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泓清泉向人民
-----记湖北省劳动模范、团林铺镇司法所所长韩显泉
20多年来,他忠实地履行着司法行政人员司法为民的承诺,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科学发展观,全心全意为党政分忧,为人民群众解难,在党与人民之间搭起一座“连心桥”,树立起共产党呕心为民的光辉形象。他,就是湖北省劳动模范、掇刀区司法局团林司法所所长韩显泉。
从1988年从事司法工作开始,韩显泉就一直奋斗在司法的前线。近年来,他调解大大小小民事纠纷近千件,其中重特大矛盾纠纷240余件,防止村民纠纷引起自杀事件42件,45人;防止民事纠纷转化为刑事案件286件,596人;防止群众性械斗109件,1186人;防止群众性上访事件,1369人,纠纷调解成功率达99%。
融情于理 推动基层法制建设
近年来,随着团林铺镇“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镇村道路,农田水利设施,电网改造等基本建设蓬勃发展,征地、占地的项目大量增加,因补偿而引发的纠纷日益增多。在一系列利益冲突中,韩显泉迎难而上,及时平息了群众聚集上访的事件,既保障了一批建设项目的顺利推进,又最大限度地维护了老百姓的利益。
韩显泉调解每一起纠纷,都是以法育人,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每每使矛盾双方当事人心悦诚服,化干戈为玉帛。村民王某在住院期间突发急病去世,王某的家属十分激动,邀约40多人围堵卫生院,并在院内搭设灵堂。韩显泉得到消息后,立即赶到出事地点,他一面从“情、理、法”三个方面说服家属不要用过激行为维权,一面找当事人进行调解。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通过6个小时的工作,双方最终达成协议。王某亲属主动对自己的过激行为向卫生院赔礼道歉。
其实,这些事件的圆满解决,也是韩显泉多年如一日坚持做普法工作的成果反映。
多年来,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韩显泉每年都要深入村、组、农户、学校开展法律宣传教育,并通过发放宣传单等途径,加强基层法制建设。
创新方法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韩显泉认为“筑牢第一道防线,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力量。”为了实现这一构想,韩显泉积极争取镇委、镇政府的重视与支持,建立了镇、村、组“三级”群防群调网络。依托各村治理、调主任,建立矛盾信息员队伍,每月召开一次治调主任的碰头会,对各村情况进行沟通分析,及时发现不稳定苗头,商讨化解矛盾的措施和办法。在他的建议下,镇委、镇政府在全市率先成立了集综治、公安、司法、信访为一体的综治信访维稳中心,随时掌握纠纷信息动态,使纠纷及时得到协调解决。
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韩显泉创新提出“控、疏、查、调、访”的五字工作法,并根据具体情况不时地更新工作方法,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涌现的新矛盾,新问题。在团林铺镇重点项目喜民园建设时,面对艰巨的拆迁任务,韩显泉打破常规做法,在拆迁工作开始之前,他没有直接去做群众的思想工作,而是组织拆迁户参观钟祥市彭墩村新农村建设成果,展望建设的美好前景。通过参观学习,拆迁户开阔了眼界,真实感受到搬迁是为了他们好,因此积极地配合拆迁工作。
创新工作方法,是韩显泉身上最大的闪光点之一。
自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工作启动以来,为确保这项工作“不重不漏”,韩显泉积极创新对社区矫正对象和刑释解教人员的管理方法,不光促使他们尽快改过自新,并着力为刑满释放人员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难。社区矫正人员韩某在社区矫正帮教期间,因无房居住,生活困难,造成心理失衡。韩显泉发现问题后,积极与相关职能部门沟通协调,为韩某解决了住房和工作问题。韩某非常感动,表示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回报社会,弥补自己所犯的过错。
服务为先 维护群众根本利益
20多年来,在接待群众、提供法律咨询、上门服务和法律帮助中,韩显泉推出了“一条龙”服务,对前来申请法律援助和法律咨询的当事人送一个微笑、打一个问候、让一个座位、倒一杯热茶、给一个圆满答复的“五个一”服务。在服务态度、言行举止、接待接听等各个环节营造家庭式的亲情氛围。对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还上门提供服务。对一些紧急法律援助案件,不及时处理有可能引发严重事件,先行决定法律援助,再进行经济困难条件审查,既方便了群众,又提高了法律服务的效率。团林镇白鹤村村民陈某受李某在荆门从事建筑消防安装工作过程中从木梯跌下受伤,花费了医药费6万余元。韩显泉接待其家属后,立即登门了解情况,多次找到公司负责人协商,最终为陈某挽回经济损失18万元。
司法为民 积极支助贫困学生
韩显不仅兢兢业业地努力做好法律工作,还始终坚持对贫困家庭子女的教育资助工作。就读于团林中学的薛娟,因为家境贫寒,几度面临辍学的困境。得知情况后,韩显泉出资近3000元为他购买了学习用品和衣物,帮助他解决生活中的困难,为他塑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薛娟的学习成绩此后大幅提高,现在每学期都被评为“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近年来,韩显泉帮助3名学生完成了学业,其中有一名贫困生还实现了上大学的愿望。
20年的的司法行政工作,韩显泉赢得了团林铺镇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他用自己的行动在团林铺镇人民群众心中树立了一个秉公执法、一心为民、不图名利的党员形象。20多年,他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拳拳之心,扎根基层,像一泓清泉般流进了人民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