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荆门图书馆网站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手机图书馆 | 英文版
文博天地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自建资源 > 文博天地

“记者走基层·寻访荆襄古道”系列报道之三虎牙关的烽火

时间:2013-05-03 17:03     来源:未知     作者:丁川 严东华 刘伟峙    点击:

千年荆襄古道,既是商贾流通之路,又是军旅交通要道。它不仅承载着文明与祥和,也经历着硝烟与战火。

  从沙洋县五里铺镇出发,一路向北追寻,古道蜿蜒穿行于平原沟壑、丘陵山谷之间,经掇刀区鸦铺、团林,一直延伸到位于象山大道南端的虎牙关一带。这里地势险要,是荆襄古道的扼喉之地,也是硝烟弥漫的古战场,不仅书写着众多三国乱世群雄逐鹿的动人故事,还记录下宋代岳飞精忠报国的不朽传奇。

  

  岳飞城怀古  

  207国道旁,五里铺镇友联村与团林铺镇鸦铺相交的地方,有一块1964年立下的石碑。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当时的荆门县文保单位立下的第一块文物保护碑,被保护的单位是全国知名古文化遗址——“岳飞城遗址”。

  “岳飞城”因南宋爱国名将岳飞在此筑城抗金而得名。南宋时期,金人南侵,荆襄地区一变成为前方,由内郡变为边城。自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至高宗绍兴十六年(1146年),共39年时间,这里都是南宋的抗金前哨。绍兴四年(1134年),岳飞上书南宋朝廷,主张出兵收复被侵占的襄阳、郢州等六郡。建议被朝廷采纳后,岳飞率领岳家军挥师北上。一时间,金戈铁马,战火硝烟,岳家军用精忠报国的热血,谱写出了“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豪情。战事,从这年春天打到夏天,最终,岳家军成功收复六郡。此时,岳飞更加重视荆襄古道在抗金斗争中的军事作用。同年8月,他整顿各地驻兵营寨,选择在鸦铺附近一座地势险要的山冈——鸦坡上修筑城堡,驻扎军队,并以此地作为岳家军北伐抗金的大本营。

  岳飞城遗址南北长约2000米,东西宽约1500米,整个面积有10平方公里,其范围东至杨树土当,西倚麻雀巷,北靠鸦铺,南抵新店铺。“岳飞城中间高岗,地势平缓,回旋余地大,东西边河道为天然屏障,是一处非常难得的屯兵之地,常年驻军达两三万人。”同行的五里铺镇文化站站长王良国介绍说。岳飞在此筑城、屯驻重兵,金兵持续8年未敢越雷池一步。

  岁月无痕,曾经的抗金堡垒,经历了太多的战火纷争。建国后,在岳飞城遗址上先后出土铜剑、铜戈、铜镜、铁锄等文物。行走在岳飞城的范围内,四周已被农田覆盖,满眼的油菜花黄,洋溢着春天的气息。“虽然岳飞城现在可看到的外在遗迹不多,但地底下却藏有丰富的文物。”市文物局局长汤学锋说:“岳飞城遗址是研究我国历史、科学和地方史的珍贵资料,也是向广大人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实物见证。”

  

  三国古战场  

  车行掇刀,岳飞精忠报国的场景还在脑海中挥之不去,眼前又浮现出三国的刀光剑影中一个个英雄的音容笑貌。

  掇刀,因三国名将关羽在此屯兵时,将刀掇于巨石而得名。《荆门州志·古迹》篇载:“(掇刀石)州南二十里,在虎牙关南黄岭铺北。周围数十里,地面高敞。关夫子往来荆襄,常屯兵于此。帐前有石,尝竖青龙刀于石罅中。今以手摩之辄动,然千夫之力不能举也,故名掇刀石。”2001年,掇刀区成立,成为我市经济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一片热土。

  走荆襄古道,过虎牙关进荆门城,掇刀是入关的必经之地。三国时,掇刀这片土地因为其地理位置重要,是刘备与曹操大军征战的战场。在这些大大小小的战争中,以“长坂坡之战”最为著名,陈寿的《三国志》、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等史籍均有记载,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更是将这场战争描绘得荡气回肠。

