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荆门,从事大型水产养殖的农民都知道一个“姚专家”。这个姚专家,就是市水产局党委委员、高级工程师、市水产专家姚志刚。
说起“姚专家”这个称号的得来,姚志刚说,那还是他刚大学毕业,到后港水产养殖场锻炼的时候,当地农民给他起的称号,一喊就是20多年。
1984年,姚志刚从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淡水渔业专业毕业不久后,就被分配到后港镇锻炼,当时周围村镇的水产养殖方兴未艾,因为缺少技术,渔民们碰到翻鱼死虾的情况往往不知所措,听说镇上来了一位大学毕业的小伙子挺厉害的,养殖户们纷纷找上门来,而姚志刚也往往能够对水产养殖药到病除。渐渐的,“姚专家”的名头声名远播。几年后,姚志刚调回市水产局,开始了为农民传播水产技术的道路。
为了推广水产新品种、新技术,20多年来,姚志刚几乎跑遍了荆门的各个大小池塘边。为了帮助更多的人掌握技术,他经常免费培训农民技术员。由于他的讲课不仅生动有趣,而且针对性很强,总有些养殖户慕名而来,他的每次讲课,仅能容纳几十人的教室都要挤得水泄不通。课后,大伙儿还不愿意他走,总是围着他咨询,要技术。
因为全市的正规苗种基地不多,产量不高,2004年,我市实施名优鱼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作为项目负责人的他带着一班人学经验、做规划……终于建成了全省领先的养殖基地。基地建好了,鱼苗长成了,如何打开市场成了摆在姚志刚面前的一个难题。为了打开局面,姚志刚和同事们跑到一个个池塘边,跟农民做宣传,传技术,农民遇到一些难题,他还上门帮忙解决。就这样,他整整跑了近两年,着重推广湘云鲫这种名优品种。经过他和同事们的努力,目前荆门有了10万亩的湘云鲫养殖基地,荆门市场上卖的1斤以上的鲫鱼基本都是这种湘云鲫。
刚刚结束了湘云鲫的推广,很快,姚志刚又面临了一个新任务,那就是小龙虾养殖技术试验示范及推广项目,这是省农业厅的科技推广项目。推广的过程是枯燥的:搞培训、做示范、做试验。经过不懈努力,试验取得了成功,全市形成虾稻连作、虾稻轮作、虾稻共生、龙虾专养和龙虾套养等养殖模式,全市现已发展小龙虾寄养殖面积50万亩。由于这一项目的成功,姚志刚获得了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他撰写的《小龙虾养殖技术》在全国发行,这是我市农业部门第一次由国家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农业技术专著。
在与水产业打交道的二十多年里,姚志刚参与的《克氏原螯虾稻田规模化养殖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获得省政府2010年颁发的科技进步(成果推广)三等奖;他本人还被评为荆门市技术专业拔尖人才,被省科协授予“优秀项目专家”称号。
(摘自《荆门日报》2012年8月2日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