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洋县五里铺镇北面8公里处,今207国道鸦雀铺南面,有一自然山岗,人称鸦坡。该岗遗存着大量的东周至南宋时期的村落遗址,古城遗址和古墓葬。南宋时,因著名民族英雄岳飞在此屯兵抗金,人们将此地称为岳飞城。
其实,早在战国时期,鸦坡岗一带就是荆襄古道的必经之地。东汉时期,这里曾因人口稠密,地理环境优越而成为集镇。有学者考证,东汉末年的当阳县城遗址极有可能在鸦坡(即岳飞城)一带。北宋徽宗大观元年(公元1107年)。原驻古城(长林城)荆门军的治所曾迁到鸦坡;到钦宗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兵入侵猖獗,“靖康之难”后,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往金国,北方前线告急,荆门军治所又从鸦坡迁回古城,但仍在这里设置荆门镇,留守驻军。
岳飞(1103年-1142年),字鹏举,河北西路相州汤阳(今属河南)人,农家出身。少年家境贫寒,但学习刻苦,攻读《左氏春秋》、孙子和吴起兵法,习练武艺。末及成年,即能挽300斤弓及8石力驽。
宋宣和四年(1122年),真定宣抚刘韦招募勇士,岳飞应募,投军抗辽。曾仅率百骑一举歼灭相州(治今河南安阳)境内巨盗。宋靖康元年(1126年),金军大举南侵,宋帝赵桓令康王赵构置天下兵马大元帅府。赵构到相州,岳飞前往投奔,并受命招降抗金义军。后赴开封府(今河南开封)解围,于滑州(今河南滑县东)与金军对峙。一次,岳飞率百余名骑兵在黄河岸边与金军遭遇,独自闯入敌军阵中,大败金军。开封守军将领宗泽赏识岳飞的才干,亲自授予战阵之法。此后,岳飞因上书力请赵构还都开封,亲征金军收复失地,却被宋廷以越职为由,削夺军职。不久,岳飞投奔招讨使张所,任中军统领。 宋建炎四年,岳飞在江苏宜兴、绍兴、宁波等地四战皆胜;屯兵泰州时救援楚州(今江苏淮安)与金军三战三捷。
绍兴二年,岳飞受命转战于荆湖南路和广南路。绍兴三年,宋帝赵构亲笔书写“精忠岳飞”四字,并授之镇南军承宣使,江南西路沿江制置使。
绍兴四年(公元1134年),岳飞任江南西路、舒、蕲州兼荆南、鄂、岳、黄、复州、汉阳军、德安府制置使。这一年,岳飞受使统兵北上,连破南侵的伪齐军与金军联兵。攻克收复了郢州(今钟祥市)、随州(今随州市)、襄阳府、邓州(今河南邓县)、唐州(河南唐河)、信阳(今河南信阳),朝廷遂授岳飞为清远军节度使,湖北路、荆襄、潭州制置使。
当年八月,为了巩固胜利成果,建立抗金基地,进一步北上收复更多城池与失地,岳飞从长计义,选择鸦坡这块岗地拓置城堡,进驻岳家军。岳飞认为:“荆湖为用武之地,当于荆宿重兵,与襄汉相接。”可见在荆襄古道上的五里铺和鸦坡一带修建城池,具有很重要的战略意义。从此,岳飞城与岳飞的英雄事迹一样传诵至今。
岳飞城城址南北长4里,东西宽约3里,面积约10平方公里。该城东起杨树档,西依麻雀巷,北倚鸦雀铺,南抵新店铺。东西均以自然古河流为屏障,南北扼守荆襄古道之要冲,地势较开阔,便于骑兵和步兵展开,同时水源充足、采食便捷、能攻能守。守,可以作为抗金前线和屏障;攻,可以此作为前方的后勤兵站。
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岳飞晋升为镇宁,崇信军节度使,荆湖南、北两路、襄阳路制置使,神武后军都统制。不久,又升任湖南,湖北两路,襄阳路招讨使,成为中原抗金的最高统帅。
绍兴六年,岳飞屯守襄阳府,移军京西路,又迁升宣抚使,在襄阳置宣抚使司。再次出师北上攻占今河南灵宝、商州、伊阳(今嵩县)等城。鸦陂岳飞城构建后,持续十年时间,成为中原及荆襄方位抗金的重要军事基地,为南宋保住半壁江山作出了重要贡献。南宋高宗绍兴十四年(公元1144年),又将荆门军治所迁到岳飞城。绍兴十六年随着战局变化,将荆门军治复迁长林。
绍兴十一年,宋帝赵构和投降、主和派代表人、奸臣秦桧罢夺岳飞官职,解除抗金主将韩世忠、张俊的兵权与金人和议。最后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
绍兴十二年,绍兴和议正式订立,长达二十余年的战争结束,形成划江而治的南北对峙局面,岳飞城由此终结了屯兵抗金的历史使命,成为中原各民族抗击外侵的历史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