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荆门图书馆网站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手机图书馆 | 英文版
作家文库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自建资源 > 作家文库 > 作家文库

千佛禅寺窑千佛洞

时间:2013-09-17 15:20     来源:未知     作者:杨秀清    点击:

 
 
       他们微笑着从殿内走出来,件件袈裟闪在阳光下。
       漆红的墙,漆红的柱,把黄色衬托得热烈而隆重。深棕雕花木门,半敞着,极有分寸扫进阳光的明暖。身在千佛禅寺,所有的建筑都统一这种红色调。沾了时间和风雨,正旧下去。有些漆色已有剥落,新建的禅房还裸着青灰水泥色,这些,都不影响对千佛禅寺的印象。前后左右,它以四合院式的布局座落在西宝山脚下。四面皆山,唯独中间一块平地,像一只盆,吸了日月水土精华。
       从失色的山林草间寻来,眼前的袈裟成为秋冬繁华之笔。一座城市的背面,就可看见另一翻境地:香火,禅房,僧尼......拉成长条的三角形小彩旗,仿佛和着山外的节日气氛。在这里,素净才是它最大的魅力,这些彩旗无疑破坏千佛禅寺的安宁。禅寺前,有一块待修的空地,开了一簇又一簇野菊,黄灿灿,亦如僧衣。空地上坚着一根细长的旗,飘着长条的布,有些像人形,想起儿时见过的稻草人,用其形状吓走偷食的鸟。世间万物,人永远是最厉害的角色,鬼与神,也只是人的另一种转换。
       阳光干净,天空蓝灵灵一片。这样的底色,很适合感受佛光。远离尘士的喧闹,手拿佛珠,思一思因果循环,此生此世,穿一件袈裟,看一座山,想一座殿。双手合十,宽大的衣袖收拢的是虔诚,释放的是慈悲、宽容。红柱黄衣,飞檐翘角,该是帝王家的气派。想必曾经的帝王内心,知道这世上总有一处与帝王一样不可随意侵犯的圣地,所以,从古至今,寺庙都修都辉煌大气。
       这天,寺院将要进行一场法事,略显热闹。女尼们穿着青衣在油布棚下,精心准备斋饭。七八张半米高的木桌,配着合适的木凳,成组地摆放,未漆色的桌椅,已是旧灰色。手掌大小的土瓷碗,装着各种生的、熟的素食,随意摆放在桌上。像是远古时代某个部落进行一场盛宴,只是这场宴席没有人类与动物间的占有关系,佛门圣地,拒绝撕杀与血迹。
       没有唐安古寺的贵气,没有九龙谷的灵逸,千佛禅寺简单而素朴,散发着松木和野菊花的味道。漫步在香客房走廊,已见许多人住下。香客多为年老的女人,她们坐在床边,低低私语。床是单人床,靠墙而放,床上用品,红绿相杂,并不齐整。人在年老的时候,因为经历和将要结束,终于看破某些东西。听说,本市一位作家曾来此隐居。忘记山那边的燥动,眼前是不是只有纯粹的文字与思维相互依存?我不敢妄加模仿,夜色来时,如黛的山会隔离我鲜活的气息。我知道自己,这辈子都不可能有超脱的勇气,描眉,画唇,我是山外俗世之女,带着欣赏与兴奋的目光,短暂停留在袈裟之上,转身下山,依然选择与一个男人相爱下去,直到老在他也苍老的怀中。
       寺院旁,有一方小池塘,清清亮亮。因为洗菜、担水的打搅,不断碎了山与房的倒影,一圈一圈漾开,在轮回中向前,如同时间的年轮。
       快到晌午,油布棚上的炊烟越来越浓,因为秋风,让它们全都像长了脚生了翅膀,钻去山间丛林,隐而不见。
       千佛禅寺一场平和的斋饭就要开始。
 
