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荆门图书馆网站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手机图书馆 | 英文版
作家文库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自建资源 > 作家文库 > 作家文库

水乡闹龙舟

时间:2013-07-12 16:13     来源:未知     作者:吴雅薇    点击:

      端午节的清晨,乡下的二爹特意赶来城里,接我们一家去蛟尾集镇过端午和看乡间划龙船,我们欣然前往。  

  汽车驶进了著名的鱼米之乡——蛟尾集镇。下车后我们和二爹行走在乡间的道路上,远远地就能听到湖中传来阵阵锣鼓声响。抬头远望,只见那港汊河口彩旗飞扬,早已摆开龙舟竞赛的战场。二爹对我说:“早些时候的端午节期间,这有名的长湖和桥河都要举行划龙船竞渡活动。”他兴致勃勃地指着远处一座白云缭绕的丘陵上的一个山冢,讲起了一个故事:以前朝廷有个命官在这一带为官时,有一年也正逢端午节,他见这里的百姓倾家空卷,到桥河和长湖看龙船竞渡,他也步出衙门,前去看个究竟。到了桥河和湖边堤岸一座桥边,忽然发现那座连接河堤与桥河的旧木桥上挤满了人群,而桥身被踩得嘎吱嘎吱作响,随时都有垮塌的危险。他令公差们让百姓上岸,可当时正在兴头上,谁也顾不得听传令。这位陆大人灵机一动,便叫公差敲锣传令:陆大人今天要在这里表演法术“抛砖飞瓦”!百姓只听说这个陆大人善于舞文弄墨,现如今他要耍新的花样,很是感到好奇,便纷纷离桥上岸,按公差要求每人寻砖捎瓦片一块。不一会,那里的砖头瓦片席卷一空,人们急着便问:“何时表演抛砖飞瓦?”陆大人笑着对大家说:“那里的砖瓦,不都被你们拾到堤岸上来了吗?”这时人群骚动,一片叽叽喳喳的埋怨声。陆文公陆大人连忙向百姓群众解释道:你们数百人挤站在桥上,桥下水深数丈,只顾观看龙船竞渡热闹场面,忘了脚下却是一座旧危桥,它的承重量有限,随时有发生断塌的危险,所以让大家快快疏散到河堤两岸,实为避免灾难的发生;同时,也借助这里的父老乡亲们把河滩低洼两旁的乱石及砖瓦碎片拾到岸上,也好铺路之用。众百姓群众们听了顿时气消,从心里实在感激。从这个动人的故事传说中,足见这里的端午节龙船竞渡有着百年历史之兴盛。陆大人死后,人们为纪念他在桥河和湖的北面不远处的丘陵高处修建了一座寺庙——“六合塚”,寺庙供奉的陆文公神像受到人们的朝拜。再后来,在破除封建迷信的年代里此庙被毁。

  我们和二爹边走边看,二爹说这里是几个县市交界的地域,过去一些年里年年都有划龙船的习俗,也更是与几个县市周边群众友好往来、联络情谊起到互相帮助、互相交流的作用,说着说着不知不觉地到了家门口。在家的二妈和小哥小嫂及侄儿侄女看到我们,连忙都笑着出来迎接,二妈手中还拿着两串粽子,小嫂端着装有白糖、红糖的盘子笑盈盈地说:“小燕子(小名)又飞回来了,你们一路累了吧,歇歇快吃粽子。”肉粽、豆粽、八宝粽、莲子粽等随便挑选。盛情难为,我剥了几个橙黄晶莹的粽子,粘上糖给爸爸、妈妈和二爹、侄女小玉、侄儿小飞,边吃边说味道很鲜,抬头看到门栏框上都挂着艾草。二爹说这是乡户农家历年来古老风俗。至于它的来历,我记得奶奶曾经说起过,今天我还清楚的记得。那时比现在小,也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的时候,奶奶把我和姐姐、弟弟几个孩子叫到跟前给我们讲:古时的唐朝末年,黄巢起义大军从浙江一带到这里时,一路上见不到人影。一打听,才知道是官军造谣说什么:“黄巢黄巢,见人砍三刀!”所以老百姓都躲到山地森林和芦苇荡不敢出来。为了让老百姓安居乐业,黄巢化装道人、渔民进山、下湖叫百姓们回来。当他看到男女老少挤在森林里的山洞里、芦苇荡的草丛里时,就故意算卦,大声喊叫道:“百姓们有救了!”人们很快就围了过来,问他如何才能避祸?黄巢说:“人人都吃卤面,就可以延年益寿。”说着,又在山地森林中找了些艾草,对大家说道:“艾草能驱恶避邪。”此话很快一传十,十传百,百姓们纷纷采集艾草回家,插在门栏框上两旁,并连夜煮卤面吃,后来果然平安无事。过了一天,正好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大家照旧包粽子、划龙船高高兴兴欢度节日。

