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荆门图书馆网站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手机图书馆 | 英文版
文博天地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自建资源 > 文博天地

钟祥文风塔史话(上)

时间:2014-02-26 15:14     来源:《荆门日报》     作者:焦知云    点击:

    文风塔位于钟祥市郢中东南的龙山之巅,高耸云霄,巍峨挺拔,象征钟祥文风鼎盛,人才辈出。置身文风塔处,东可望世界文化遗产明显陵,南可见碧波荡漾的镜月湖,西可眺飘似玉带的汉水,北可观著名的伍子胥屯兵台。诚为郢中一大文化胜景。钟祥文风塔于1958年列入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根据古塔的发展历史,字号塔的出现,是佛教与中国本土传统文化融合的产物,是塔的佛教功能向塔的精神功能的发展和延伸。文风塔是明清开始盛行,以明中叶以后和清代为最多。由于文风塔是儒家借助塔的高耸凌空之姿以寄托文运盛开、人才辈出之理想,因此其基本的建筑形式大都采用汉民族中最为常见的楼阁式塔。

  钟祥文风塔通高26米,砖质圆形实心结构。由塔座、覆钵式塔身、相轮、宝盖和刹顶5个部分组成。塔座台基高大坚实,覆钵形状浑厚牢固。此塔有四个突出的特点:一是打破常规,采用了藏民族喇嘛塔的建筑形式。文风塔多呈楼阁式,其他各种类型少见,尤其是覆钵式的喇嘛塔则更少。在全国众多的文风塔中,这是唯一的孤例。振兴文运的文风塔往往要避开与墓葬有着密切关系的覆钵式喇嘛塔。钟祥文风塔为什么要采用这种建筑形式?这当是一个很值得探索的建筑之谜!二是相轮特别高。几乎占了全塔的一半以上,而且相轮的数目极多,超出了一般喇嘛塔所称的十三天的数目,竟有二十一重之多。这种建筑极为别致。三是安置了多重宝盖。钟祥文风塔的宝盖比一般的要多出两重,制成了三重车轮形式的铜制圆盘,而且在上面还嵌了三个铜质字,象征着乡试、会试、殿试三元及第。四是顶立刹杆。它的刹顶在宝瓶上边还立有一高耸的刹杆,其形状为一冲天的铁戟。这些构造都是文风塔中所罕见。因此,钟祥文风塔造型奇特,具有创新意义,其建筑艺术价值颇高,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建筑瑰宝。此外,地宫内还藏有古佛像一尊,辟支佛舍利二件,柏达师舍利二十件,碧峰师灵骨一件及其他镇塔法器等。

  钟祥文风塔始建于唐广明元年(公元880年),原名白乳高僧塔。其名之由来缘于一个古老的民间传说。据宋《舆地纪胜》载,塔在弥勒院,昔黄巢戮一僧,刀方加,白乳流出,巢异之。邦人敬礼,累土为浮图。这段记载告诉我们,僖宗广明初,黄巢所杀之僧,无里居姓氏名号,且行业不见于他书。这位高僧被杀时流出的不是鲜血,而是银白色的奶水。这一异象震惊了黄巢,于是他允许郢中百姓垒土为塔,以安葬这位高僧。由此可见,唐代在龙山报恩寺,即弥勒院中所造的白乳高僧土塔,其属性不是文风塔,而是一座埋葬僧人的和尚塔。

  随着时间的推移,白乳高僧塔久废。明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有曹国公李文忠镇守郢州,见塔毁坏,遂命龙山报恩寺前住持宗广之徒,即时任住持香重修白乳高僧塔,且题立塔之山为龙山之名。重建之举得到了各方人士的大力支持。官方中有卫佥事彭浩、州太守徐彦诚、制官陈德及僚属贤士慷慨解囊。寺院中有前圆通寺住持果悟、州僧正智及民众中乐于捐助者的踊跃捐资。由于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此次重修工程,从洪武二十二年八月十五日(公元138994日)动工,至洪武二十三年六月初八日(公元1390720日)竣工,只用了10个月的工期。这次所建之塔,其主体就是现存之塔。虽然塔的下半部分呈覆钵式结构,但其塔的属性已由和尚塔转为文风塔了。为了记载这次重修古塔的缘由和经过,老和尚宗广专门请了唐志淳撰写了《龙山重建白乳高僧塔记》一文,为我们考证这座古塔的历史渊源留下了重要的史料依据。其善行,真可垂之千古。唐志淳,当即唐之淳(公元1350-1401年)。明浙江山阴人,名愚士,以字行。唐肃之子。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以方孝孺荐,为翰林侍读,与孝孺俱领修书事,不久卒,有《唐愚士诗》等。

  唐志淳写完这篇记后,还着意写了一首游历白乳高僧塔的七绝诗:古塔名传白乳师,无多寮舍可栖迟。芭蕉叶大笋成竹,荒草满阶僧定时。首句点明古塔的来历,继而感叹寺院的狭小而不能留宿。第三句交待游塔时的夏秋之交的季节,结句写僧人坐禅入定,天色已晚,诗人依依不舍而离去的惆怅之情。全诗明白晓畅,情景交融。


版权所有:荆门图书馆 鄂ICP备05012537号 鄂公网安备 42080202000282号     
地 址:荆门市双喜大道 tel:(0724)2366359 Fax:(0724)2366359
网站美工:荆门中小在线 网站美工服务:0724-233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