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自祥是荆门一位雅玩刻铜墨盒的收藏家,虽说人早已过了花甲之年,但收藏兴趣仍不减当年。刻铜墨盒自古就是文人雅士的文房用品,看不起眼,也难登大雅之堂。如今,随着盛世收藏热的兴起,包含着浓厚中华文化的小小刻铜墨盒却成了收藏家追捧的热门艺术品。叶自祥收藏的刻铜墨盒达数百件之多,其中不少为名家名作的珍品。
叶自祥原是荆门一家大型国有企业的厂办主任。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他工作之余迷上收藏,不管是节假日,还是出差到外地,他最大的爱好是逛文物商店和古玩市场。只要看见自己喜欢的刻铜墨盒,他从不吝惜口袋里的钞票,每次收藏到一件名家名作的刻铜墨盒总是爱不释手。“收藏成了我减轻工作压力、消除疲劳、驱逐烦恼的一方良药。”
叶自祥是荆门最早进入收藏圈的行家高手,他最初的收藏是以古今钱币、瓷器、杂项为主。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叶自祥常利用节假日到荆门邮局门前古玩地摊上寻宝。一天,他看到荆州来的一位古玩商摆有刻铜墨盒叫卖,其中一件“金农画梅咏诗”刻铜墨盒很雅致,要价不高,于是他就掏钱买下了。回到家中,他一边把玩“金农画梅咏诗”刻铜墨盒,一边查找史料了解款识“朽道人”何其人。最后,他得知名款“朽道人”是民国著名画家陈师曾的号,这件刻铜墨盒尤为珍贵。他如获至宝,高兴得昼夜不眠。
叶自祥自从收藏到第一件名家名作的刻铜墨盒后,他又萌发奇想,当前收藏门类虽多,但人们对刻铜墨盒的艺术认识不高,要是自己专门收藏刻铜墨盒可能会成为收藏大家。从此,他将收藏的主攻门类转入刻铜墨盒,后来一发不可收。他经常利用出差的机会到北京潘家园、天津沈阳道、南京夫子庙等古玩市场赶早市寻觅刻铜墨盒,不管是长的、方的、圆的,只要有诗文绘画,他总是惜墨如金,全部收藏。
刻铜墨盒属于传统的文房用品,流行于我国明清时期,据《天咫偶闻》记载:“墨盒盛行,端砚日贱,宋代旧坑,不逾十金,贾人亦绝不识,士夫案头,墨盒之外,石砚寥寥。”刻铜墨盒凭借轻巧灵便,保持墨色滑润和黑亮的优势,一度超过石砚成为当时商界账房、私塾学堂、文人墨客桌上的必备之物。到了晚清和民国时期,以陈寅生、张樾臣为代表的刻铜艺术家,把铜墨盒打造为刻铜艺术的主要载体之一,使其成为具有文字、图案、纹饰、款识的精美绝伦的工艺品和艺术品。据《北京繁昌记》记载:“北京之墨盒儿与江西南昌之象眼竹细工及湖南之刺绣,为中国三大名物。”刻铜墨盒在我国的兴盛也仅仅是百余年的光阴,随着硬笔的出现,自来水笔逐渐代替毛笔成为日常的主要书写工具,刻铜墨盒也逐渐被人们遗忘,从此几乎绝迹。随着近年来民间收藏的兴盛和文房用品的走俏,刻铜墨盒在民间收藏市场中价格不断攀升,重焕生机。
叶自祥对刻铜墨盒收藏情有独钟。刻铜墨盒集质地、做工、造型、刻工、诗文、书法、绘画、印章、篆刻、装饰花纹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于一体,可谓气象万千,玩味无穷。在古玩市场,叶自祥特别留心那些名家名作的刻铜墨盒,他对文字刻得较多的墨盒,刻绘有人物、山水、花鸟的墨盒,从不放过。一次,他到武汉出差在汉口香港路古玩市场发现了一件陈寅生手刻的《兰亭序》刻铜墨盒,他欣喜若狂,并以高价买下。这件刻铜墨盒对他来说是可遇不可求,如今已成了他众多藏品中的精品。
进入新世纪后,叶自祥逐渐从管理岗位退下来,他将更多的时间花在收藏刻铜墨盒上。特别是他正式退休后,充裕的时间给了他收藏的广阔空间,他背上挎包走南闯北,哪个城市有古玩市场,他就赶到哪个城市寻找刻铜墨盒。由于他从小在武汉长大,退休后的大部分时间居住在汉口古玩市场附近寻宝。多年丰富的收藏经验,使他对收藏刻铜墨盒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说,收藏刻铜墨盒要树立精品意识,求精而不求多;同时还要培养自己的鉴赏能力,对真品、绝品、孤品、仿品,要了如指掌,学会一眼辨真假。
2005年,叶自祥在《中国收藏》杂志上发表了《百年雅玩文人风骨》的文章,文章说:“盛行于清末民初的刻铜墨盒,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艺术品位和人文气韵。它集錾刻、书画、诗词、文字艺术于一体,既有实用性又有观赏性;意趣无穷、隽秀典雅,可与文房雅玩媲美。”他在古玩收藏的历练中,练就了火眼金睛,很快成为湖北乃至全国榜上有名的刻铜墨盒收藏家。
2006年,叶自祥加入湖北省收藏家协会成了名副其实的收藏家。他连续参加了两届“全国刻铜艺术同仁雅集”研讨会,先后撰写的《名人名家墨盒鉴赏》、《刻铜墨盒鉴赏与收藏浅说》、《铁笔写春秋翰墨结姻缘》等收藏文章,受到刻铜墨盒收藏家的推崇并广为流传。
今年11月,湖南长沙将举办第三届全国刻铜艺术研讨会曁长沙雅集,叶自祥将作为特邀的刻铜墨盒收藏家前往聚会。他说,每参加一届全国刻铜艺术研讨会,都有一次新收获。刻铜墨盒那深邃的政治、历史、文化、艺术内涵,远远超过了它的实用价值和观赏价值,鉴赏刻铜墨盒,吸取文化养分、修身养性,丰富了人生,其乐无穷。
|
刻铜墨盒收藏家叶自祥
|
|
|
清末刻绘诗文圆形墨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