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初期,荆门全州行政区划沿用明代里甲与保甲制度,设一坊厢十二村。明清地域变迁:明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割荆门望乡村3个里、马仙村7个里隶属钟祥县。按当时《黄册》规定每里为110户。共划给钟祥县1100户,即今汉水西岸石牌、冷水一带。
清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7年)将荆门丽阳司(今乐乡关至丽阳驿一带)划属钟祥县。清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改承天府为安陆府,当阳县与荆门州同属安陆府。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升荆门州为直隶州,属湖北布政使司,领当阳、远安二县。
到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荆门境内编为12村,59里。
州城与城郊曰坊厢村,辖1个里。
北曰望乡村:辖4个里,有村镇14个(子陵铺、小南桥、八角庙、石桥驿、盐池庙、段家集、乐乡关、陈家集、栗林冈、许家集、仙居寺、董家集、傅家集、李家土当)。西北曰平泰村,辖5个里,有村镇10个(黄家集、傅家集、袁家集、掇刀石、烟墩集、张家集、却家集、团林铺、周家集、桐木岭)。
南曰诸里村:辖7个里,有村镇4个(杨家集、王家草场、桑林集、建阳驿);南曰却陂村:辖7个里,有村镇2个(左家集、后港);东南曰东寨村:辖7个里,有村镇10个(康家集、金鸡冢、七里庙、辛家巷、铁张庙、沙洋镇、毛老店、老仓集、许家集、鲁家店);东南曰长堤村:辖3个里;东南曰阳田村,以阳田寺名,辖7个里,有村镇2个(老山凹、拾回桥);东南曰青冢村,辖4个里,有村镇2个(殷家河、积玉口);东南曰澡湖村,以澡湖名,辖7个里,有村镇2个(樊家场、蛟尾)。
东曰马仙村:以马良集名,辖7个里,有村镇5个(覃家窑集、河塔集、李家集、倒墚集、董家场)。
西曰羔观村:以羔观寺名,辖7个里,有村镇12个(石板庙、沈家集、黄家庙、苏明集、柴家集、桥头集、沙凹场、邓家集、范家集、腊树庙、谭家庙)。
清末废村设乡。光绪年间,按方位设城东曰东乡,在城西曰西乡,在城南曰南乡,在城北曰北乡,在城东南曰东南乡,在城西南曰西南乡,在城东北曰东北乡,在城西北曰西北乡。
道路: 南道十三铺:州前铺,掇刀石,黄岭铺,团林铺,鸦陂铺,新店铺,五里铺,建阳驿,掘港铺,建阳铺,十里铺,左溪铺,四方铺,花栗铺,枣林铺,至江陵180里。
北道十铺:州前铺,十里铺,子陵铺,上泉铺,白獐铺,三斗铺,石桥铺,桐树铺,乐乡铺,火食铺,班竹铺,至丽阳120里,至宜城210里。
西道三铺:州前铺,泥平铺,车桥铺,铜锣铺,至当阳红桥铺,当阳县城120里。
东南三铺:州前铺,麻城铺,夹港铺,沙洋新城铺,至潜江220里。
东北,至州前铺,七里铺,至钟祥90里。
人口:明洪武24年(公元1391年)户口:8984户,人口61686人。万历四十四年户口:11035户,人口38250人。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户口:36673户,人口161821人。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人口5370522人。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统计户口:112051户,人口485329人。咸丰五年户口:123071户,人口527277人,流动人口549086人。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户口:123117户,人口527329人,流动人口3677人。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户口:121918户,人口543116人。
民国初期荆门人口俳徊在58-64万之间,经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一九四九年统计全境人口为454248人。
(摘自《荆门日报》2012年8月19日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