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荆门图书馆网站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手机图书馆 | 英文版
作家文库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自建资源 > 作家文库 > 作家文库

遥远的阳光,遥远的回想

时间:2013-10-08 15:45     来源:未知     作者:杨秀清    点击:

       

       初秋的阳光是深沉而含蓄,且又带着几分冷静和庄严。它们伴随着淡蓝色的天空,恰到好处地投射到山间田“,投射到大街小巷,投射到每一片瓦和每一片叶子。这种阳光里是极易适合行走的,包括思想。
       这样的季节里也是极适膜拜一个人,怀想一个人。
       说起来,这个人已经离我们现在的生活有八百多年的时间。八百多年,多少树木老去,多少花朵谢去,多少人和多少事沉淀在历史的背影里。唯独头上的这阳光,一直这么安定的来,这么从容的去。这遥远的阳光啊,怎么不让人产生遥远的回想?
       一身长袍,一顶官帽,紧锁的眉头,飘动的胡须,这些元素构建出这个人在我心中的模样。自从动笔写荆门的历史文化随笔,我就知道我早该去写他,早该去品读他。而他那满腹的学识,那爱民的精神,又岂是我简单去写他?所以,我停下了手中的笔,再一次认真前往那个荆门后世之人怀念他的地方——陆夫子祠。这个人,便是宋代著名的学者——陆九渊。而荆门后世之人怀念他,不仅是因他的学识,更是因他在荆门为官时做出的贡献。
       那天,从陆夫子祠门房走出的是一位年轻的小伙子。我问他,可以这么进去吗?小伙子回答,当然可以,这个地方,长年都是免费开放。看得出,他也许并不是真正陆夫子祠的守门人,也许是替亲人把守一下子,但他是格外愿意站在我的身边看我一笔一画的描绘这栋仿古建筑——陆夫子祠。大红的柱子,深褐色的门窗、黑底白边的墙砖,黑底烫金的扁牌,在秋天阳光的照耀下,色彩分明。几经修整的陆夫子祠,干净而不失清新。门前有两棵枝繁《茂的桂花树,也许快要到了开花的季节了吧,叶子们都显得格外精神,色泽圆润而饱满。绿色的叶子没有灰尘的干扰,泛着初秋的阳光,闪闪亮亮。小伙子介绍说,这两棵桂花树已有五六年的时间,每年秋天都是满树花香。
        满树花香。多好的词语。牡丹太过艳丽,桃花太过轻浮,唯独这细密的桂花散发着的香可以香飘十里。尤其是在有月光的夜晚,桂花的香像云雾般袅袅绕绕,让人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这两棵桂花栽在这里是多么的合适,它安安静静地生长,又安安静静地开花,但它就会像沉年之酒,散发着不可阻挡的香味。这样的植物,伴随着陆老先生的雕像前,多好!
       浴在初秋,嗅着阳光和桂叶的气息,我已经深深感受到这里满树花香时的繁华。
       这看似安静的背后,实则是有一段多么不平凡的繁华。当年,已经五十二岁的陆九渊任荆门军,仅仅只是一年多的时间,这位陆老先生就因过度操劳病逝。仅仅只是一年多的时间,荆门人的世世代代便记住了这个人,记住了这个人在荆门所贡献的点点滴滴。确切地说,陆先生在荆门的任职时间为一年又三个月零十二天。陆先生在荆门呆过的每天每一时,都让这座城市和这座城市里的人难以忘怀。
       祠内大厅,端坐着陆夫子。雕像看上去是那么威严却又不失洒脱,高大的身姿,让人不得不仰望之。在荆门,寻找一段最有根基最让人信服的文化,必定是离不开陆九渊。因他而产生的象山文化,深深影响着荆门的发展。
       当年,陆先生就以象山先生自居。如今,陆先生讲学过的蒙山更名为象山,以致很多人都不知晓这座山曾用过的别名。在荆门,和象山这两个字有关的还有很多,很多。一位香港《祖国》杂志记者曾撰文说:记者到过全国许多城市,还没有一个城市如此紧密地和一个名字联系在一起。走在荆门街头,象山的名字到处可见:象山大道、象山一路、象山二路、象山中学、象山市场:、象山粮行......据说当地和象山有关的地名与机构不下30个,而该市的一座山名也叫象山,它高高地矗立着,向世人昭示:象山已经成为荆门市富有特色的文化品牌。

