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荆门图书馆网站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手机图书馆 | 英文版
文博天地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自建资源 > 文博天地

团山寺与静修学校

时间:2013-11-06 15:17     来源:荆门日报     作者:刘成利    点击:

      团山寺坐落在东宝区子陵镇兴庙村与万家坪村交界的山上,海拔218 米,周长约80 公里,山脚呈“陀螺”形,上收至山顶,约三亩地大小的山顶团团圆圆,从隋朝开始建有寺庙,故名曰“团山寺”。
  神奇的大自然造就了团山寺奇特的风貌,在山顶向南,荆门城和子陵镇一览无余,向北,钟祥市双河镇尽收眼底。站在南边山角下向上看,犹如一只“乌龟”坐北向南向前爬行,龟头和两只前爪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在乌龟头部的正前方,是一条东西走向的田冲,田冲的中间有一眼清泉,泉水清澈见底、平如明镜。据当地九十高龄以上的老人讲,这绝妙的仙境正是僧家歇脚的宝地。从唐朝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时期(公元627一713年),社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信教之风盛行,便有高僧选中了这座山头,从南山脚下“龟”的颈部、前身及两爪等部位,历时近百年,修建了大门、前殿、偏殿、正殿、大雄宝殿等建筑达百间。到武则天称帝时,寺庙更扩建到了山顶,并筑有城墙保护。山上与山下形成遥相呼应的格局,这浩大的建筑工程,耗资颇费,所用建筑材料均从外地购进,椽、檩都是一色的杉木造就。又粗又直的楠木柱头直径达六十公分,又粗又大的特制布瓦盖在屋面可供人行走,直径约两米的大铁钟可以撞响整座山谷。殿内大佛、神像大部分为黄铜铸就,可谓是金碧辉煌、雄伟壮观、气派非常,实为僧家讲经论佛、蒲团打坐、静心修行的圣地。  
  早先,团山寺是方圆百里有名的寺院,名气不亚于当阳玉泉寺。更为传神的是寺院大门外,在“神龟”的头顶有两块突出的石头,形如石臼,相传为“盐窝、米窝”。每天清晨可从“窝窝”中取出当天寺内和尚所需的口粮,持续了几百年取之不尽,成为寺院的“聚宝盆”,在当地一直传为佳话,至今不衰。
  刘楚善(1856-1950)是荆门市东宝区子陵镇万家坪村人,民国成立后,刘楚善解甲归田,回乡创办静修学校。校名“静修”取自诸葛亮的《诫子书》中的“俭以养德,静以修身”。静修学校创办之初,开设课程有国文、算术、历史、地理及古典文学等。因传授新学,乡邻子弟受益良多,深得广大乡邻的信赖和支持,远在双河、牌楼的众多学子闻迅前来求学,学子日益增多,家里容纳不下。这时得到了团山寺主持通慧和尚的鼎力相助,愿无偿提供寺院供静修学校使用。1914年一个早春的上午,静修学校在喜庆的鞭炮声中在团山寺挂牌。
  静修学校校门之外,有小桥流水。每当夕阳西下,一天功课完了,师生走出校门,漫步桥头,面对绿树田园,放眼祖国河山,或讨论学问,或交换心得,或畅谈时局,各抒个人抱负。至晚钟响起,又鱼贯返回教室,聆听老师的教诲。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枪声中享受片刻的安宁。
  建校之初,即制定了“勤、朴、敬、诚”的校训。“勤”,做事尽力不偷懒,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取勤勉好学、努力不懈之意。“朴”,没有细加工的材料,喻不加修饰,取朴素、朴实、朴厚、朴质之意。 “敬”,有礼貌地送上物品和饮食,取敬畏之意,既敬重又害怕,对一切神圣事物的敬畏。“诚”,是一个形声字,从言、从诚,意谓对待人们要诚实讲信用,不搞鬼鬼祟祟的把戏和阴谋诡计。
  静修学校校长送生从戎,坚决抗战,先后有段玉美、杜文艺、马昌厚、刘先宝、刘祚常、张德树、王庆美、马涛、李之林、徐显卿、王炽卿等人,奔赴抗日前线,杀敌御侮。其中很多人成了杀敌英雄,还有很多人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如段玉美等人,他们都成长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指挥员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栋梁之材,为人民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1940年11月的一天,寒风呼号,滴水成冰,驻扎在子陵镇王家集(在团山寺西边约2 公里)的日军1000多人,分成两个纵队,抬着小钢炮,全副武装,向团山寺进发。我的祖父在得知这一消息后,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伤亡,迅速向东山疏散学校师生300 多人,日本人看只留下了空的学校和寺庙,气急败坏,点燃了大火,团山寺大火烧了三天三夜,才在阴雨下熄灭。失去了校舍,静修学校只得停办。一所兴盛二十多年,培养1000 多人的教育圣地——静修学校,就这样毁在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手中。
  2013年9月,团山寺开始重建。
版权所有:荆门图书馆 鄂ICP备05012537号 鄂公网安备 42080202000282号     
地 址:荆门市双喜大道 tel:(0724)2366359 Fax:(0724)2366359
网站美工:荆门中小在线 网站美工服务:0724-233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