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洋监狱管理局群星闪耀
时间:2014-06-17 00:00 来源:湖北日报4版 作者:付建军 胡晓山 严思凤 点击:次
沈新强、熊迎春、曹胜、李华清、向前……平凡的名字背后,是不平凡的坚持。他们或孝老爱亲,或助人为乐,或敬业奉献……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当好干警,他们是引领者。
沈新强简介
沈新强,男,中共党员,1981年10月参加工作,现任湖北省沙洋汉津监狱病犯监区监区长。2006年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2008年被评为全省“十佳监狱人民警察”,2010年评为“全国监狱劳教模范先进个人”,2011年荣获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2014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熊迎春简介
熊迎春,男,中共党员,1981年10月参加工作,现任湖北省沙洋平湖监狱三级警长、总医院康复科主任,2010、2011年、2013年先后三次荣记个人三等功,2013年被沙洋监狱局评为劳动模范,2014年被推荐为省监狱局劳动模范。
曹胜简介
曹胜,男,中共党员,1978年8月参加工作,现任沙洋广华监狱十监区三级警长,具体从事值带班工作。
李华清简介
李华清,女,中共党员,1986年12月参加工作,现任湖北省沙洋汉津监狱政治处一级警员。2012年被省文明办评选为第二届湖北省文明家庭。
向前简介
向前,女,中共党员,1978年8月参加工作,现任湖北省沙洋平湖监狱三级警长。沙洋平湖监狱商业局留守干警,负责党务、政工、文秘、档案、人力资源、工会、离退休干部管理、计划生育等一系列行政工作。
身患5种心血管疾病,多种药物成“终身伴侣”;除去女儿大学学费和自己的医疗费,他每月坚持帮扶家庭困难服刑人员子女……至今,他仍与妻子住着不足60平方米的筒子楼。他,就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沙洋汉津监狱民警沈新强。
1.让有限的生命更有意义
“现在有3个表扬1个记功,监狱马上又要为我呈报减刑了!”5月20日,沙洋汉津监狱服刑人员董新(化名)说。
“2012年1月减刑一年,2013年6月减刑一年。”董新说,“是沈监区长救了我全家。”
董新口中的‘沈监区长’就是汉津监狱病犯监区长沈新强。
董新妻子下岗,女儿大学学费和每月生活费没有着落,成了他的心病。
沈新强得知后,一方面做思想工作,一方面每月悄悄地为其女儿寄去500元生活费。
董新得知后,流下眼泪。他说:“我再不好好改造,就真的不是人了。”
其实,沈新强家并不宽裕。
1998年,沈新强患上早期胃癌,胃被切除五分之四。2008年,沈新强又患上下肢静脉栓塞、肺动脉栓塞和肺源性心脏病等五种心血管疾病。
“没有棉鞋穿,劳动时,心就像那灰冷的天气,我都想去死。”服刑人员李华(化名)说。刚入狱那几天,气温很低,家人还没来探监。第二天,沈新强就特意买了双大头皮靴,递给李华。“穿上试试。”他说。
沈新强还与李华谈心,讲了国王与蚂蚁的故事:国王见王位被篡万念俱灰,看蚂蚁背着米粒往墙上爬,反复了87次,终于成功。
这个故事激励李华走过8个年头,他5次获得减刑。
“沈监区长用言行教我们做人,帮我们改恶从善。”2010年11月,刑释人员王勇(化名)开起公司。他第一时间打电话告诉这好消息时,却得知沈新强住院了。第二天,王勇专程从河南赶到武汉看望,说:“没有沈监区长的帮助,就没有我的今天!”
5月5日,在全省司法行政系统“正风肃纪、争当好干警”活动推进会上,沈新强作为一名监狱民警,向全省政法干部道出心声:“要让有限的生命更有意义!”
