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荆门图书馆网站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手机图书馆 | 英文版
作家文库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自建资源 > 作家文库 > 作家文库

触摸历史的温度

时间:2013-04-27 15:52     来源:未知     作者:黄叶斌    点击:

    蛇年前夕,在朋友姚世清的邀约下,一辆桑塔纳轿车载着我们在家乡的山乡田野间穿行。

    车辆穿出城区沿着省道向东前行。约二十多分钟,我们来到了一块位于盘石岭林场和大口林场之间的丘陵地带。这里是起伏不平的山岗,一畦畦的青绿蔬菜点缀于山坡,一排排的幼木矗立于坡顶,似无言的卫士守护着这一片被人遗忘的空间。山岗脚下,只有二三排砖瓦平房横卧于苍凉之中。经过姚的介绍,我才知道,这里曾经是上世纪文革期间的军马场所在地。而现在,已经被个人买下成为林木花卉种植生产基地,面积约为千余亩。

    “这里就是传闻中的军马场?”面对此时的寂寥、清冷和北风中摇曳的枯草,我一脸疑惑。

    “是的,这里就是以前‘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历史遗址之一。前不久,我曾经陪同一位曾经在此地工作过的朋友寻访。那时,只有一个排的官兵在此地守护喂养着几百匹军马,生活条件也是较差的,只有简易的棚户呢。”姚以他所了解的见闻为我们讲述着。

    听着姚的娓娓而谈,我的眼前似乎出现了一批批军马在山岗上或悠闲啃草或嬉戏追逐的场面。那时,一定是春暖花开时节,满山坡的绿草争先恐后地探视出自己的笑脸,在与军马的亲近和吻别中奉献出自己的生命、营养着战马的体魄。而战士们却在这片与军马为友的时空里,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这是何等寂寞枯燥的日子啊!

    在山岗上逗留片刻,我们调回车头向着张集山区进发。车在平坦而蜿蜒的山路间行驶,犹如在绿浪波谷中回旋。此次的目的地是位于杨畈村落的云峰禅寺。

    云峰禅寺坐落于九华山顶部,海拔约五百米左右。从山脚下到达禅寺,驱车约需半小时左右。车道似乎是刚刚开辟出来的,坑洼不平颠簸不已,也只有一辆车距行驶,错车时需小心翼翼地避让。山势陡峭,几处转弯几乎有七八十度。在师傅的谨慎驾驶下,我揪着一颗心终于随着车辆安全抵达山顶。举目眺望,四周一片雾海茫茫,林木掩映在云雾缠绕之中。山顶较宽阔,约有百亩的面积。这里似乎是一个巨大的建筑工地,依照山势而修建的禅寺主体框架工程已经基本完成,主寺庙高大宏伟,如一座小型的影剧院般的架构,净空约有四层楼高,其周边建有配套的住宿、餐饮设施。有十几个工人在为地面抹上水泥地坪,而内部装修还没有开始。几辆大型载重车和挖掘机来往穿梭,工地上到处堆放着砖石沙料等工程物质。据说,整个工程投资约需一亿元人民币。工程所需投资是湖北当阳市的宗教爱国人士募捐而来,施工人员也是当阳市建筑队的。也有几辆轿车载着施工老板或旅游观光者鱼贯进出。在一个约一吨重的铜制吊钟前,我发现上面镌刻着“九华云雾禅寺”的字样和龙饰浮雕,可能在开业之际悬置于大殿之上吧。

    下山后,我们来到靠近公路边的一排村寨前。早就听说,原李先念部队曾经在此地与日寇周旋抗衡过,并且还有一处旧址。于是,在姚的指引下,我们来到一家村民的屋舍前。这里好像是一片废墟了,与我想象中的景象大相径庭:颓废而陈旧的土砖墙壁上,几处裂痕记载着历史的风雨影像,摇摇欲坠的建筑好像在发出最后的呼喊;四合院式的格局,在中间天井处种植有一棵梅花树,几瓣正在释放的梅花馨香似乎还在倾吐着人间的温暖;内部墙面上,依稀可辨几条文革中的标语口号;几件大人小孩的衣物晾晒在屋檐下面随风飘荡,似乎昭示着一种后人的心声。

    我们走进里屋,大喊几声“家里有人吗”。片刻,一位老者从幽暗而低矮的南屋走出。他头戴一顶棉绒帽,眼睛眯笑着,满嘴豁口掉牙,身穿一件羽绒服,身材中等,稍显瘦弱,额头上的皱纹和着黝黑的皮肤,仿佛从历史的黑洞里穿越而出。

    “欢迎领导来参观指导……”几句方言口音从他的口腔里吐出,有几分喜悦也有几分无奈。看来,他对前来观看的外地游客似乎早已习以为常,介绍和问答之间也是驾轻就熟。

     “打扰了。请问这里是新四军的旧址吗?”我上前握住老者的手,好像把一段几乎遗忘的历史联结起来了。虽然他的手掌显得有些粗糙,如小蛇般的青筋凸出,但是,还是十分有力的。

    “是的,这里曾是原新四军江汉纵队的印刷厂,也就是现在湖北日报社的前身。这里的几间房屋,都是他们的办公地点,分为编辑室、校对室、印刷室……”老者已经76岁了,他姓薛,有兄弟4人,目前和一个患有疾病的兄弟合住在一起。惊人的记忆力还能够把他的回想拉到历史的切片中去,包括他的父母亲家人对当时革命的贡献和岁月沧桑的洗礼。

    简短介绍了一下老屋的历史辉煌后,他转身很快从房间拿出一块匾牌。那是一块约40x50平方厘米的木板,上面用红色书写着几个楷体大字:全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钟祥县人民政府一九八五年三月二十日公布。他说,近年来,各地来的参观者不计其数,前不久,省城的媒体编辑记者们还来到这里进行了传统教育。可是,现在的旧居条件却越来越差了,几乎成为废墟了。上面虽然对我给予了维护管理补贴(每月200元),但是,对房屋的维修整治我是无能为力啊……

    面对着老者的讲解和吁求,我们无言了。我们在匾牌前留影,老者的形象和历史的回音,却留在了我们心灵的底片里,化为一种沉重的负担压得我们透不过气来。无数英烈们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把热血抛洒在了这块热土上,难道他们的遗址不应该得到有效的保护吗?而朴实勤劳的老百姓,为了革命也是付出了许多艰辛的。可是,他们如今的生活怎样呢?有人来到这里给予切实的关心和帮助吗?

    走出这块革命遗址,我再次回望,突然发现,在山区的不足十公里的范围内,竟然出现了一种极大的反差或悖论:一方面,为了香火的延续和祭祀的繁荣,大动土木引来八方关注;另一方面,对于我们前世的历史和殷红的热血却视而不见麻木不仁。这种对比给人的震撼,有多少人为此动情呢?

    历史是有感情的。它懂得往昔的日子里所经历的一切,并在岁月的长河里留下遥远而深情的记忆浮标。

    历史是有眼睛的。它一直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注视着、期待着后人的关怀和回馈,辨析着人类成长的时代足迹。

    历史是有温度的。它需要一种良知和责任的熨焐,才可能获得一种长久的感念和悠远的恩泽。


版权所有:荆门图书馆 鄂ICP备05012537号 鄂公网安备 42080202000282号     
地 址:荆门市双喜大道 tel:(0724)2366359 Fax:(0724)2366359
网站美工:荆门中小在线 网站美工服务:0724-233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