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莱山庄,荆门人再熟悉不过了。现在的老莱子山庄,在象山东麓,是荆门市1993年投资300多万元建设的,山庄占地2500平方米,其文化内涵丰富,分为主殿、侧殿和东、西门,殿内陈列二十四孝的蜡像。
最初,老莱山庄是建在城西象山东麓竹皮河畔(现荆门供水公司院内)。山庄环境清幽,景色秀丽,是春秋时期著名道家老莱子隐居的地方。
老莱子是春秋时期楚国人,因看不惯尘世间的名利角逐和诸侯争霸的现状,就隐居在象山脚下,垦荒耕种,自食其力,奉养双亲。他居住茅寮草棚,生 活俭朴,潜心钻研学问。 老莱子是我国民间传说“二十四孝子”之 一。他到了七十岁的高龄,为了博取龙钟老迈双亲的欢愉,还故意穿戴小孩的斑衣花帽,摆耍拨浪小鼓,手舞足蹈,装出天真烂漫的样子,在父母面前嬉戏;又故意挑水,走过父母身边,假意仰面朝天绊一跤,水泼一地,做出滑稽的样子,逗得寂寞的老人乐呵呵大笑。这便是民间流传了几千年的“老莱斑衣,侍亲至孝”的故事。
北宋仁宗景佑三年(公元1036年),有位翰林院大学士彭乘,是四川成都人,被朝廷指派来荆门军担任地方行政长官,管辖长林县和当阳县。这位荆门知军也是当时闻名的孝子,他爱好书法,曾题写蒙泉诗刻在泉后石崖上。他在老莱山庄遗址凿得一泉,命人大加掏洗,挖宽浚深,使流量加大,引为三股,分别注入蓄水塘堰,再流入竹陂河,方便居民灌溉园田。彭乘根据老莱子的孝顺事迹,将新发现的泉命名为“顺泉”, 又把老莱山庄的田垄称作“孝子田”。
到了清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荆门知州舒成龙疏浚了淤塞好几百年的顺泉。他为了使荆门老莱山庄这处古迹不再湮没无闻,书写了“顺泉”两 个大字,刻在泉后的崖壁上。又构筑一座孝隐亭(又名顺亭),以纪念老莱子的事迹。孝隐亭后竖了石碑,刻有“老莱子之位”五个大字。从此,老莱山庄便被列为清代荆门州城“八景”之一,吸引各方游客来此观光游览。清代一些诗人墨客吟咏老莱山庄的古诗留存至今,寓意深刻,丰富了荆门古典文学的宝库。目前耸立在象山东坡的孝隐亭是1981年重建的,古碑保存完好。
1993年荆门撤县并市,在象山上重建了老莱山庄。如今,老莱山庄焕然一新,点缀着湖光山色,越发引人入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