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伟何许人也?说起他,荆门的围棋爱好者都不陌生,他是湖北省围棋协会理事,市围棋协会秘书长,也是荆门最早“玩”围棋的一批人。如今,在与围棋相伴的岁月中,30年倏地过去了,他却说“围棋于我,不仅仅是爱好,更是改变我一生的重要朋友,没有围棋,可能我走不到今天。”
要说起范伟与围棋的不解之缘,那还得从1983年的中日围棋比赛说起。在那次比赛上,聂卫平战胜了日本超一流棋手,看了这则新闻,23岁的范伟和许多中国人一样,自豪感油然而生。随着中国军团的一次次胜利,民族的胜利感把围棋推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陈祖德、聂卫平、马晓春、刘小光、俞斌,一连串闪光的名字成了范伟和朋友们日常津津乐道的话题。每一次的实况转播他们都会认真观看,那份热情激励着他,使他深深喜爱上了围棋。在朋友的点拨下,他总算入了围棋的大门。
“其实那个年代随着中日围棋擂台赛的打响,一股席卷全国的围棋浪潮悄然兴起。”范伟说,他至今还记得青春年少的他在同学家的小天井旁边,和几个围棋新手每天用四分之一的棋盘吃子厮杀,兴趣盎然。有时为了吃子争得面红耳赤,棋技很臭的他没少被同伴嫌弃,“不跟你下了,你棋这么臭,下起来太没意思了。”这席话让范伟不服气起来,他在图书馆借了一本四川出版的围棋月刊合订本,闭门自修,一个多月下来,他对围棋才有了初步的整体认识。
那个时候的荆门,下围棋还没有形成浓厚的氛围,想下围棋,只有到巷口街角摆棋摊的地方去下,棋少人多,里三层外三层围的都是人。晚上街上的行人已经很少了,街灯下还有一群人围在那里酣战。范伟回忆着那个时候的情景非常感慨:“如今,这种热闹的场面很难看到了,那一份亲切熟悉,至今历历在目,令人怀恋。”
1986年,范伟参加了市里举办的首届全市职工围棋大赛,并开始担任首届围棋协会秘书长,主管协会的日常工作。随后,他还开办了荆门第一家围棋活动场所,这下子,荆门的围棋爱好者可算有了下棋的好去处了,每天,20多个人聚在小小的房子里,三个一群,两个一伙,下着棋,谈着天,那份轻松愉悦,自是不必细说。
对围棋逐渐痴迷后,范伟经常打围棋名人的棋谱,这也是提高棋力的途径之一。在打马晓春的棋谱时,在他身上发生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那一次,他正在打马晓春的棋谱,全副身心渐渐为棋局的进展所吸引,恍惚之间只觉得眼前剑气纵横,放眼望去,烽烟四起,有若战场,猛然一惊,面前的棋盘棋子回复了原貌,再一入神便又好像进入金戈铁马的战场,整个过程令他心潮澎湃,激动不已,围棋的神秘魅力让他无法自拔。2009年,范伟在武汉亚洲棋院第一次见到了马晓春,他是围甲湖北队的领队。席间他和马晓春说起二十几年前打谱的异事,马晓春也觉得不可思议。范伟和马晓春喝着酒,聊着棋,越谈越兴奋,范伟说,“马老师的酒喝得爽快,也有鲜活的生活趣味,令人如沐春风。”
范伟与名嘴王元八段的交往也是在武汉亚洲棋院。他先后与其下了三盘让四子棋,二胜一负。后来在江陵围甲赛场,王元担任现场挂牌讲解马晓春的棋局,讲解过程中有个下一手竞猜的互动,让现场的棋迷猜马晓春的下一手会下在什么地方。面对浩瀚的棋盘,下一手会下在哪里,每个棋手都会有不同的理解,猜起来着实让人为难,范伟却回答正确拔得头筹,还因此得到奖品一份——酱菜一盒。范伟说,“竞猜对了并不是说我和他们的水平一样高,其实围棋中除了鬼神莫测的变化外,另一方面还有一定的必然性,这就是棋理。只要你的棋力达到了一定水准,对这种必然性就会深有体会。”
2008年,范伟开始负责起围棋协会少儿培训部的工作,并在东宝区青少年活动中心(青山小学)开设围棋培训班。“跟孩子们在一起,真的特别开心,教他们下围棋,我自己也乐在其中。”
在教授围棋的过程中,还发生了这么一件让他颇受感动的事:市机关幼儿园大班的两个小朋友全俊杰和赵立杰,他们参加围棋培训,妈妈也跟着听课。从城区到活动中心要坐好几站的公交车,两位妈妈无论刮风下雨都坚持陪伴孩子学习。有一天晚上天下着雪,其他同学都没有来上课,只有他们母子四人听我的课,这让我很感动。从那时起,范伟就坚持亲自授课。许多家长因此学会了下围棋。
现在,范伟在市群艺馆开设了一个免费培训班,每个星期三上午教围棋,吸引了不少人慕名而来,甚至还有六十多岁的老人前来拜师。范伟说,“棋如人生,人生如棋。围棋能够让人心境平和,当你手拈棋子,倾听棋子敲打在棋盘上的声音,多少蓬莱旧事都在笑谈中。”
(摘自《荆门日报》2012年10月21日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