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荆门图书馆网站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手机图书馆 | 英文版
文博天地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自建资源 > 文博天地

马河康家大院

时间:2013-05-03 17:05     来源:未知     作者:严勇    点击:

康家大院位于东宝区马河镇马咀村的一处洼地,青山环绕,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相传始建于乾隆年间。这是一处典型的徽派古民居建筑,为三间、四合格局的砖木结构房屋。大院的现任主人叫康宗池,是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据相关资料显示,康姓作为大槐树移民姓氏之一,在明清时代才开始逐渐迁徙到湖北境内。也就是说,康家大院的祖先应该就是其中的一支,而且是大户人家或者逐渐发迹为大户人家。否则,何来如此规模的康家大院呢?

  康家大院的外墙体全部用小青砖砌至马头墙,马头墙下的墙线上象征吉祥的麒麟、象征多福的蝙蝠等动物图案栩栩如生,墨迹犹新。众所周知,马头墙是徽派建筑的重要特色。在聚族而居的村落中,砖木结构的民居建筑密度较大,不利于防火的矛盾比较突出,而高高的马头墙,能在相邻民居发生火灾的情况下,起着隔断火源的作用,故而马头墙又称之为封火墙。门楼下两扇厚重的木门显得古朴而庄重,门楣上方嵌有一块阳刻的石匾,匾上“长厚家风”四字虽在当年“破四旧”运动中遭到人为破坏,但字形依稀可见。此处“长”念作zhǎng ,“长厚”二字语出汉代司马相如的《喻巴蜀檄》:“寡廉鲜耻,而俗不长厚也”,即恭谨宽厚之意。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一文中更有“天将以酬长厚者”之语。由此可见,这四字既是康氏祖先对家族子孙的谆谆教导,也寄托了他们的殷切希望。最引起大家好奇心的是外墙面部位每隔2米有一石质的“鼻眼”,那其实是拴马用的,在山清水秀的马河,符合那个年代大户人家的生活习惯。

  推门而入,大院的屋顶正上方是呈长方形的天井。四水归堂是徽派建筑的主要特征之一。在中国传统哲学理论中,天井和“财禄”相关。徽商经商之道,讲究以聚财为本,造就天井,使天降的雨露与财气聚拢。四水归堂,四方之财如同天上之水,源源不断地流入自己的家中。四水归堂,聚水、聚财、聚福气,可谓“四季财源滚滚、四面八方来运”。同时,天井还发挥着通风、透光、排水等重要作用。试想,人们坐在高墙的室内,可以通过天井晨沐朝霞、夜观星斗,岂非人生一大快事?天井四周都是走廊,正对天井的为厅堂,须拾台阶而上。两侧为卧室,卧室与大门上方均是以木板隔成的阁楼,通常是待字闺中小姐的绣房。厅堂前走廊立柱下的石鼓雕有多种图案,整体显得恢弘、华丽、壮美。通常而言,厅堂内正上方搁置供祭祀用的条案,正壁上供有神龛,写有神榜,上面写有“天地君亲师位”字样,有的则是条案上直截搁置“天地国亲师位”的牌位。只可惜,这一切在我们眼前都不存在了,只留下记忆中的想像。

  走出厅堂,我们发现厅堂的门楣也嵌有一块阳刻的石匾,匾上也有四个大字,曰“文星高照”。可惜,其命运与“长厚家风”如出一辙。文星者,“文昌星”之谓也。文星高照,即文运亨通之意。文昌星为道教信仰神祇之一,被古人视为学问、文章、科举士子的守护神,又称“文昌帝君”。古时由于科举考试中举概率很低,成败无法把握,许多人相信科举中试与否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因此因科举而兴起的魁星信仰、文昌崇拜在封建时代非常盛行。特别是明清以后,随着科举制度的日渐普及,对于文昌帝君的奉祀更加普遍。各地都建有文昌宫、文昌阁或文昌祠,一些乡间书院和私塾也都供奉文昌神像或神位,并一直奉祀不衰。人们甚至将“文星高照”铸成钱币,作为礼物赠与小辈,让学童悬挂在脖颈之间,以祝福子孙们饱读诗书、科举有成。在那个“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封建朝代,这四字分明寄托着康氏祖先对子孙的另一种更高的期望。换言之,“文星高照”四字是封建科举时代的产物。根据康家大院保存的完好程度,由此可推测该大院为清代建筑,至于是否乾隆年间,有待进一步考证;康家大院祖先的生平事迹更亟待一一考证。

  康家大院外观整体感和美感都很强,高墙封闭,马头翘角,墙面和马头错落有致,黑瓦白墙,色彩典雅大方,质朴中透着清秀。大院门前左下方竹林间遗有一个巨大的石碾,再次向我们诉说着康家大院的前世繁华;正前方有一条小溪缓缓流淌,在春虫的喧闹中听不到一丝声响。青山﹑绿水、白墙﹑黛瓦,所有这些徽派建筑的主要特征,康家大院四美俱全。我们有理由相信,保存完好的康家大院必将在东宝乡村旅游热中焕发新的光彩!


 

版权所有:荆门图书馆 鄂ICP备05012537号 鄂公网安备 42080202000282号     
地 址:荆门市双喜大道 tel:(0724)2366359 Fax:(0724)2366359
网站美工:荆门中小在线 网站美工服务:0724-233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