 
       一个人,影响着一座城市;一个人,造就了一座城市的文代底蕴。虽是初秋,石头质地雕成的塑像摸上去有些凉,却仍能让人觉得温软。仿这手触到的不再是一座不会言语的雕像,而是一段久远的时光隧道,慢慢地走进去,就会看见历史硝烟里难得的宁静与详和。
       煮酒论英雄,举杯邀明月,画舫听雨眠,这些或豪放或婉约的文人之举,多少让人羡慕的。几千年的中国一路走来,虽是经历无数风雨,虽有粗俗与“蛮,但从来都不缺精致。这份精致,正是文化所赋予的,这份精致,也是人类内心深处最为渴望的东西。
       多少次行走在文明湖边,我都在想像着八百年前荆门的那一群文化人,怀着怎样虔诚的心,坐在先生的身边,聆听先生的教导。当年,五十多岁的陆九渊已是那个朝代鼎鼎有名的大学者。而就这么一位学者,来到荆门,看到荆门文化的落后,不觉心痛不已,所以,他下定决心要改变荆门的文化现状。青青的山,参天的大树,清清的泉水,陆先生欣然发现以蒙山为基点的好地方,所以他便在这里修亭设台,为前来听课的学生讲经授道。陆先生虽然科兴考试,也任过一些低微的官职,而其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民间讲学,自办书院,创立学派,从事传道授业活动。
       当年荆门的州府在今象山大道公安局内,从那里走来,需要穿过一条河流。所以,为了讲学方便,陆先生还修了一座桥,也就是今天的来龙桥。在今天看来,这座桥承载的便是荆门文化的底蕴,是促进荆门文化发展的一座桥。泉水仍在轻轻地流动着,那声音真好听啊,像琴声一般,还有自由的鸟,从山脚下的树上窜到山上的树上。“桃花也在山上开出了绯红的花瓣,阳光像块柔美的纱铺过来,这片土地因陆先生的到来呈现出从未有过的美丽。一块大石头,也常常成为陆先生讲课的讲台,他手捧书卷,激情四射,更多的时候,陆先生是不用拿出书卷,在他的内心里,早已装下身边人学不尽用不完的知识。在抵达荆门之前,陆先生身边就有人劝他,荆门不过是个穷乡之地。又处在偏远边境之地,去无疑是受苦,说白了就是吃力不讨好的事,加上那时也有传闻金兵有意向南入侵,这个南,自然是包括荆门。那时候的陆先生,虽然一直没有什么高官之位,但其个人的学识也是十分有名,尤其是那陆先生在1145 年与当时另一位大学者朱熹在江西上饶的鹅湖上的会晤,于今,都是中国学术界的一件大事。这也说明了陆九渊在当时学术界的地位。所以,旁人劝告不是没有道理,一是年过半百的陆九渊不再年轻,没有精气去偏远的地方受苦受累,二是陆九渊完全可以凭自己的学识,在一种闲适而轻松的环境里,继续自己的学识。但是陆先生并没有旁人的危言耸听而打退堂鼓,在他的内心里,一个人只要心里装着一颗无私做事的心,到哪里都可以发挥自己的才能。
       1191 年的7 月4 日,陆先生带着夫人和两个儿子,一家人义无反顾地从江西老家开始出发,千里迢迢,历经两个多月的时间才抵达荆门。