多次婉拒优厚条件坚守医院,他把服刑人员和周边群众健康作为一生追求;仁心服务患者,赢得口碑赞誉,他就是—
2.好狱医熊迎春
“一双手,一根针,幸福一生。”这是众多患者眼中的熊迎春。
熊迎春,沙洋监狱管理局总医院康复科主任。30年如一日,他在手感心会之间,化解监管危机,解除病犯痛苦。
总医院收治沙洋监狱管理局所属监狱送来的疑难危重病犯。经统计,每年收治的病犯中骨病痛疼类占30%以上。
2001年,沙洋苗子湖监狱。29岁的服刑人员高军,以腰椎疼痛为由,一睡就是两个月,不愿吃药打针,也不听任何劝告。没办法,监狱请熊迎春来监室诊断。
熊迎春上前“一摸二抬三叩击”,对高军的肌肉状态、下肢力量、神经反射等腰椎情况有了判断。
“好好一帅哥,再‘装’下去,肌肉一萎缩,就可能永远站不起来!”熊迎春说。高军羞愧地低下了头。
熊迎春说,救治病犯中印象最深的,是2011年刑满释放的王青青(化名)。
2007年8月,王青青调入沙洋荷花垸监狱服刑,他腰弓背驼,走起路来十分艰难。管教民警说,王青青因病而长期闹情绪,无心改造。熊迎春诊断,王青青患上强直性脊柱炎中晚期。
医学界,强直性脊柱炎俗称“不死的癌症”,目前尚无根治方法。
为减轻王青青病痛,熊迎春对其采取“五联疗法”,同时,他还到北京中医研究院进修,师从创始人朱汉章教授学会“小针刀疗法”,对王青青施治。几个疗程后,王青青腰背部僵硬感缓解,睡觉也能翻身了。2010年国庆节,王青青的“亲情电话”打给了熊迎春:“感谢您让我重获健康和生活下去的信心。”
除了服刑人员患者,熊迎春平均每天还要接诊监狱民警职工和各地患者50多人。
一位深圳患者经熊迎春治愈后,当即提出年薪100万,让他去沿海发展,被一口拒绝。熊迎春说,“为服刑人员解除一分痛苦,就是增加一分稳定。这是一名监狱医生最大的价值体现。”
不图名,不图利,平凡的举动,让服刑人员及亲属感受温暖;信守承诺,用“情感执法”拓展监狱民警社会责任。广华监狱民警曹胜—
3.秘密资助服刑人员女儿
2012年6月2日,获得4次减刑的张俊(化名)终于走出监狱的大门。重新获得自由,他并没有飞奔回家看望想念已久的亲人,而是走进了一家做锦旗的店铺。
“我要去曹警官家,给他送面锦旗,当面表达我的谢意。”张俊说,如果不是曹警官连续坚持“秘密资助”,还不知道当初欲退学的女儿如今会在哪里。
张俊曾是沙洋广华监狱的一名服刑人员。他说的曹警官是曾经的管教民警曹胜。
因故意伤害罪,张俊获刑13年。感到刑期漫长,初入狱时,张俊无心改造。在农村的家,失去了张俊这个顶梁柱,变得更加贫困。
“爸爸,你在监狱里,我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家里又穷成这个样子,我不想给奶奶和妈妈增加负担了,这学期上完,我就不再读书了。”2007年初,张俊收到正在读初三女儿的来信。
女儿的信,深深刺痛了张俊。张俊情绪波动的情况,被分监区长曹胜看在眼里。
“想让女儿上学吗?”曹胜找到张俊,盯着他的眼睛问。
“当然想!我自己没文化,可没想到拖累了女儿呀,我对不起女儿!”张俊一脸的懊悔与焦急。
“我们来一个约定怎么样?”曹胜提议:“下学期开始,我资助你的女儿读高中、上大学,直到她自食其力;但是你必须用改造表现支持女儿学习,向女儿证明你的悔悟和新生决心。”
看着一脸惊讶的张俊,曹胜补充说:“这是你我之间的约定!我资助你女儿上学的事不要对其他人说。”
2007年8月,曹胜给张俊的女儿寄去了第一张汇款单:1000元。女孩如愿走进高中校园。
张俊说,当女儿来信告诉他那天,自己躲在被窝里哭了一个晚上。
因为是“秘密约定”,张俊只能把对曹胜的敬意和感激藏在心底,劳动改造抢前争先,还开始学习文化知识。2007年,他获得第一次减刑。
2008年,曹胜工作调动,离开了张俊所在的监区。走之前,曹胜对张俊说,承诺依旧,让他安心改造。
此后,每学年开学之前,张俊的女儿都会收到一笔汇款。而在2011年7月,张俊也拿到了第4个减刑裁定书。
在曹胜家,张俊将一面写有“大爱无痕”的锦旗送上,并深深三鞠躬。张俊还决定将“秘密约定”告诉女儿,“我们还要靠自己的劳动,把钱还给曹警官!”
