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荆门图书馆网站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手机图书馆 | 英文版
民间文学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自建资源 > 荆艺荟萃 > 民间文学

浩气长存铁鞭祠

时间:2011-04-28 00:00     来源:     作者:    点击:

    在百里长湖岸边的后港镇铁鞭村,有一座古祠,名为铁鞭古祠。
    古祠是座四合院式的建筑,祠大门上端遗存一块额,上书“铁鞭古祠”四个大字,落款为“嘉庆五年(1800年)庚辰岁建,九十老叟朱必著书。”字体为行楷,端庄遒劲,看不出是九十高龄的老翁的手迹。后殿是座典型的清代建筑,圆木立柱,排山木架,白墙黛瓦,飞檐翘角,祠内保存着嘉庆年期间一张神案桌,桌上陈列着铁鞭、钢刀、铁链。在古祠大门左侧墙中石匾上,有咸丰十一年(1861年)维修铁鞭古祠镌刻的碑文。碑文记载:“相传汉季兄弟三人结桃园之义,尽乱世之节,黎庶吊悯,塑像祀焉。”印证了铁鞭古祠的传说。
    相传,西汉末年(公元九年),外戚王莽篡夺朝廷大权,施苛法严刑于天下,致使“农桑失业,食货俱废,民泣于道。”公元十七年,湖北京山县北部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绿林起义,西汉皇室疯狂镇压,由此战乱四起,人民流离失所。此时,以孝义闻名乡邻,江西籍铁匠张祖德、张祖兴兄弟,为逃避战火,远离家乡,途中结识义士胡兴魁,三人于荒郊对天盟誓,义结金兰。三兄弟流浪至长林县(今沙洋县后港镇地域)寄身于茅棚,以帮助当地民众打造劳作工具维生。三位铁匠常扶危济困,施舍乡亲,深得民众爱戴。公元十九年,朝廷为了镇压绿林军,勒逼其三兄弟限期打造兵器三千件。长史张祖德对两弟曰:“王莽篡政,人神共怒。义军皆为救民众倒悬而举事,伐逆贼窃国而兴师,且此间百姓,忠厚纯朴,勤劳善良,若我等造兵刃供其戮义军,滥杀无辜,忠义何在?不如舍身以全其名。”最后,三位铁匠被朝廷官兵逼得走投无路,投井自尽。两岸百姓得之三铁匠忠义徇节,无不感戴,在三人投井处建一茅庵,供其神位,以寄哀思。
    此后,兄弟三人每每以金甲装束,手执铁鞭显灵于此。当然,铁匠显灵毕竟是神话,但从此以后,人民群众自发凭吊祭祀三位铁匠。后来,朝廷闻及此事,怜其忠义之举前无古人,特责成当地官府兴建祠堂,供其神位,祭祀亡灵。因三位铁匠的雕像皆手执铁鞭,故名为铁鞭古祠。
    古祠历经三国两晋和隋唐,多次修缮。据原碑文记载,大唐贞观年间,太宗李世民崇尚宗教,全国各地庙寺大兴土木,铁鞭古祠也得到空前的扩建,形成以古祠为中心,东有宝安宫,西有观音殿,五同庙等大型建筑群,香火比前更盛,朝拜者络绎不绝。宋元两朝无籍可考。明末农民起义,兵马经过,古祠顿成瓦砾。清康乾盛世之年,广兴宗教,古祠再次复原。据传,圣上听臣属所奏其事,深为三铁匠忠义浩气所感动,封三位铁匠为“铁鞭都总”,其碑文至今尚存,并在嘉庆五年再次重修。一九四二年,日本侵略军占领后港长湖地区,古祠又遭战火焚毁,仅存一个大殿。新中国成立后,铁鞭古祠受到人民政府保护,一九八四年,被荆门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首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一九九四年,经市文物部门批复,当地群众自筹资金重建了建安宫、三仙亭,并在古祠天井中复修了玉皇阁。
    近年来,铁鞭古祠的祭祀活动逐渐形成规模,每年2月21至22日和8月12至13日分别是三位铁匠的母亲的生日,届时万人聚集,形成庙会,每次庙会时,长湖对岸的潜江、荆州(江陵)群众纷纷乘船赶会,邻近铁鞭古祠的村民更是踊跃而至,村民们常常以舞龙灯、耍狮子等传统民俗形式参加庙会,展开祭祀活动。赶庙会的群众并非都是求神拜佛,大部分群众是为祭祀三位铁匠英灵而来。清代诗人曾云松的两首诗可以道出群众的声音:
    夕阳钟鼓乍喧阗/士女来观倍肃然/但识春夏秋冬节/何分汉魏晋唐仙/十联警句推金鉴/一代芳名若铁鞭/谁把霓裳同日咏/风光好是大罗天。
    雪点红炉铸此鞭/冰霜磨炼几千年/只因想慕桃园义/浩然丹心万古传。
    诗句是任何朝代,任何阶层的人们都能接受的。由此可见,千百年来人们祭祀这三位铁匠,不仅仅只是敬佩他们的桃园之情,更是为仰望和传承他们的浩然正气,宁死不屈的精神而来。


版权所有:荆门图书馆 鄂ICP备05012537号 鄂公网安备 42080202000282号     
地 址:荆门市双喜大道 tel:(0724)2366359 Fax:(0724)2366359
网站美工:荆门中小在线 网站美工服务:0724-233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