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荆门图书馆网站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手机图书馆 | 英文版
文博天地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自建资源 > 文博天地

严仓古墓考古发现亮点

时间:2010-01-25 00:00     来源:     作者:    点击:

    有字竹简、铜矛头、铜箭镞、铜削刀,造型古朴的木器和铁器、残存的头盖骨……一连串来自于严仓古墓发掘现场的重大发现,带着2300多年前的战国历史气息, 让300万荆门人为之振奋。

    考古发掘亮点频现

    亮点一:有字竹简。昨日上午9时许,守候在考古发掘核心区的本报记者终于获准作为平面媒体记者代表独家进入墓坑,与其他2名电视台记者一起与珍贵考古文物近 距离接触。首先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以一定顺序夹杂在土中的竹简痕迹,横竖相间十余根。附近还有竹席痕迹,编织得极为整齐,手法、工艺与现代竹席差不多。

    据考古工作人员介绍,他们从东南西北四个椁室内的淤泥中清理出一些竹简。由于年代久远,墓室内的结构和环境又遭破坏,竹简异常脆弱。工作人员将竹简严密包裹起来,竹简的数量和简上文字内容尚待下一步室内整理。但可以肯定的是,部分竹简有字的痕迹。

    亮点二:兵器。考古工作人员还在椁室内发现了8枝铜箭镞、1件铜矛头及一张弓。铜矛头呈三角形、铜箭镞呈三棱形,昔日令人胆寒的远射利器——弓,历经2300多年,弦早已朽烂,但红色的外观仍十分醒目。

    严仓古墓考古项目领队宋有志告诉记者,从铜矛、铜箭镞、弓的形状上来判断,具有比较典型的楚国兵器特征。

    亮点三:铜削刀。共出土2把铜削刀。较大的一把长约30厘米,记者通过照相机的长焦镜头观察:其刀柄呈中空的圆环状,材质像玉器;与刀身连接处似乎是金属材质,像金或铜,因为考古人员从淤泥中拿出后略作擦拭,即有隐约光泽,多位围观者查看“铜削刀”的“写真照”后笑称,这特像现代的“金镶玉”造型,特别漂亮。

    实际上,铜削刀属比较珍贵的工具。据推测,其可能用于竹简、竹席或竹器、木器的加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可以想象,古代能工巧匠就是使用铜削刀等工具,为我们留下了精美的竹器和木器。

    亮点四:铁器。据了解,考古工作人员从椁室内清理出一些铁器,有的形状似锄头,柄为木质;有的是锤状,形状很难判断。这些器物是农具还是盗墓者留下的作 案工具,由于缺乏资料,记者一时难以判断。

    亮点五:未知。连日来,记者沿考古发掘核心区四周观察,发现泥浆中有多件器物,但无法看清,也不知材质。另外,考古工作人员在椁室发现了一个残存的头盖骨,它是墓主的吗?由于中部棺室还未打开,目前还属未解之谜。考古工作人员不时的停顿中,也出现了多件很难判断形状、用途的物品,如2段长约20厘米、腐蚀严重的棍子,棍身仍能看出金属色泽,不知是铁器还是铜器;一个环状玉器,依稀可以看到上面有花纹。

    考古发掘有序进行

    截至20日16时发掘结束,南椁室仍有大型器物仍未出土,中部棺室的顶板虽被仔细清理过,但仍未有打开迹象。

    此前,多次传闻中部棺室即将“见光”,但为何考古进度赶不上变化?考古工作人员解释,考古发掘工作均是按照进度进行的,一个阶段的工作没有完成,就不能绕道进入下一个阶段。按照原定进度,昨日上午可以完成周围墓室的清理,下午就可以打开主棺。但因南墓室的文物清理耗时较多,目前仍未完成,为安全起见,他们就将开棺工作顺延到今日上午。

    记者在现场发现,工作人员保护出土器物时,采用了海绵等物。据介绍,竹简等离开墓坑环境后会氧化,水分挥发后会变干变脆,所以需要采取保湿避光等措施。昨日上午、下午,工作人员分多次集中转运包装好的器物至帐篷,数量达数十件。


版权所有:荆门图书馆 鄂ICP备05012537号 鄂公网安备 42080202000282号     
地 址:荆门市双喜大道 tel:(0724)2366359 Fax:(0724)2366359
网站美工:荆门中小在线 网站美工服务:0724-233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