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荆门图书馆网站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手机图书馆 | 英文版
文博天地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自建资源 > 文博天地

“记者走基层·寻访荆襄古道”系列报道之一纪山的呢喃

时间:2013-05-03 17:08     来源:未知     作者:严东华 刘伟峙    点击:

编者按:“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说到古道,元代诗人马致远笔下的《天净沙·秋思》是广为人知的句子。

  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文字记录了泱泱大国悠久的历史,但能将岁月变迁直观记录下来的,还有那些遗存的古道。  

  闻名于世的荆襄古道,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这条从荆州城到襄阳城的交通道路,起源于荆楚的先民,绵延200多公里,有着5000多年历史。它连接着鄂中南的荆州、鄂中的荆门、鄂西北的襄阳,串联起长江中游平原、汉江中游平原两大平原,承载着南北之间政治、军事、文化、商贸往来,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即日起,本报推出“记者走基层·寻访荆襄古道系列报道”,让我们带着您一起,穿行纪山、十里铺、五里铺、掇刀、荆门、子陵铺、石桥驿、胡集等地,追寻古道在荆门境内留下的文化印记,近距离感受荆襄古道的无穷魅力。

 

  花梨铺寻访

  砖桥,这个位于沙洋县纪山镇最南端的小村落,在荆门地图上是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名字。然而,对于我们的采访来说,却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因为,他是荆襄古道荆门段的起点。

  砖桥与荆州的枣林铺交界,在村里老一辈人心中,这里还有另外一个名字——“花梨铺”。当年荆襄古道从此而过,这里还是荆州进入荆门的第一个小集镇。《湖北通志》有着详细的记载:“由北至南从州前铺出发,二十里至掇刀,三十里至黄师岭,四十里至团林,六十里至鸦陂,七十里至新店,八十里至五里,一百里至掘港,一百一十里至建阳,一百二十里至十里,一百三十里至左溪,一百五十里至黎公,一百六十里至花梨,一百七十里至枣林。”

  顺着207国道向北前行约1公里,来到公路边的一处聚居地,这里居住的是砖桥村2组的几户人家。“以前花梨铺的中心就在公路以西不远的地方。”一同前来的纪山镇宣传委员徐蓉介绍说。小心翼翼地穿过一条泥泞的羊肠小道,我们来到了花梨铺。虽然历经几千年的风雨,昔日的花梨铺繁华不再,但是村民的淳朴和爽直,那一段仅存的几百米古街道,仍然让我们感受到了古道那深远的意境:弯弯曲曲的小道布满斑驳的泥土,矮小的灌木丛一直延伸到远方,似乎都在诉说着岁月的风尘。

  八旬老人冯学凤的家就在古街道边上。岁月的风霜,在她身上留下了深深的刻痕。“听祖辈们讲,这条古道有很长的历史,后来破了修,修了补。人们聚居在这里,解放前这里还有一个较大的祠堂,离祠堂不远处有两棵百年的花梨树,旁边还设有小茶店。”在老人的记忆中,花梨铺的繁华和道路息息相关:“那时候,路两旁居住了百十户人家。直到上世纪80年代,207国道修建起来,人随路迁,居民们大多都迁走,这条老路就慢慢荒废了。”

  荆襄古道的变迁带来了沿线集镇的繁荣与衰败,但是,这条古道承载的古往今来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传承和人文风情,却亘古未变。

 

  纪山寺香火

  位于纪山之巅的纪山寺,是荆襄古道上人们的信仰停靠站。

  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的纪山寺,占地面积125亩,现存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寺中雕梁画栋,飞檐翘角,金碧辉煌,高旷轩昂,无比雄伟壮观,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佛教胜地之一。

  走进寺庙,古木参天,遮天蔽日,奇花异树,四季常青。寺周还有白、乌、黄、青、赤五个龙潭环绕,相传为“五龙捧圣”。潭水清澈无比,特别处在山顶上的寺院东侧的乌龙潭入旱不涸、久雨不溢,堪称一奇。潭中之水被佛徒们捧为圣水。每到纪山寺上香拜佛,总要喝一口潭水。寺下有波乐洞,洞高约3米,宽4米,全长十华里,直通十里铺的天济观。洞口为城墙灰砖卷成的拱门,洞内有无数的石桌石凳。

