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荆门图书馆网站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手机图书馆 | 英文版
文博天地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自建资源 > 文博天地

“记者走基层·寻访荆襄古道”系列报道之二建阳的街市

时间:2013-05-03 17:07     来源:未知     作者:严东华 刘伟峙    点击:

     建阳驿,荆襄古道上四大驿站之一。与荆山驿、石桥驿、丽阳驿共同构成了古道上中途住宿、补给、换马的重要处所。

  荆襄古道上的建阳驿,位于十里铺镇北,再往北与五里铺接壤,地处荆门、荆州中间。《荆门州志·官廨篇》中图文并茂地记录着建阳驿的概貌:“建阳驿,兼管建阳司巡检事。在州南九十里,署在街西……”

  因为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建阳驿逐渐由驿站发展为荆襄古道上一个重要的城镇。如今,建阳驿归沙洋县十里铺镇管辖。

  早春时节,我们沿着207国道一路南行来到这里,寻找古驿站留下的痕迹,探寻古老街市中曾经的繁华。

  

  “飞递”的驿站

  驿站在我国古代运输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通讯手段十分原始的情况下,它担负着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方面面的信息传递任务。

  关于建阳驿站的由来,考证不一,地方志上也没有明确记载。较有说服力的一种,要上溯到1200多年前。唐朝时,交通以首都长安为中心,通过驿站向四方辐射,将全国各府、道、州、县连接起来,形成了四通八达的驿路网。其中,南北和东西两条主要驿路交汇于此,又因其近建河边,于是在此设驿而得名“建阳驿”。

  在人们印象中,古驿站总是给人一种“马上飞递”的感觉。这从韩愈“冲命山东抚乱师,日驰三百自嫌迟”的诗句中,可见一斑。《荆门州志》上关于建阳驿署的图说,更让后人对古驿站有了更为生动、直观的认识:这是一个坐北朝南的长方形院落。东、西院用院墙隔开,东院供人住宿,大门口写有“驿署”两个大字,两旁设有装粮食的社仓。进入大门,穿过庭院,就来到大堂,是接待和办理事务的正厅。再穿过一个庭院就是内宅,客房都分布在庭院内。西院则是马房,最西边是一排马棚,院中种有树木,北边还建有马王庙。

  “古驿站就在村子东边街道的不远处,遗憾的是没有留下些什么。”在建阳驿村,年过半百的村支书刘保清引领我们来到古驿站遗址,这里已经被农田所覆盖。古驿站已经消失,但是驿站附近的烽火台却一直与我们相伴。在荆襄古道上,每隔五里就有一座烽火台,这些明代建筑的烽火台又称烽燧,俗称烽堠、烟墩,是古时用于点燃烟火传递重要消息的高台,为古代重要军事防御设施、最古老但行之有效的土电报。上世纪70年代中期,这些烽火台大都还立于207国道以西,但是现在损坏严重,只是依稀中可见当年的紧张与肃穆。“在村子的西边,还有两个残存的烽火台。”刘保清介绍说。

  

  繁华的集市

  地理位置的特殊、四通八达的交通、南来北往的宾客……驿站的开通带来了荆襄古道上沿途商业的兴盛,也造就了建阳驿集市的繁华。

  “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八荒争凑,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曾经的繁华虽然消失于历史的长河之中,但建阳驿仍留下了厚重的痕迹。如今,建阳驿还有一条上百年的老街,街道用泥土和石块铺成,宽约两米,长有1公里多,街上大部分建筑依然保持着明清时的风格。灰黑色的大瓦楞,暗红色的木门,老旧的镂花窗格子,飞檐下的青砖石板……在街上漫步,你会依稀联想到沿边鳞次栉比的商铺、日进斗金的商户,以及街市上此起彼伏的叫卖声。

  现在,老街上仍然居住着百十户人家。闲暇时,人们常常搬出木桌、木椅,坐在家门口晒太阳、聊家常。尽管没有旧时集市上那般热闹,却多了几分悠远、宁静的味道。

  “在抗日战争以前,建阳驿集市上五行八作,大小买卖、商铺有近百家,出售的商品以各种食物和日用品为主,也不乏一些手工艺品。”村里的老人们讲,老街的建筑讲究,集市上生意兴隆,热闹非凡,使建阳驿博得了“小汉口”的美誉。

  建阳驿的集市,衰败于日本侵略者侵占建阳驿之时。1940年,日军占领十里铺、建阳驿,并在建阳驿上派驻军队。日本侵略者到处烧杀掠抢,搞得民不聊生。在那个年代,老街集市上的商户不堪压迫,纷纷弃商从军,与当时建阳驿周围活跃着的多支抗日武装一起,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战。

  如今,有关集市和抗日队伍的故事,成为当地居民们津津乐道的一段传说。
沧桑的古城

  

  集市的繁华,使得建阳驿逐渐形成为一座城。

  穿行在老街上,我们饶有兴趣地探访了建阳驿古城址。走进古城,保存完好的护城河,依稀可见的土城墙,纵横交错的街道,都让人深深感受到了数百年前,镶嵌在荆襄古道上的那颗“江汉明珠”的无穷魅力。

  建阳古城首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是在2008年。那一年,我市进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在建阳驿发现古城址,一时间备受关注。

  整个城址呈椭圆形,周长约1800多米,城面积约14万平方米。城垣东部、北部东段、南部东段保存较好。护城壕四周环绕,其中东部、北部、南部东段为人工形成,挖壕后修筑城垣,西部和南部西段利用自然河成为它的天然屏障。

  “上世纪70年代,我还见过东边的城门,灰砖砌成,上面还有各种图案。”居住在建阳驿2组的古稀老人王际新介绍说。

  “两岸夕阳依碧柳,一溪春色拥孤城。匆匆不尽邮亭兴,骢马明朝望入闽。” 明朝诗人刘寓生的《书建阳驿壁》,写的是春游建阳驿的景致。古时候,建阳驿城内较有名气的文化景观,有着“五庙六井两书院”一说。五座庙宇在建阳驿城的四周,是人们信奉神灵的地点。六口古井地下水丰富,就算遇到天干年份,也可供大几千人马饮用。两座书院一座曰凤冈、一座曰龙蟠,也是声名远播。清同治年间,时任荆门知州的王庭桢还留有《重兴凤冈书院记》和《增修龙蟠书院记》。

  在建阳驿东南城外一里地,有一水利建筑,叫作“台凼”,系朝廷驿站官员为治水而建。它中间有一小岛,四面环水,风景如画,景色宜人,岛峰有一簇冬青苍劲挺拔,郁郁葱葱。传说建阳驿东面水系由北向南藏有蛟龙相护,而“台凼”就是龙的眼睛,其尾巴甩于建阳村4组,盘靠护城河,一卧就是几千年。 

  市政协委员、荆门地域文化专家李勋明说:“如果要在荆襄古道上进行古城恢复工程的话,建阳古城是最合适的。基本完好的护城河,至今仍在发挥作用的城市内河和2条古街道,这些都体现了建阳古城在荆襄古道上无可替代的历史文化价值。”  

 
  老街上的老房子
  《荆门州志》上关于建阳驿的图说
  依稀可见的古城墙
  保存良好的护城河

版权所有:荆门图书馆 鄂ICP备05012537号 鄂公网安备 42080202000282号     
地 址:荆门市双喜大道 tel:(0724)2366359 Fax:(0724)2366359
网站美工:荆门中小在线 网站美工服务:0724-233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