  奶奶边讲故事,边在我们几个孩子的胸前挂香袋子、臂上缠绕五色线。当时我们不知奶奶这是何意?后来上学我读了关于闻一多先生的文章《神话与诗》才知道了这些风俗民情的来历。原来端午节(乡下叫端阳节)是我国古代的“龙子节”。“龙”是我们华夏民族举行图腾祭祖的节日。两千多年前,居住在南方的古老越族百姓,为了显示“龙子”的身份,就在端午节举行盛大图腾祭,把各种食物装进竹筒或裹在树叶里往江湖中扔甩,献给图腾神。同时,那里的古越人们还断发文身,显示自己是龙子。所以奶奶在我们几个人身上缠绕五色线,就是古越人“断发文身”的南方遗风。据说,古代还有九条龙昼夜戏于河中,把有龙游过的江、湖、河为龙江、龙湖、龙溪等。奶奶说:“我们门前那桥河过去是条溪沟,龙游过后就变成了桥河。河中有九十九个滩、九十九个湾。说是龙在向东游进时“一停就是个滩,龙尾一摆就是个湾。”从此后,这河两岸的百姓每年五月五日划着船在江湖河中与“龙”嬉戏。再往后,河南的百姓随唐朝“开漳圣王”陈元光到南方开发,把中原的风俗习惯也带到了南方。

  到了吃饭的时间,端出一大盘热气腾腾的粽子,还有米酒、油条、面条、雄黄酒等摆了一大桌,真是香喷喷的,很好吃。大家围坐一堂正吃粽子时,村头响起了阵阵鞭炮声。二爹二妈说这是村里的新龙船要下水,让我们吃完去看热闹。不一会我们出门走到人群里,好多人像迎神一样地把龙船从禾场上抬出去。为首的人在龙船头顶的鼻孔中插了两把烟雾缭绕的大柱香,举行隆重的膜拜仪式。大家抬着龙船步伐整齐地走向河岸。沿途的乡亲们顶礼焚香,鸣炮相迎。那龙船足有几丈长,首尾高高翘起。船头多有装饰龙头,双目炯炯,须眉俱全。龙嘴还能活动,舌头能伸缩,很是有趣好看。我们在二爹二妈的看护陪伴中,一起涌到堤岸高处,可俯瞰整个场面。但见那石拱桥畔的槐树下,还停着些摩托车、三轮车、自行车等占去了不少地方,有些车辆还直接停到田间里,禾苗庄稼都被损坏了不少。两岸树林里站满了密密麻麻的人群,还有的人干脆爬上树梢,湖边塆子的房屋上也有不少小孩在上面,屋前高处一些上了岁数的老人也在观看。一阵紧锣之后,一对接一对彩绘鳞甲的龙船,在湖中水面上疾驰,几米长的彩红旗、黄旗,在空中飞舞,几十把木桨整齐地在水中挥动。看了这情景之后,我想起了唐代张建封的《竞渡歌》:“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版权所有:荆门图书馆 鄂ICP备05012537号 鄂公网安备 42080202000282号     
地 址:荆门市双喜大道 tel:(0724)2366359 Fax:(0724)2366359
网站美工:荆门中小在线 网站美工服务:0724-233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