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荆门图书馆网站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手机图书馆 | 英文版
群众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自建资源 > 荆艺荟萃 > 群众文化

70岁生活也能这么美

时间:2012-09-04 00:00     来源:     作者:郭玉红    点击:

      家住荆门城区竹园北路的洪来富老人今年70岁。他40岁那年从沙洋五里广播站病退后,一直坚持养花、画画、写书法、唱歌、做木雕泥塑、写竹简,把生活过得有声有色。 

  

  40岁内退后,他成为植物保护专家  

  

  洪来富住在3楼,房前屋后各连一个100多平方米的大平台,平台上,是他和老伴种的2000多盆花,挨挨挤挤,郁郁葱葱,整片望过去,恍若一个空中园林。他和老伴的大部分收入,来自这些花。尽管日子不是很富裕,但有花香相伴,虽苦犹甜。

  说起养花,要追溯到很多年前,那时候洪来富还在沙洋五里广播站从事电子方面的工作,闲的时候,他就喜欢养花种草,不仅把家里打扮成植物的天下,还把这些生机盎然的植物带到了单位,把单位打扮得绿意盎然。

  40岁那年,他因为得了肾炎不得不内退。他有了更多的时间钻研花木种植,书本和实践相结合,他把花木养得越来越好,越养越多,自己有5亩多地用来种植花木。渐渐地,他出了名,不仅荆门各单位邀请他去种植花木,当阳、远安等地的一些单位也慕名而来,邀请他去指导花木种植。1986年,他被荆门一些大型单位邀请到市里进行植物保护,以前那些被虫吃而濒临死亡的花木到了他的手里,不久就被养得鲜活动人,不少单位里长期没人管的花草树木经过他的管理,变得清新可爱,他被大家尊称为“荆门植物第一保护者”。

  后来,老伴李枝秀也来到了荆门,除了和他一起种花卖花外,还和他一起担起了40个单位的植物保护工作。儿女们也都相继找到工作,他们更加专心于自己的生活了。8年前,他们搬了新家,种花木的地方小了,他们不得不把大部分盆景或卖或捐送。搬家后,洪来富把种花养花的大部分工作教给了老伴,自己则专注于字画和竹简等一些爱好。

  

  除了养花,他还画画、写字、做根雕、泥塑  

  

  洪来富的家中,除了花草格外多,绘画作品也多得数不清,走进他的家门,映入眼帘的全是他画的画,墙上挂的,墙角放的,床上堆的,卷成卷插进几个空花盆的,全是他的画。这些画大多是国画,有山水画,也有花鸟鱼虫画,还有人物作品。这些热热闹闹的画,宣告着他对绘画的热情和热爱。

  洪来富的绘画是自学的,小时候,照着书上画,对着实物画,后来有了电视,就跟着电视学,再后来有了书画展览,他有机会更加近距离地观察画作、临摩画作。一有空,他就绘画,或者是照着别人的作品临摩,或者是自己想象着画,这幅不满意,他就再画一幅,一直画到自己满意别人赞赏为止。近些年,他更有时间画了,颜料一瓶瓶地用尽,画纸一张张地画满,家里堆满了他的画作。为了自己的画,他还到装裱店学习装裱技术,然后买来工具,挑选自己最满意的作品,自己装裱、装框,然后挂在墙上,没事的时候就自己欣赏。

  这些年,他又迷上了油画,油画的颜料更贵,他的退休工资一个月只有1200元,除去医疗费、生活费所剩无几,可是,他从不吝啬自己的爱好,他觉得,成就一幅自己满意的作品,是令自己和老伴高兴几天的事。

  他还热爱书法,小篆、小楷他样样拿手,为了写书法,他在老伴的支持下买了很多质量不错的宣纸,现在,他的书法作品装满了一个大纸箱。画画、书法提高了他对美的欣赏力,也让他更加热爱美好事物。

  此外,他还会根雕、木雕、泥塑,这些,也都是他自己琢磨出来的,看到别人的雕塑作品,他都会记在心里,然后回来把它雕刻出来,削、琢、刻、挖……小小刻刀在他手中上下翻飞,游刃有余,让一些泥土、树根和树桩,在他的巧手下,变成美好的事物。他还仿照出土文物雕刻了骆驼童子灯、虎坐鸟架鼓、朱鹊等,放在家里,古色古香,韵味十足。现在,他家里的桌子上、柜子里摆满了他的雕刻作品。雕刻让他手指灵巧,也让他收获了快乐。

  

  写了8年竹简,他要弘扬中华古文化  

  

  在洪来富家里,最与众不同的是竹简,有抄写了《四库全书精华》的竹简做的门帘,还有抄写了郭店楚简作品的一卷8.8米长和一卷18.8米长的竹简。

  说起写竹简的事,与他爱逛博物馆有关。没事的时候,他就来到博物馆,到处转转。他最喜欢看的是精美的郭店楚简,郭店楚简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被誉为“改写中国思想史的典籍”。郭店楚简上记有道家文献、儒家文献,其中以道家文献《老子》最为有名。看了十几次后,他萌生了一个念头,这些著作,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璀璨的明珠,很多思想值得宣传和借鉴,自己何不也用竹简抄写一遍,继承并宣传这种文化?

