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山寺位于沙洋县纪山镇的纪山之巅。这里岗峦起伏,松柏苍翠。楚冢巍巍,龙湫潺潺。殿宇辉煌,香火鼎盛,为荆楚著名的佛教圣地。
《舆地纪胜》卷六十四载:纪山,“在府北四十里。绵亘自荆门西山而来,盖荆州之主山也。后梁宣、明二帝陵林木郁然。”清光绪版《荆州府志》卷三载:纪山,“郡之镇山也。楚都纪南城以在此山之南,故名。西北与荆门、当阳诸山相接,上有龙湫,祷雨辄应。”可见,纪山乃荆楚大地之名山。
纪山寺建筑群,坐北朝南,偏东15度。笔者1995年8月考察时,见其建筑特点为中国传统的对称结构。南北中轴线上依次建筑为砖牌坊山门、正殿、过厅、后殿及左右厢房。主要建筑为清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和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的遗构,其中部分梁架构件为清乾隆年间修葺时所遗存。纪山寺原属江陵县管辖,1983年划归荆门市管理。1985年被公布为荆门市文物保护单位。
纪山寺始建于隋开皇年间(581-600年),历史悠久。纪山寺的正殿内,遗存有一口铸于明永乐十年十二月(公元1413年)的铁钟。此钟在上世纪70年代被农民抬走捣破,80年代又当文物收回寺内。钟上有明永乐十年十二月纪山寺当代住山铭逊法师所撰的铭文,其中有“大明湖广荆州府僧纲司南纪山资圣寺,隋开皇年间智旷禅师开山”的记载。僧纲司,为管理佛教事务的机构。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始设于各府,以掌理一府僧众。此司内设都纲、副都纲管理司事。南纪山,可知纪山又称南纪山。这段铭文清楚地告诉我们,纪山寺原名资圣寺,为隋僧智旷创建开山。智旷何许人也?据有关史料载,智旷俗姓王,祖籍太原,后徙江苏徐州,再迁居荆州西北的新丰。初为道士,后值高僧授戒为佛弟子。创建纪山寺后,于隋开皇二十年九月二十日,终于四望山(纪山)开圣寺(资圣寺),春秋七十有五。如果没有铁钟铭文的记载,纪山寺是谁开山的将永远是个谜。
纪山寺在唐宋元三代的情况,因缺乏史料,具体的兴衰变化不得而知。只有《江陵志余》留有一点信息:“相传,黄巢败后为僧,茶毗于此。”这只能看作是民间传说而已。
有一块刻于清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由田士楷所撰的《重修纪山寺碑》文载,“隋开皇四年(公元584年),苏晋至荆,见山势巍峨,与山主苏秀元等立庙以纪之,此长眉(山)之所以有寺也。”这段碑文,实不可靠。时间和人物与明永乐十年的铁钟铭文所记相左。因苏晋(676-734年)不属隋代人,而是唐雍州蓝田人。唐玄宗先天年间为中书舍人,兼崇文馆学士,后出为泗州刺史。再迁吏部侍郎,终太子左庶子。隋开皇四年(公元584年),距苏晋出生之年的公元676年,还要早93年的时间。可见,隋开皇四年,还没出生的苏晋怎么会在纪山立庙呢!
这篇碑文又说,唐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苏易简治荆,会祈雨而救旱。遂旨以添修,并改长眉寺为资圣寺等云云。显而易见,这里也属杜撰之辞,而且更加离谱。因苏易简(958-997年)为宋代梓州铜山人,字太简。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公元980年)进士第一。历知审官院、审刑院,迁给事中,移参政知事。至道元年(公元995年),出知邓州,移陈州。才思敏瞻,以文章名。如果像碑文所说,苏易简在唐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治理荆州,那么,他即使提前321年投胎出生,这年他也只有1岁的年龄。从而可知,碑文所说,也是子虚乌有之事。那么,是不是可能有同名之人呢?也不是。因碑文所举人名均为历史名人(其中还有明解缙等),这都是有籍可查的。
明代永乐十年十二月(公元1413年),在纪山寺住持僧铭逊法师的努力下,不仅募化十方铸造了铁钟,而且重修了殿宇,并修建三塔。时有荆州的提调,即掌调吏役、处理事务的官员王元亨、陈福、宗安,荆州城东草市天皇寺的住持古潭慧清等也捐资相助。还有十方檀越申禧然等75人,十方信女黄妙福等19人慷慨乐输,同结良缘。这次修建工程的竣工日期为“永乐十年岁在壬辰十二月初三日甲寅良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