丈夫脑瘫成“植物人”,父亲心肌梗塞长年住院,母亲中风卧病在床……当打击接踵而至时,李华清选择—
4.责任情义两肩扛
44岁的李华清是沙洋汉津监狱政治处内勤。2005年,其丈夫冯卫明在工作岗位上意外摔倒致脑瘫,成了“植物人”。
为了防止肌肉萎缩或生褥疮,李华清每天为他按摩、擦洗身子;吃饭怕他噎着,一日三餐像给婴儿喂食一样,一小口一小口地喂;大小便也要靠李华清来料理……
2006年,李华清的父亲突发心脏病需要长年住院治疗。她的生活从此在三点一线间辗转,按时上班干好工作,下班后赶往医院看望父亲,再回家照料丈夫。2010年,她的母亲中风住院,李华清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但她从没向组织提额外照顾的要求,尽力做到工作家庭两不误、责任情义两肩扛。
李华清主要从事档卡管理、图书管理及监所管理专业的报考工作。看似简单,但都是“细活”。就拿监所管理本段科专业的报名、统计、上报工作来说,既要收取报名费,核对账目,还要呈报各类电子文档,工作程序极其复杂,稍有不慎,就容易出现错误。民警图书室藏书两万多册,李华清常加班加点对新书进行分类登记、贴标签。由于图书室在四楼,她的办公楼在二楼,有时要楼上楼下地跑上十多次。
3800多个日日夜夜,李华清坚持下来了!有人问她累不累?李华清说:“为了这个家,付出再多都值得!”
义务照顾患精神病老人8年多,向前用行动阐释“善行无疆”—
5.八载深情守护
天暖了,该给梅卫红送换季衣物了。4月30日傍晚,沙洋平湖监狱民警向前匆匆吃过晚饭,带着水果和新买的衣裤,来到沙洋县精神病院,快步走向梅卫红住的106号房间……
“姐姐,给我送东西来了吧?”梅卫红兴高采烈迎了上来。“你先吃饭,吃完饭我给你洗澡,洗了澡才能穿新衣服!”向前“哄”着她。
“我听话!洗了澡再穿新衣服。”梅卫红乖乖地接过饭,安静地吃起来。一旁的新护工看在眼里,悄悄问,“你是她姐姐?!怪不得她只认识你。你看,我们的话,她都不听!”
向前笑着说,“我哪是她姐姐呀?只是她的同事,她比我还大呢。”
护士换了一茬又一茬,她们哪里知道,向前已经照料梅卫红8年多了!
梅卫红今年63岁,是沙洋平湖监狱退休职工,1991年患上较严重精神病。
梅卫红离婚之后,父母先后离开人世,由哥哥监护。由于哥哥无法每日看护她,只好将她关在二楼的家里。梅卫红经常往楼下倒粪便、扔垃圾,引起邻居不满。
从那时开始,向前便主动开始协助其哥哥照料梅卫红的日常生活。2006年3月,梅卫红的哥哥因病去世。向前成了梅卫红的监护人。
带梅卫红洗澡、换衣,成了向前的额外工作。8年来,向前最怕的是来自医院的紧急电话。每当这时,不管在哪里,在忙什么,都得立刻赶往医院。2013年1月14日,医院打来电话:梅卫红右腿骨折!需马上手术!向前赶紧将她送往沙洋监狱管理局总医院,代替亲属,签下“同意手术”的意见。
那一个多月里,向前昼夜陪伴在梅卫红的身边,喂药、喂饭、擦身,听她傻笑和嚎哭……
疲惫之余,向前总在想,“等我老了,身体不好了,将她托付给谁呢……”
凝聚道德力量让“沙洋精神”薪火相传
—沙洋监狱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彭卫民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沙洋监狱工作好干警,要注重教育引导党员干警重识道德价值,陶冶道德情操,争学道德典范,不断凝聚道德力量。
引导党员干警重识道德价值
多年来,沙洋监狱局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法律、忠于监狱事业的“好干警”。全国司法行政系统一级英模、革命烈士王新民,二级英模、革命烈士于荣利,全国先进工作者王文广,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沈新强,就是“好干警”的杰出代表。
为什么沙洋监狱局“好干警”层出不穷?最重要一条,就是历届党委班子始终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上级党委关于加强监狱干警队伍建设的指示精神,始终坚持政治建警,坚持不懈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与法纪教育,不断汲取中华传统道德精髓,打造过硬队伍。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一代代监狱工作者扎根基层,在芦苇荡中创造了“无私奉献、顾全大局、艰苦创业、求实守纪”的沙洋监狱精神,改造了数以万计服刑人员。62年来,“沙洋精神”薪火相传,一代代监狱工作者,怀着对党的赤诚之心,在这方热土辛勤耕耘,无怨无悔。
