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荆门图书馆网站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手机图书馆 | 英文版
文博天地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自建资源 > 文博天地

楚国的文化(上)——解读楚国之八

时间:2013-02-25 00:00     来源:     作者:李云清 李湘    点击:

     

  楚人以自己的智慧和实践,创造了属于本民族的思想哲学、文学艺术,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特别是楚国的巫、道、骚,在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中,显得尤为厚重。

  楚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楚国是一个大国,楚文化在先秦时期众多的区域文化中,显得尤为厚重。

  在众多的楚墓没有得到发掘之前,也就是楚文化的面纱尚未揭开之前,人们对楚文化知之甚少,或者说,人们对楚文化能不能构成一种区域文化尚感怀疑。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近三十年来对楚墓的发掘和对楚文化的研究,使人们大开眼界并且大吃一惊:楚文化浩浩如长江涌流,以她的绚丽多彩的内容和博大精深的内涵,构成了屹立在东方的最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在先秦时期的区域文化中,最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正如张正明先生所说:“周代的华夏文化,其北支雄浑如触砥柱而下的黄河,其南支清奇如穿三峡而出的长江。”南支就是指楚文化。

  楚国的哲学和文学,从人物代表上来说,我们可以将他命名为“老、庄”哲学和“庄、骚”文学,但从思想哲学体系和文学艺术体系上来说,就不能简单地用人物来作代表。

  老庄哲学,实际上就是道家学说,这是存在于先秦时期中国的两大学派之一。

  道家学说重点集中在老子著作。流行于世的《老子》一书,其作者究竟是谁?司马迁老先生一下子罗列了老聃、太史儋、老莱子等,给后人留下了长期争论的课题。但《老子》诞生于楚国,《老子》是楚人精神的哲学表现,《老子》论述的是“道”,这一点是没有谁来争论也是不需要争论的。

  1993年下半年,郭店一号楚墓竹简出土,经过清理、还原、释读、编连,得出的结论是道家和儒家著作,其中道家著作2篇,儒家著作14篇,除道家著作《老子》见诸于传世本、儒家著作《缁衣》见诸于传世本、《五行》见诸于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外,其余均系佚书。道家著作中,除《老子》一书外,《太一生水》属于佚书。《郭店楚简》出土后,引起了学术界的轰动和世人的关注,而对于《老子》的作者问题,越来越激起了人们关注的热情。其实,无论《老子》的作者是谁,她都是楚国的精神瑰宝,是楚国哲学思想的实物表现。

  老子的哲学思想、哲学著作,在先秦时期就产生过极大的影响,乃至于儒学大师孔子都向老子请教。孔子请教于老子,司马迁在《史记》中有过记载。但历史上也曾经有人提出过疑问。一是唐代的韩愈,他是自诩为儒学宗师的,他认为孔子师老子有辱本宗,于是就说孔子根本没有请教过老子。再就是近代的冯友兰,为了维护孔子是中国哲学的创始人,冯先生在《论孔子》一文中干脆说春秋末期没有老子这个人。

  维护一种观点,不能对这一种观点不利的观点加以否定或者予以郫驳,这是实事求是的。我们说,孔子哲学和老子哲学都是我国思想界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

  儒家学说的核心是“仁”,将“仁、义、礼、智、信”作为治国齐家平天下的要旨,而讲怎样做人、怎样为君的内容比较多,而且比较充分、浅显易懂。道家学说的核心是“道”,道是一种物质的东西,是在天地混沌状态时就存在的一种物质实体,宇宙间一切事物都是在“道”这种物质的作用下运动和发展。《郭店楚简·太一生水》的面世,更加丰富和完善了道家的这种概念。《老子》对于世界万物的形成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而《太一生水》则是“太一生水,水反辅太一,是以成天;天反辅太一,是以成地”,乃至于成阴阳、成湿燥、成四时。道家的宇宙形成观是在对立统一的原则下产生的,在道家学说里,“道”就是“太一”,太一就是无休无止,无始无终。

  道家认为,事物的存在是相互依存的,而不是孤立存在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关系,是一切事物普遍的、恒常的规律,这些规律包括:一,对立转化的规律。即人们看事物不能一成不变,不仅要看到事物的此一面,而且要看到事物的彼一面,事物都是转化的、运动的。二,循环运动的规律。任何事物都有它的运行规律,这种运行循环往复,最后仍然回到它的原点。

  道家提倡的“无为而治”思想,是近几年被许多领导干部备受推崇的观点。道家的“无为而治”旨意是要求人们在一切活动中顺其自然,不要违背客观规律,放到政治方面来说,就是不要妄为,不要违背民众的意愿。儒家也提倡无为而治,如《论语·卫灵公》:“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朱熹注说:“圣人德盛而民化,不待其有所作为也。”意思就是说,圣人到了德高望重人民已经接受他的时候,不必要考察他是否有所作为。当然,道家的“无为而治”与儒家的无为而治有着哲学概念上的不同,关键在“无为”上,道家之“无为”是不能违背客观,必须顺其自然,而儒家“无为”则是作为之意。孔子在说明无为而治时,是以舜作为例子。大家知道,舜在古代那可是威望极高的人,“尧、舜、禹”在历朝历代,无论是一国之君,还是平民百姓,有谁不颂扬?像舜这样的人来治理国家,谁还能去考核他是否有无作为?话说回来,有些领导干部推崇“无为而治”,不是从正面去理解,而是单纯从字面上来错误理解“无为而治”,认为当一个领导干部不一定要有所作为,古人都说了嘛,中央领导也有“无为而无不为”之说,看来无论有作为还是无作为,领导还是照样当。就像金庸《鹿鼎记》中的韦小宝一样,不学无术,靠溜须拍马、投机钻营,照样升官发财。道家也好,儒家也好,“无为而治”的思想和论点,都是从正面教育人,而绝不是教人违背客观实际乱作为,也不是教人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和无所作为。


版权所有:荆门图书馆 鄂ICP备05012537号 鄂公网安备 42080202000282号     
地 址:荆门市双喜大道 tel:(0724)2366359 Fax:(0724)2366359
网站美工:荆门中小在线 网站美工服务:0724-233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