       这片藏在东宝山身后的密林,更像是一方隐地。在荆门这座城市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大变革时代,东宝山下的那些看似荒地,早已是高楼林立,成为荆门城最高档的住宅小区聚集地。繁华是属于山那边的吧,山这边的龙潭湖景区北侧,寺庙仿若是躺在山的怀抱,连同目光也会变得分外祥和宁静。这座寺庙原本处在繁华的城区,也就是今天的团结街。那时,它叫清净佛堂,但是殿堂窄小,影响正常的宗教活动。
       1988 年,清净堂搬迁到龙潭湖北侧重建,定名为千佛禅寺。坐北朝南的寺庙,四面环山,真是应了密林深片有佛声的的佛家讲究的清和净的修行之道。
        提起千佛寺的来源,除了说起它的前身清净佛堂,更应说起千佛洞。这千佛禅寺其实是两座寺庙的结合。而今日千佛禅寺,也是沾了往日千佛寺的名气,沾了千佛洞的名气,才得以壮大。
       位于东宝山脚下的千佛洞,我有幸在不久前前去探望。那日里,空气里到处飘浮着桂花的香位,从荆门卫校边上的一条道路走向山脚下,远远的,就被东宝山密实的树木所吸引。当我们在前往的路上,问起山脚下那些一两层楼房里的居民时,他们感叹着说,哦,那洞啊,徒有虚名,早就没什么佛像了。
         我听后亦为伤感,内心里一直想像着千尊佛像在一起的壮观之景,如今是灰飞烟灭了吗?
         这千佛洞创自唐朝,明朝万历年间重建。因千佛洞所在的山西坡处有一洞,洞内雕有千百尊佛像,所以才为千佛洞。而洞前,也曾建有寺庙,为千佛寺。据当地人介绍,千佛洞内的佛像毁坏主要是因为日本人的轰炸。1960 年,荆门县物资局利用千佛洞作炸药仓库,洞中壁砖大部分损坏。也许,当时的人们盼望着和平,对于那些有价值的文物,是没有太强的保护意识吧。正因如此,这美好的艺术就那么在岁月中流散,最后被侵吞得不见踪影。
       纵然没了佛像,来了,总要找寻一下它曾经的踪迹吧。从细长的山路拐了又拐,最后终是在山脚下见得红墙小院,院门口写着千佛洞三个字。此际,看去,这院落更像是某个民居小院,其建筑风格已没有多少庙的味道。入到院内,就可以见到一个大大的焚香炉,院内的房子为南北相对的瓦房,和一栋两层小楼。若不是屋内传出的梵音和飘出的袅袅香火,真的不敢确定这就是寺庙。一只被铁链拴住的狗,非常狂妄地叫着。从里屋里走出一位精神奕奕的老人,她示意我进来,让我不要理会那狗叫之声。
       入到院子,我们径直朝着千佛洞内走去。洞门为两扇深红色大门,整座门为拱形,紧贴在山坡下。拾青石板级而上,就可入到洞内。然而到了洞内,已是失望之极,拱形的洞被刷成白白的一片。这洞也不过三米多宽,四米来长的样子。洞中的洞壁和洞壁上的佛像果真是没了踪影。我们亦向老人打听佛像,老人竟然说也不知晓,自来到这里也没见到什么佛像。我有些不甘,围着这洞内细细寻找,终是在洞壁边摆放供品的柜台上,见到了五块青砖,青砖上正是佛像。原来传说中的佛像,实际为砖雕,是浮雕里的一种,其空间感和体积感是不如圆雕,每尊不过十多厘米长和宽。说是青砖,其颜色也不等,有三块被熏成乌黑麻七,细细看这佛像,衣纹和动作都颇为生动,而且每只佛像的动作皆不同。我还是利用我的想像,想着洞内是满壁的佛像的壮观。
       退出洞来,抬头仰望。洞口之上,藤蔓交缠,松树及栎树郁郁葱葱,阳光在叶际间轻轻地晃动。这又让人觉得仿若一处世外之地。
       低头看这洞前石阶,摆放着兰草,它们如花似玉之状,很让人喜欢。洞门口还有一石碑,只可惜竟然已看不出石碑的字,一只金色的小香炉歪在墙边,中间还插着一只未燃完的香。箱房里一直反复放着梵音,呢呢喃喃,听得人似是超凡脱俗,又似昏昏欲睡。

 
       从第一次去往千佛禅寺到如今再去,每一年看到的千佛禅寺都有一些变化。今天的千佛禅寺不仅有千佛坛、天王殿、客堂、钟楼、鼓楼、般若堂、功德堂、放生池和千佛洞等设施,为顺应香客们的要求,墙外也修了一片平整的停车场。从山门进入寺院,一栋两层宝塔状园形仿古建筑为千佛坛。坛内供奉有1000 尊高30 厘米的缅甸玉佛。在回廊四方供奉4 尊缅甸玉佛,东为阿阗佛,南为宝生佛,西为弥勒佛,北为成就佛,取四方四佛之意。
       天王殿为宫殿式仿古建筑,与千佛坛同在南北轴心线上,褚红粉墙,铜铆大门,上盖古铜色琉璃瓦,古朴大方,雄伟庄严。天王殿内正面主尊弥勒菩萨,材质为缅甸玉石。天王殿两侧为寮房,均为二层建筑。东边寮房,第一层作斋堂,信众用膳之地曰第二层供奉地藏菩萨一尊,二层外突部位设钟楼。西边寮房,底层作禅堂用,第二层外突部位设鼓楼。天王殿后面东西两侧均为两层仿古建筑。西边为般若堂,东边为功德堂。千佛坛与天王殿西侧设客堂。一楼供奉有普贤菩萨,二楼供奉有善财童子、二臂观音。寺内空地植有竹木花草。
       2001 年11 月,中国佛协90 高龄的本焕大师来到千佛禅寺,挥毫泼墨,题写野千佛禅寺冶四个大字留存纪念。佛寺内现有常住僧人10 名,居士200 人,有信众2000 余人,遍及周边县市区。
       因为要写关于千佛禅寺的文字,近段时间也常去千佛禅寺。那天,还带了一位文坛前辈,他本生活在荆门几十年,对荆门的许多旧景旧事烂熟于心,岂料,他还是第一次走进这千佛禅寺。看着这寺内茂密的植物,看着寺内高大的殿堂及整洁的居所,他深深感叹,这里真是一个好地方,只是不知道一路走来看到的那些新建的房子,会不会波及到这里。
       穿过密密的植物,来到大殿前。殿前有一棵结有果子的树木,上面挂满了红色丝带的许愿卡。此时,有一对年轻的情侣,正在僧尼前写许愿卡,彼此很轻言细语地交流着。最终,他们将许愿卡小心翼翼地挂在了树上,鲜亮的红,在秋阳之下,亦是夺目,仿若一朵花似地开在了树上。

版权所有:荆门图书馆 鄂ICP备05012537号 鄂公网安备 42080202000282号     
地 址:荆门市双喜大道 tel:(0724)2366359 Fax:(0724)2366359
网站美工:荆门中小在线 网站美工服务:0724-233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