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荆门图书馆网站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手机图书馆 | 英文版
文博天地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自建资源 > 文博天地

荆门古城史话(下)

时间:2013-09-03 10:38     来源:荆门日报     作者:焦知云    点击:

      至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李闯王动用了二万兵力,采取外架云梯等方式攻城,血战七昼夜,才将荆门城攻破。此次战火使荆门城垣破坏殆尽,城内的公廨、坊市和民房等建筑物几乎全部被毁。

  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寇据西山,不时攻城,城门楼尽毁。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副将张文富率兵民重修,大致恢复了旧貌。顺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守备孙光哲在北门城上添修了一座小楼。由于州守的相继修葺,南、北、西关及枣园,烟火相望,又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夏,暴雨连绵,东、西、北三面城墙坍塌二十余处,垛口倒塌三百余处,知州舒成龙组织人员勘察后,计划五年修复。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至十四年(公元1749年),每年加工修筑,计费用银二千余两。除修复坍塌的城墙和垛口外,还修复了南北两门。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又修复了小南门,改“南薰”为“凤鸣”,并在城上建楼,供奉文昌神像。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又花纹银三百余两,修复了西门,并升高加宽二次。至此,州城“壁垒坚固,女墙峻起,城门亦壮观瞻矣”。舒成龙的政绩是多方面的,而重修荆门城是其一大亮点。

  后来,城垣逐渐毁坏,雉堞残缺,楼楯倾圮。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知州吕恂奉命来守荆门。他亲视城垣,见状后十分感慨地说:“倘任其颓废,不重新修筑,则‘豆腐城’之谣将复作矣!”于是捐廉倡修,毅然以为己任。合邑绅耆共襄义举,各乡士民,急公赴义,踊跃捐资重修,一年竣工,使荆门城恢复了旧观。吕恂因城工过于劳瘁,病疾卒于任上。刘世兰所撰的《吕公重修城垣碑记》,记载了当时修城的情况,表达了对知州吕恂的敬佩之情。

  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捻军进攻京山和钟祥。代理知州蒋照,组织绅士和地方团练,添募义勇,严加防范。他动员军民补修加固荆门城墙,并用铁皮包钉五处城门,大大提升了城防能力。此事在同治版《荆门直隶州志》中有记载。有的文章将蒋照加固城墙、铁裹城门的史实,张冠李戴地改成是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知州黄昌辅所为,并说黄将“平泰门”改为“南薰门”。错。遍查所有荆门地方志史料,并无此说的一点蛛丝马迹。

  1938年,日军占领武汉后,于11月初派飞机轮番轰炸荆门,使荆门城遭到极大的破坏。据说,当时的县政府为了加快城内人们的疏散,决定拆除城墙,仅留五门。1940年日军侵占荆门,又拆除了部分城墙。

  1948年,国民党一个团的兵力驻扎荆门,重垒旧城作为防御工事。此时新筑的临时城垣,不到一年的光景,就被战火所毁灭。

  解放后,1959年改造工商街时拆除了东门。后来又相继拆掉了西门和北门,仅残存大小南门的遗迹。后来修建仿古一条街,在大小南门原址上重修两门,于1993年9月竣工。其中,大南门本名平泰门,这次重修错名为南薰门。

  关于荆门城内外的街道布局,明清时期,有街道十四条,即老州街、学宫街、十字街、后街、小巷街、金虾河街、布场街、北街、东街、西街、南台土门街、枣园街、集街、北关街等。此外,还有牌坊20余座,此处且不细说。

  改革开放以来,荆门城区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老城区得到了改造建设,新城区得到开拓发展,一座新兴现代化的中等城市正在快速崛起。历代那些为荆门城作过奉献的人们会永垂荆门史册。


版权所有:荆门图书馆 鄂ICP备05012537号 鄂公网安备 42080202000282号     
地 址:荆门市双喜大道 tel:(0724)2366359 Fax:(0724)2366359
网站美工:荆门中小在线 网站美工服务:0724-233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