 
       来到荆门后的陆先生,一眼就瞧出荆门百废待举,百业待兴。山清水秀之地,其实是大有作为之地。想要人民安居乐业,避免战争首当其冲。当时,金兵南侵压境,荆门又地处南宋边防前线。陆九渊看到荆门没有城墙,认为这很容易被人入侵。当时的荆门处在江汉平原,道路四通八达,水路,山路皆有,北面有襄阳,西面有宜昌,南边有荆州、江陵,只有荆门巩固,四邻才有依靠,不然荆门会腹背受敌。陆先生决心修筑城墙。
       陆先生起了一个大早,东边的山上还有晨雾袅袅绕绕,山上的塔影风姿绰约,城里的河水正欢快的奔腾着,那些早起的人们已经开始忙碌着一天的生计,空气中飘动着早餐食物的香味。睡在两山之间的荆门城此时看上去是如此的宁静,如此的温情,只是这种温情一旦面临着金兵的到来,又将是遍“横尸,血流成河。痛兮,惨兮。
       陆先生是害怕这种悲切的场面,许多的学问和道理,一旦遇到蛮横的侵略者,也会无助与无力。不,是可以改变这种无助与无力的。陆先生用脚步一步步丈量着这方小小的城。风从北面吹来,吹落了树上最后的一片叶子,荆门,已开始进入寒冷的冬天。陆先生明白,这个冬天其实是全城人民修围城的最好时机,一是冬季农闲,二来谁能保证春暖花开之际金兵不会南下?毕竟这寒冷时节,金兵也是不肯轻易跑来。时间一分一秒也不能等,心绪万千的陆先生回到蒙山之下就开始和身边的官员一同商议修城墙之事。这并不是一件小事,哪那么容易开工?久居在荆门的普通百姓,已经习惯这没有城墙的生活,习惯生活在自我的空间,怎肯献上自己的力量。
       陆先生早就预料这是一件难事。难事也要去做,难在哪里,就从哪里开始。陆先生细细规划,筹集资金,每一步每一步走来都是历尽心血。陆先生来到荆门已有数月的时间,在这数月里,陆先生每一天所做的事情,老百姓都看在眼里,听在耳里,也都记在心里。陆先生也为老百姓讲了修围墙的好处。多少辈,多少代了,老百姓最怕什么,最怕的莫过于战争。如果这样可以守住美丽的家园,辛苦一下又算得了什么?
       那日,陆先生刚刚来到荆门,也许还未洗尽身上的灰尘,未曾拂去身上的疲劳,就开始亲事。对于来者,不分等级,不分时间,立即接见,面对下属普通百姓,陆先生并不是以威相逼,更多的是推心置腹地交谈,如同朋友一般。还有陆先生在忙于政事之后,又顾不得休息,为荆门的百姓传授知识。这些,早就在百姓之中落下一粒佩服的种子。陆先生召集大量民夫和能工巧匠,按时给那些优秀和勤劳的人发放报酬,并且现场指挥,亲自参与到这场火热的劳动中去。仅仅只用了20 天,就完成了城墙的主体工程。这在生产劳动力还算低下的当时,不得不说是一种奇迹。接着城门、冲天渠、荷叶渠......这些一一修建完毕。修筑的这些城墙,如果不是后来战乱和人为的毁坏,都可以完整的保留下来。现在的我们看到的南薰门和凤鸣门,砖石结构的古城门,仍是那样坚固。仿佛是那些团结一致的心,凝聚而成,一代又一代,都不会消散、坍塌。修了城墙的荆门多像一座温暖的城市啊。护城河里的水在缓缓地流,河边的柳树在春天里长出嫩嫩的叶子,清澈地河水在阳光的照耀下,开始有了春的妩媚,它们也迫不及待地映照出高大威武的城墙,桥上,那亲昵的弹舌音像颗珠子般调皮地滚落在河水里。

