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水河 富水城 富水人
时间:2013-04-17 12:36 来源: 作者:朱春阳 点击:次
古镇宋河有一条京山县境内最大的河流——富水河,她是京山北部人民的母亲河,自古至今均闻名遐迩。然而,富水河边有一座古富水县城,城边出生了一位现代名人董锄平,这些却鲜为人知了。 发源于大洪山南麓白龙池的富水河,由小泉眼汇集而成,是京山县境内的第一大河流,逶迤向东南而去,依次流经绿林、罗店等数镇,最后在应城市注入汉北河。此河在京山县境内有100多公里长,滋润全县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哺育了京山20万富水之子。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前,富水河是一条重要的水上航道,自宋河至应城有90余公里的航程,四季均可行船。1966年,富水河上游三阳镇修建了刘畈水库;1970年,又在宋河镇筑起了高关大坝。从此,这条黄金水道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同时,也结束了富水河、汉北河流域旱涝灾害的相交出现,灌溉了京山、应城、天门三县市数万公顷良田。 最令富水儿女骄傲的是富水县的设置。富水城为京山的古县城之一,位于富水河中游的宋河镇秦关村境内。富水城遗址尚存,但能看到的只有古镇墙基,以及现仍可使用的一口保存数百年的古井,遗址边有村庄至今仍叫“牢房湾”。古城保留下来的富水寺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才拆除,后建成了秦关学校。据史书记载:早在东汉建武年初,分安陆西境立南新市侯国,场址设在今宋河的康家傍,后移至秦关。至南北朝刘宋时,南新市县改为新市县,治所仍设在秦关。西魏废帝三年(公元554年),新市县改富水县,因界内有富水河而得名。宋乾德二年(公元964年),富水县被废止,并入京山县,富水城作为县治达400年之久。 富水城地处肥沃平坦的滨河平原地区,物产丰富,人口密集,长期保持本地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这里人杰地灵,孕育了不少名人志士。近代有位名叫董锄平的名人,就出生在富水城边的董家城村,他是最早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京山人。 董锄平1894年10月29日出生在一个太平天国后裔家庭。1916年考入湖北省法政专科学校法律系。“五四”运动时期,参加并领导了学生运动。1920年到上海,结识了李汉俊、陈独秀等人;随后便加入了共产党。不久,成为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负责人之一。1922年夏,毛泽东从湖南到上海,与李启汉、董锄平商谈工农革命运动。1925年,同刘少奇、李立三等领导武汉工人运动。1927年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均在党内担任重要职务。1928年冬被捕入狱,释放后与中共中央失去了联系。直到1937年,抗日时才与周恩来取得联系,中央指示留党外工作。 1949年7月,董锄平任国防联络委员会秘书长;同年12月,由董必武、李立三介绍,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央人民政府劳动部政策研究室主任。1955年因“胡风事件”被审查数年,“文革”中遭错误批判关押;1969年在狱中含冤去世;1979年平反昭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