  在白龙潭中静静洗一把手,我们双手合十,和僧人们一样,默默祈祷。在数千年的岁月中,纪山寺中无数僧人,用他们的虔诚换得纪山寺的鼎盛繁荣,引得香火不断。

  纪山庙会已经延续了近千年,这是荆襄古道边人们的一件大事。每年农历二月十九是观音菩萨的诞辰日,人们把这一天称为观音会,纪山庙会因此而来。纪山庙会有很多看点:第一看点是每年的这一天方圆几十里,甚至几百里慕名前来纪山镇赶庙会给观音菩萨敬香拜寿、朝祖拜佛的人络绎不绝,放眼望去,寺内寺外人山人海,把纪山寺围得严严实实。第二个看点是寺外好戏连台,如今,腰鼓队取代了戏班子,热情高涨,激情飞扬,随着动力十足的鼓点,也打出了人们的自信与乐观。第三个看点是游纪山寺,寺内游客如织,人们摩肩接踵,老年人磕头作揖,虔诚祈祷,祷告福寿双全、子孙平安……中年人祈求事事顺心、家庭稳定……年轻人祈望爱情甜蜜、婚姻幸福……小孩儿则是看热闹,买吃的,买玩的……

  “信仰是一种坚定,哪怕山重水复险恶四生,生命的纯粹,总在心中微笑。”几千年来,人们的信仰与古道相伴而行,从未远离。

 

  楚墓群遐想

  寻访古道,人们特别关注的是古道上遗留下来的一些遗址:墓葬、寺庙、街道、窖藏、桥梁……各类古文化遗迹向我们叙述着昔日商旅、驿差、军队、部族人群等在古道上往来奔波、在古道边繁衍生息的场景。

  早在2000多年前,楚国故都纪南城就在纪山镇这片神奇的土地上。遥想当年,战国七雄争霸。楚庄王“三年不鸣,一鸣惊人”。沿着荆襄古道南征北战,饮马黄河,问鼎中原。800年楚国、400年古都,历史在这里留下了太多令人击节赞叹的故事和传说,激励并启迪了一代又一代的楚人后裔。楚国历经二十余代君王,王室贵族死后均葬于此,计有封土坟冢数百座,且隐于地下的仍不可计数。

  经花梨铺沿207国道向北驱车行驶几分钟后,转入田间小道,再步行几百米,我们来到了郭店村1组,郭家岗古墓就坐落在这里。古墓在考古发掘后进行了封土回填,如今只留下一块黑色的纪念碑。墓内随葬的丝织品数量丰富、品种齐全,有绢、组、针织绦、锦等质地,其保存状况优于被称为“丝绸宝库”的马砖一号墓出土的丝织品,堪称一座“丝绸宝库”。朱红凤鸟纹织锦的色泽美轮美奂,特别是提花织锦中出现的对龙对凤对鹿花纹图案,系前所未见。国家馆藏一级文物就有菱形纹夹袄、对龙对凤对鹿纹锦被、虎座鸟架鼓等7件,其中虎座鸟架鼓是当时所见最为完整的一套楚国乐器。在纪山镇寻访,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规模庞大的楚墓群随处可见。

  古墓之于古道,承载着哪些信息?又能够留下凸显哪些历史的痕迹?“楚墓群最直观地反映了荆襄古道边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市政协委员、荆门地域文化研究专家李勋明说。按照古人的墓葬习惯,古时候全凭人力肩挑背扛,劳动强度极大,而且工效也非常低。楚墓群中埋葬的贵族众多,巨大的棺木没有良好的道路设施配套,难以运抵墓地。此外,在离道路不远的地方修建古墓,也大大方便了古人的祭拜。 

  历经变迁和不断整修,使用几千年的荆襄古道,并没有被时间湮没。古道悠悠,在我们心里,它依然承载着南北之间政治、军事、文化、商贸的往来,历史风云,世事变迁,一直向远方延伸……


 
 
  记者的寻访行,从纪山镇砖桥村开始。
  纪山寺,是古道上人们信仰的停靠站。
  古墓葬留下的信息,给人们留下遐想的空间。

版权所有:荆门图书馆 鄂ICP备05012537号 鄂公网安备 42080202000282号     
地 址:荆门市双喜大道 tel:(0724)2366359 Fax:(0724)2366359
网站美工:荆门中小在线 网站美工服务:0724-233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