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荆门图书馆网站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手机图书馆 | 英文版
文博天地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自建资源 > 文博天地

刘家口的古槐与古碑

时间:2011-06-08 00:00     来源:     作者:关明成 张若松    点击:

刘家口位于荆门市东宝区栗溪镇塘坪村五组,座落在两山夹峙的狭长盆地中。在宽不过200米的山谷里,栗仙(栗溪至仙居)公路穿谷而过,公路边是一片稻田,田边的山麓下有一片民居。正中的古刘家大院虽已大部拆除,剩下的厢房上马头高耸,古色古香。仍然坚挺地展示着昔日的荣耀与辉煌!

吸引我们的首先是古宅背后那棵老干虬枝的古槐树。只见它生长在山麓的岩石与红土之中,紧贴着古宅的檐沟之边。高约20多米,树围4.5米,皮呈釉黑,树枝舒展,犹如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向人们述说着它的历史与沧桑!问及古槐的年龄,刘家的后人刘道红说,老一辈明末从江西迁到这里就有这棵古树,至少有几百年的历史。查荆门市档案馆馆藏古树资料显示,到目前为止,这棵古槐应当是荆门地区发现的最古老、最大的槐树了!

谈到刘家迁徙之事,我们问是否有族谱和碑刻记载?刘道红告诉,族谱过去是有的,可惜丢失了。在刘家祖坟地,还有三块石碑记载了老祖宗迁移的过程和繁衍情况。这一信息引发了我们进一步探求的欲望。于是在他的带领下,向刘家祖坟行进。老刘是个憨厚朴实的山村汉子,他告诉我们,自幼家境贫寒,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结婚,妻子生下孩子后不久就弃他而去,自己一人抚养儿子,照顾爷爷和父母,含辛茹苦20多年,去年才给儿子成了亲,马上就要当爷爷了。听了这些介绍,我们不禁对这位山里汉子肃然起敬。

刘家祖坟地座落在张家湾,在两山夹峙的山沟尽头,地形是圈椅形,风水极佳。老刘说,过去这里有几十块碑,像碑林一样,后来都拖去修了水库,现在只剩下三块古碑了。我们先考察了右侧的一块双合碑刻。它通高160厘米,宽95厘米,厚55厘米。碑顶有“山”字形宝盖,两侧有边框。两块都是“祖源碑”。靠北的一块刻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上记载刘氏开山祖刘彬,原籍江西吉安府吉水县人,明末清初,为避闯王李自成之乱,迁往南漳县关王寨麻冲河。后来天下平定,清朝执政后,又举家迁往湖北安陆府钟祥县水西乡象河村塘家坪邹塘二村定居,就是现在的栗溪镇塘坪村五组刘家口。这里不仅交待了刘氏家族迁徙的原因和过程,而且揭示了栗溪这块土地行政管辖的变迁。据史料介绍,这里在清初属钟祥县辖,清末又划归远安县,直到民国后期才划归到荆门县管辖。

南侧的石碑刻于光绪十九年(1893)二月十八日,是块家族繁衍史碑。碑的正中记载了一世祖刘彬,妻子郭氏;二世祖刘应举,妻王氏;三世祖刘英,妻李氏,从第四代开始,使用族谱排辈,他们是大房刘国柱,二房刘国飞,三房刘国家,四房刘国柱,五房刘国凤,六房刘国俊。下面又祥细记载了各房子孙的繁衍情况。碑的左下方有严禁砍伐墓地树木的内容,规定“若有砍伐松栗树木,凭公族罚猪羊纸祭”。此碑的边框上有一幅对联:“明终清始远,江山万载长;历代高曾祖,子孙百世昌。”不仅工整押韵,文采飞扬,而且包含了祀求国家昌盛,子孙幸福之意。

刘氏墓地左边一块石碑高125厘米,宽56厘米,厚16厘米,立于光绪四年(1878)。这是一块刘氏族谱和刘姓发展历史朔源碑。碑中记载了刘氏20个派系的名称与顺序:“国正天心顺,道德永清安,家和成大志,财广定光前。”从中我们看到,刘道红是派系确定后的第六代。此碑还用六言诗的形式,记载了从汉高祖刘秀开始的历代刘姓人家的历史名人,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记得在山西洪洞县,有一棵老槐树和一块古碑,它们记载了明代北方人口大移民的史实。无独有偶,今天我们看到在荆门大地上,也有一棵古槐树和几块古碑,它们记载了明代江西大移民的历史,二者异曲同工,共同记载明代中华民族人口大迁徙的壮丽诗篇。同时,刘家口的古槐和古碑也记载了荆门地区行政区划调整和人口繁衍的历史,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版权所有:荆门图书馆 鄂ICP备05012537号 鄂公网安备 42080202000282号     
地 址:荆门市双喜大道 tel:(0724)2366359 Fax:(0724)2366359
网站美工:荆门中小在线 网站美工服务:0724-233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