  学术上,从古至今,关于这场战争发生地“东汉时当阳长坂坡”的位置之争就不曾休止。一说,东汉时的当阳长坂坡就在现今的当阳县境内。另一种说法,则是东汉时的当阳长坂坡就在如今的掇刀及掇刀区范围内的响岭岗一带。因为出现在中国历代《舆地志》和有关地图上的当阳,有两个不同的标位,一个是秦汉时期的“古当阳”,一个是明代及明以后的“今当阳”。今当阳是在汉末至明代初期的一千多年内经过6次迁移,才定于今天的位置,早已非汉时的当阳。对此,宋元之际的史学家胡三省、清代著名历史地理学家杨守敬都在自己的著作中有过论述。在百度上搜索“长坂坡古战场”,会得到这样的解释:“公元208年长坂之战的战场是在今天的荆门市以南三公里处的掇刀一带。现在的当阳县西南一公里处的‘长坂坡’是后人在明代万历年间附会命名的,并不是历史上长坂之战的战场。”并附有战争具体位置的示意图。

  考古发掘进一步佐证了这种说法。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市文物考古部门在掇刀响岭岗一带发现大量古代箭镞,经专家鉴定为汉代兵器。同时,还出土了一套三国时期的“铭文铜弩机”,这套铜弩机现存于市博物馆,成为掇刀三国古战场的历史见证。

  

  虎牙关雄风  

  荆门城区与掇刀城南新区交会处的荆门山,山高175米,山体面积1.5平方公里。而被荆门人所熟知的,是它另外一个威风凛凛的名字——“虎牙关”。

  虎牙关是荆襄古道南端最为险要的一道关隘,相传为唐代名将尉迟恭凭借险峻陡峭的天堑所筑,因其险雄状如虎牙,故得名“虎牙关”。在古代战争中,虎牙关都是守卫荆门城的战略要地,一旦失守,则城池危矣。清代朱鸿渐有诗云:“萧萧班马渚宫还,百战疆场碧血殷。山下寒泉流不去,白云遥锁虎牙关。”    

  虎牙关四周险峻,而山顶平坦开阔。早在三国时,关羽驻扎在掇刀,就曾在这里设置了前锋阵地。如今,这里也成为掇刀关公文化遗迹和传说留存最为集中的地方,“荆襄古道”、“望兵石”、“关坡”、“上马礅”、“饮马槽”等,以及相关的传说都被保留了下来。

  在掇刀关公文化研究学者李太新的引领下,我们登上虎牙关,对遗址进行了探访。攀登到靠近山顶的地方,立有“荆襄古道”四个大字的石碑格外引人注目。顺着古道向东行,是一段被称为“关坡”的石坡路。继续行走约数十米,一块巨大的岩石耸立在路边,巨石上留有一双深深的脚印,这块巨石便是“望兵石”。“望兵石”方圆十里,青石林立,块块石头皆朝北方。相传,关坡周围原先并没有什么大石头,道路也是相当平坦的,当年,东吴大将吕蒙袭取荆州,关羽急于夺回,由于赤兔马太快,飞奔至此,大队人马已落后很远,心急的关羽站在关坡上盼望援兵,因嫌脚下的石头太低,看不清,于是大吼一声:“顽石抬起头来!”接着只听得格格作响,脚下的巨石突起。至今,这块巨石上还有两个深深的脚印。

  “上马蹬”位于山的西侧,由两块碧色巨石自然相叠耸立在山坡,高约4米多,可拾级而蹬,是关羽上马用的垫脚石。在“上马蹬”旁东侧的一块青石中,有一个圆圆的直径约10厘米的石孔,西侧露出背脊的巨石上还残存长约1.5米、宽0.5米、深0.3米的石槽,传说是关羽命马倌开凿的饮马槽。槽前端是一个半圆形缺口,槽后端下通地下泉水,槽中常年有水。相传关羽的“赤兔马”饮水十分讲究,不随处饮水。关羽每次征战或操练出营帐前都在此饮马,然后从上马蹬跨马扬鞭而去。至今,当地还流传着“半山腰中一石脊,槽水下通东海底,一年四季水不干,赤兔饮后奔千里。”的民谣。

  往事越千年,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古人的忠义与仁勇深深地印刻在荆门儿女的心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荆门人,成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①
  ②
  ③

  ①荆襄古道上残留的青石板路。

  ②望兵石遗迹。

  ③饮马槽遗迹。

 

 


版权所有:荆门图书馆 鄂ICP备05012537号 鄂公网安备 42080202000282号     
地 址:荆门市双喜大道 tel:(0724)2366359 Fax:(0724)2366359
网站美工:荆门中小在线 网站美工服务:0724-233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