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闻名古今的桥米原产地京山县孙桥镇,有这么一位共产党员,5年来坚持“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格局,带动千余户农户共同致富,开创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蓝天。
他叫熊行兵,是京山禾之果桥米有限公司董事长和京山禾之果桥米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1984年,高中毕业的熊行兵回到家乡,开始了与“米”打交道的事业。他先后在村办米厂官桥铺、黄台任厂长。1993年成立京山禾之果桥米有限公司,2009年收购京山县蒋家大堰桥米有限公司,在大米深加工的行业跨进全县前10强:年实现产值过亿元,利税近千万元,成为荆门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2007年,国家推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鼓励农民成立各类专业合作社。面对公司粮源不足、品质不优,而农户种田缺少引导、粮价不稳的现实,熊行兵马上意识到公司解难、为民做事的机会来了。他决定以公司为龙头,以农户为龙身,将农户和自己的公司链接在一起,利益同享,风险共担,在公司发展的同时,最大化地让利于广大农户。他迅速成立了桥米种植专业合作社,吸收社员1088户。
为了让社员们得到实惠和好处,熊行兵每年组织合作社统一采购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在品种、数量、质量相同的情况下,仅这一项,社员们平均每亩开支要比其他农户节省50余元。熊行兵知道,种田靠的是科学。他除了向社员们免费发放桥米生产“百事通”宣传资料外,还以公司名义,请县里镇里的农业专家和技术员进行科技培训和讲座,指导生产。一年下来,“科技投入” 2万多元。在粮食销售上,这本是种田人最为头疼的事,可是,禾之果桥米种植合作社的社员们从不犯愁。熊行兵收购社员们的粮食,价格每市斤要高于市场0.2元。这样,以亩平1500斤单产计算,全社2万多亩水田3千多万斤粮食,要多付600多万元。熊行兵赚得少了,而社员们却增收了,户平达到6000元以上。
合作社与公司既是独立的实体,又是相连的整体。社员们的粮食卖给公司后,本应无利可言了。然而禾之果桥米种植合作社的社员们不同,他们卖出去的粮食还以股份的形式投股公司,参加分红。2013年春节之前,熊行兵拿出100多万元红利给合作社,社员们都得到了一个千元左右的红包。
熊行兵认为,自己的公司是乘风破浪的航船,而合作社是承载这艘航船的大海,只要大海不枯,航船就会永远向前。
为了强化有机稻和无公害食品生产,熊行兵鼓励社员们种植绿肥红花苕籽,坚持每亩按113元给予补贴。对成片成块的稻田,熊行兵从不让社员们打药。为此,他拿出11万元购置频振诱蛾杀虫灯180盏,实现了水稻除虫生态化。为了改善生产条件和环境,他还投入近100万元为蒋家大堰、黄台、五泉庙、八里坪等村修通水渠12000米,机耕路17公里,保证了水畅车通,人行方便。
除了桥米生产外,熊行兵的公司开发有多个农副产品品牌。收购农副产品原料时,熊行兵总是以合作社社员优先,对他们的糯谷、芝麻、黄豆、绿豆、鲜鱼等,只要一个电话,公司立马有人上门,而且价格高于市场。
现在,湖北省京山禾之果桥米公司已有 “禾之果”、“蒋家堰”和“惠亭渔村”3个品牌在国家商标局注册,成为“中华民族特色产品”。这些产品在第2届至第7届中国武汉农业博览会、第14届至第16届中国食品博览会上全都获得金奖,禾之果桥米种植合作社也位列省级示范专业合作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