引导党员干警陶冶道德情操
多年来,沙洋监狱局始终坚持对党员干警开展中华传统道德教育,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魂”读书演讲活动、道德讲堂、党风廉政教育、岗位练兵活动等,引导党员干警加强道德修炼;大力倡导“十要十不要”文明生活方式,形成了崇德向善的价值导向。
通过积极打造监狱主流文化,即稳定压倒一切的监狱安全文化、文明清廉的监狱执法文化、知荣明耻的监狱操守文化、令行禁止的监狱服从文化、忠诚履职的监狱尽责文化、见贤思齐的监狱竞争文化、身先士卒的监狱领导示范文化,用文化滋养党员干警心灵。使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公正法治等核心价值理念,成为推进沙洋监狱工作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引导党员干警争学道德模范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沙洋监狱工作发展,始终没有离开过道德模范的引领。为了更好地让人们牢记革命前辈、牢记英模,2012年,沙洋监狱局组织了“60名影响沙洋监狱工作代表人物”评选活动,回顾与缅怀中,增添奋进力量。利用《沙洋法制》等媒体,每年推出不同典型,新老典型一同闪耀,成为引领沙洋监狱工作昂扬向上的精神标杆。王文广,用大爱温暖艾滋病服刑人员;沈新强,身患癌症而精神不倒,用无私与智慧感化顽冥;曹胜,无私接济困难罪犯子女;熊迎春,不计名利,真诚服务患者;李华清、向前照顾病人多年如一日,不离不弃……
凝聚道德力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沙洋监狱队伍建设重要抓手。在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开展“正风肃纪、争做好干警”活动之时,我们弘扬、放大这些道德模范的正能量,就是要让大家感受到人性温暖、人间大义和社会正气,让崇德向善成为自觉,让“好干警”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平安湖北、法治湖北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专家观点
沙洋“群星”光耀荆楚
梅珍生(省社科院哲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榜样之于社会有强大示范效应,发现和褒扬道德楷模,就是在社会树起一个标杆,确立一种道德风尚,弘扬一种主流价值观。沙洋监狱管理局沈新强、熊迎春、曹胜、李华清、向前等先锋模范从不同侧面生动阐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着“执政为公、执法为民”的职业道德风尚。
他们用岗位职责阐释敬业精神。民警沈新强胃切除了五分之四,依然坚守教育改造一线。提请减刑、假释等案件2300余件,无一错漏;为不让聋哑等残疾服刑人员掉队,他自学哑语,开展个别教育近十万人次。狱医熊迎春用心为患者治疗,“我用一双手、一根针,让患者幸福,让自己快乐!”……这些监狱岗位,承载着特殊的塑造人的灵魂的责任。他们用行动让那些迷失的灵魂重新校准人生,重获人的尊严,走上改过自新的坦途。
他们用大爱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照顾“植物人”丈夫近10年,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3800多个日日夜夜,重复着“洗、喂、翻、推”动作,不离不弃,女警李华清用坚守彰显了糟糠之爱不下堂的传统美德;对于非亲非故的精神病患者,女警向前8年来一直无私照顾她生活起居,用真情演绎了人间大爱。
沙洋监狱局因成功改造包括国民党战犯在内的数以万计的罪犯而闻名全国,这里有产生英雄模范的土壤和基因,各个时期的模范人物如汩汩涌泉—同罪犯搏斗壮烈牺牲的二级英模于荣利、飞车抓捕逃犯的“追捕能手”程忠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艾滋病犯教育改造能手王文广等等,而沈新强、熊迎春、曹胜、李华清、向前等新时期的道德楷模,使得沙洋监狱局“群星”现象更加璀璨绚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