘得龙泉后,以龙泉为中心,重新规划,渐次兴复古迹,随地势高低与景致布置亭阁,相继建成龙泉亭、跃渊阁和得月台。龙泉的后坡建有泉神、西山二祠,分别供奉泉神和山神。文明湖畔,清初舒成龙建龙泉书院,随建听泉亭,后来改称白鹤亭。
象山东腰,有仰止亭。仰止亭位于讲经台处。讲经台为东晋名僧慧远讲经处。建武元年(317年),慧远在此置佛坛讲经传道。绍熙二年(1191年),陆九渊出任荆门知军,在台上构亭,用于讲学。当时荆门民俗崇尚缁黄术,迷信祸福报应。陆九渊到任后,亲自登台宣讲心学,弘发人性之善,遇到没听懂的地方就由他儿子陆持之作进一步阐释,让所有的与听者都能明白,听众常常多达数百人。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知州舒成龙选择与东山读书台相映对望的象山之腰砌台构亭,亭上复额以“敛福锡民”,并在亭后崖壁上镌刻“讲经台”三个大字。
        经知州舒成龙倾力建设,龙泉一带“诸亭榭棋布星罗,规画多有可观,俨然天开图画”。诸泉之中,因为舒成龙尤重龙泉,复建书院亦用龙泉名,故将龙泉附近包括蒙、惠、顺泉的亭子统称为“龙泉十亭”,并列为荆门城“三台八景”之一。
版权所有:荆门图书馆 鄂ICP备05012537号 鄂公网安备 42080202000282号     
地 址:荆门市双喜大道 tel:(0724)2366359 Fax:(0724)2366359
网站美工:荆门中小在线 网站美工服务:0724-233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