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荆门图书馆网站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手机图书馆 | 英文版
作家文库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自建资源 > 作家文库 > 作家文库

金虾巷,谁还记得那些铁皮棚?

时间:2013-09-16 09:34     来源:未知     作者:杨秀清    点击:

    
    散文大师祝勇曾写过一本《再见,老房子》,光看文章题目,就明白,在中国正进行一场轰轰烈烈的房产大改革的时代,我们有多少百年及到更久的房子消失。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想必是有无数的老房子,而这些老房子的故事又是何等精彩。包括天津,也是有无数西式小洋楼。但这些都在城市建设大潮之中被拆除。拆除的不是一栋两栋,也不是十栋八栋,而是一百栋两百栋,都拆了!这些个才一百年左右的房子要是放在另一个地方,另一个国家,一定会当成宝贝一样的房子,在中国却被当成破烂,一拆了事。
    和这些城市相比,地处中原地带的荆门,倒是少有这种百年以上的西式洋楼,也未有北京的胡同、四合院。但留在我记忆之中的,更多的是属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许多中等城市的一种房子......铁皮棚。
    也许,从某些意义上来说,它算不上什么房子吧。但它毕竟是可以遮风挡雨,还可以让人居住。
     1988 年,我来到城里读书,开始相识荆门这座城市。那时的荆门,有宽敞的象山一路,也高高挺立的文化宫大楼,也有汽车,有商场,有公园,有许多具有城市气息的事物。
    这时的荆门,商业气息日渐浓厚,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个体户也不断增多。从中天街向北叉过来的金虾巷,成为一条商业街。这条街上最有代表的风景便是路边一溜排的铁皮棚。已经无从考证这一带的铁皮棚始于哪一年,我看到的时候,正是它们最旺盛的时期。铁皮棚并不是专门用来居住,而是依附在路的两边,成为最简洁的商铺。可以是理发店,可以是裁缝铺,更多的是早点铺或是小餐馆。
    铁皮棚并不高,一般约为三到四米,面积约为十来平米,其间可以划为营业区和住宿区。铁皮本是没有什么颜色,而且容易生锈。为了美观,大多数铁皮棚被漆成蓝色或是绿色,偶尔也见到桔红或是明亮的黄色。因为铁质并不保暖,也不散热,所以每到夏天,铁皮棚里面会热成一片,所幸大多铁皮棚不是有高大的白桦树的树阴挡住些许炎热,就是被身后端庄而高贵的楼房康概施舍些许清凉。
    为了让铁皮棚内的空气更好些,这些铁皮棚一般会开一两个窗,白天用铁棍将活动的一块铁皮撑开,待到晚上放下来,用门扣扣好。
    因为是做生意,还需讲究些环境。所以铁皮棚内也是溜了水泥地面,讲究些的人还会铺上十字形状的瓷砖,也有做些简单生意的人,棚内也只是修整一下地面。
    那一年,和我一同进城读书的还有村里另外一户人家的女儿。那户人家为了照顾孩子读书,加上那年月种田实在赚不了什么活钱,所以那户人家索性在金虾巷租下一间铁皮棚开了餐馆。
    记忆里,那间铁皮棚不算大,但也是分为多个功能区。右边的是营业厅,有客人吃饭的桌椅,左边又分为一间厨房和一间刚好放下一张床的卧室,再往里,是一间小小的卫生间。十来平米的空间,成为一家人居住和营生的地方。就是这样一方简单的屋子,同学的父母仍旧不敢丝毫马虎,每天起早贪黑,认认真真地做着这样的小本生意。
    在金虾巷尽头的象山中学,当时并不算是在繁华地段。学校前的路面不仅坑坑洼洼,街道两边也没有什么楼房。因为学生的原因,也搭起了一些铁皮棚。正对学校的铁皮棚,是一家面馆,能够到这家面馆美美地吃上一碗牛肉面,自然是觉得很快乐。除此,面馆对面也有一间铁皮棚,这间铁皮棚是一家文具店,里面也卖书。也许是当时的店面并不多,所以这两家铁皮棚的生意都极好。不过,没过一年,铁皮棚被拆,由学校统一修建了一排平房作为门面房。
    等到我初中毕业的时候,金虾巷的铁皮棚也日渐少了起来。
    如今,铁皮棚的时代和铁皮棚里的那些生意人的生活,早早被人们淡忘了吧。唯有我不能忘的是,那些无数生活在铁皮棚里的生意人,是如何向着生活的目标辛苦地奋斗着。在这座城市日渐走向商业气息,这些铁皮棚曾经有着它不可抹灭的记忆和历史。它曾是许许多多进城的人谋生的一块重要阵地,也许,正是有了这么一块铁棚阵地,那些人才慢慢在城市立脚,慢慢地溶入到城市,慢慢地搬进了水泥钢筋筑成的楼房。
 

版权所有:荆门图书馆 鄂ICP备05012537号 鄂公网安备 42080202000282号     
地 址:荆门市双喜大道 tel:(0724)2366359 Fax:(0724)2366359
网站美工:荆门中小在线 网站美工服务:0724-233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