 
       速写画完。我庄重地走进大厅。大厅里没有开灯,也没有开窗,独这扇大门让阳光冲进来,阳光正好冲到陆先生的雕像上。雕像后面,挂着一块扁额,上面写着百世大儒。厅内陈设着关于先生的一些资料与介绍。这时候,我更想看一看陆先生当年用过的遗物。八百年的岁月流逝,陆先生沾手过的东西早已是失散不见。陆先生在荆门也没有什么贵重的私物。陆先生来到荆门的第二年二月九日,遭遇火灾,陆先生率领官民奋力抢救,一些重要的资料和文书印记没有损伤,唯独官舍十余间烧毁,陆先生的个人行李也几为一空。重修官舍,他找当阳县令借钱。南宋时期,官场上迎来送往行贿受贿是常有之事,可陆先生并不这样去做,而是打击这种行贿受贿之风,带头用奉供来偿还。当他的上司第垓来视察荆门时,也只是陪坐在薰炉前聊些话,送上一杯清茶招待而已。
       自从陆先生来到荆门,他的思想和行为犹如春风化雨,影响着荆门,从官到民,一代一代都在认真学习。自陆先生之后,荆门这块小小的地方也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好官。从木制楼梯上至二楼,便是陆夫子祠的很重要的一个部分,那就是自宋代之后一直到清朝在荆门任职的60 位好官员。二楼大厅内,最显眼的莫过于由本土艺术家董军先生所创作的木制雕刻——60位官员肖像栩栩如生,长袖衣衫,头戴官帽,或掩卷沉思,或凝神定目,或慈祥安宁,或手胬胡须,或双手反背,或抱手于胸......一个个颇有仙风道骨之味。在那一瞬间,我是有些震惊,我们日日生活过的城市,竟然有这么多个好官员。而他们大多并不是本地人,或来自江西,或来自广西,或来自湖南,或来自河南,但他们来了,就肯实实在在为这方水土无私贡献着。这些官员,又都以陆先生为榜样,将陆先生为官之风传承下来。这里面还有一位明朝时期的官员叫黄君,与陆先生是同乡。当黄君离开荆门时,同朝时期的政治家张居正在《赠荆门守黄君升开封贰守序》里着重指出,黄君与陆先生是同乡,在陆先生数百年后,重复着先生的足迹,在荆门做官,我听说黄君在任内,经常修饰装新陆先生的祠堂,早晚瞻仰陆先生的石像,对先生崇高的德行,良好的风尚,必定感悟最深。而张居正本人,也是常常学习陆先生的著作,并将体会传给身边的人。
        又是一个寒冬时节,蒙山上的梅花顶着风雪开了,淡黄色的花朵,娇嫩得分外可爱。山下的泉水,冒着热气,碧绿的水草竟在这泉水里游动,享受着这份独特的待遇。此时的蒙山,已是另一番景象。蒙山东坡上陆先生日日讲书过的亭内,风声一片,颇显冷寂。陆先生已经有好几天没有来到此地了,躺在床上的陆先生的心却是想要来看看这个地方。为官也好,做学问也罢,陆先生一直就有一颗热爱自然的心,大千世界,万千事物,春夏秋冬,四季轮回,所有的景都是让人心动的。一声咳嗽,陆先生吐出大口的鲜血。陆先生却是仍在问身边的夫人,外面下雪了吗?雪景如何?是否和家乡的一样?夫人的眼泪止不住流出来,深情地说道,老爷,你要好好保重身子,明年我们就回到家乡,看家乡的雪。陆先生自言起来,记得去年的冬天,我还曾爬上这蒙山,站在蒙山上,看着这雪景,真是妙。陆先的话语断断续续,他继续说道,我站在山上,仿佛可以看见远处的家乡,看见我们陆家......陆先生还有许许多多的话语未讲完,可是,他却讲不出来了。生命在那一刻静止。
       第二年的新春正月,陆先生的妻子吴爱卿、长子陆持之、次子陆循之等护送着棺材离开荆门,返回江西老家。城内城外,所有的百姓都来相送。他们怎么也无法相信,到来只有一年多时间的这位先生,就这样离去了。多少代,多少年,荆门人才盼到这么一位好官,可命运为什么要这样对待一位好人?
       出得祠堂,正午的阳光正亮。身边,也有三三两两的人前来陆夫子祠,他们一边看,一边谈论着这位荆门人都不敢忘记的人。
       祠堂边的文明湖水,泛着小波纹,将投到湖面上的阳光和象山的倒影也碎成成断影,影和光就这么悠悠地晃,悠悠地摇,悠悠地让人想,一圈又一圈,不肯收回。

版权所有:荆门图书馆 鄂ICP备05012537号 鄂公网安备 42080202000282号     
地 址:荆门市双喜大道 tel:(0724)2366359 Fax:(0724)2366359
网站美工:荆门中小在线 网站美工服务:0724-233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