  想到做到,他向当时的博物馆馆长说明了自己的想法,得到馆长的支持后,借一卷回家,用萱纸抄完后再还回去,然后再借再抄,一直抄了2年多,才终于把博物馆珍藏的郭店楚简作品抄完了。

  2004年,他开始着手做竹简,准备把这些作品抄到竹简上。为此,他向博物馆里的工作人员请教做竹简的方法,然后回到老家,砍了一些粗壮的竹子,然后锯短后运回荆门,堆放在家里。削竹子的工程漫长而浩大:他先把竹子劈开,去掉竹皮,削成长短、厚薄一样的薄片,再用刀把表面刮得非常光滑——比纸还要光,只有这样,才不会走墨。打磨光滑的过程是繁琐而艰难的,光工具就需要用到4种,耐心更是不用说了,一根又一根粗糙不堪的筷子长的竹片,要磨得比纸还光滑,只想象就让人头疼的了。可是因为有信念支撑,再加上他会木雕,手巧,硬是把竹片打磨得光滑无比。打磨光滑后,还要用药物处理,再经过蒸、晒等一系列程序后,方能用裁纸刀刻下契口,然后用细细的尼龙绳子沿着这些契口,把竹片一片片地编起来,竹简才算做好了。

  做竹简的工作繁琐异常,老伴给了他很大的支持。家里刚把竹子劈开时,堆了满满一屋子,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老伴从不抱怨,而是帮他整理,和他一起削竹片,帮他蒸竹片,还帮他把竹片拿到楼下,放在太阳下晒,傍晚再帮他搬回家。写竹简要用上好的墨水,她就拿出卖花挣来的辛苦钱让他去买。他削竹片受了伤,她就为他包扎。编竹简时,需要1700多枚竹片,她与他一起挑选厚薄长短一样的,然后在他编的时候自己在一边给他帮忙,两人一起忙活。

  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把竹简做好后,洪来富开始在竹简上用小篆抄郭店楚简的内容,同时用简化体写上译文和评论。没写多久,问题就出来了:由于竹简不吸水,很难写上字。小篆笔划繁多,最多的有51笔,而竹简还没有一根筷子粗,怎么才能写好呢?他向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请教,工作人员告诉他,写的时候要用上等的墨水才行,墨要调得少,笔画要细,不能潦草,要一笔一画地静下心来写,才能把这些小篆原型呈现出来。他听了,觉得有道理,就把写竹简的时间选在了晚上,等心绪平静后,打开聚光灯,戴上老花镜,按照工作人员教的方法,写上2个小时。刚开始写得极慢,有时一天只能写几十个字,但他不气馁,只要没事,就坚持着写。

  与此同时,他也编了一些1米-1.5米长的竹简,用来抄写《四库全书精华》,这本书共6本,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官修书,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收录了孔子、老子等一些古代名家的著作,他陆陆续续地抄写着,现在,已经写了16卷,挂在门上,当作门帘。

  就这样,抄写郭店楚简和《四库全书精华》交替进行。4年后,郭店楚简和译文终于被抄完,长8.8米,宽25.5厘米,由1700多枚竹片组成,每枚宽6毫米,共39000多字,真正的心血之作。这部作品在荆门、荆州老年书画联展上展出时,吸引了很多人驻足观看。

  抄完郭店楚简,他请懂竹简的朋友看,朋友说竹简做得有点薄,每一排的字数不一样。如果增加厚度,字数统一,不仅更经久耐用,看起来也更美观。他接受了朋友的建议,开始准备新的竹简,开始新一轮的浩大工程。单做竹简,他又花了一年多的时间。竹简做好后,他又重新抄写郭店楚简,这一次,不仅竹简的厚度增加了,每一排都是15个字,而且一排原文一排由国家文物总局翻译出来的译文,还加上了专家评论、郭店楚简的意义。今年2月,这部4万多字的竹简终于完工了,长达18.8米,耗时4年。

  他很喜欢竹简的古香古色,为此家里买的一些家居饰品是用竹子做的,其中有两个用竹片编成的果篮,为了增加韵味,他自己在竹片上用毛笔写上了字。

  今年春天,因为高血压、糖尿病引起了轻微中风,洪来富住了三次院,出院后,他按照医生的叮嘱,积极锻炼身体。现在,他每天吃过早饭后,就从家里走到浏河岛,累的时候就坐在浏河边唱唱歌,然后再从浏河岛走回家,回家后,就写写竹简,或者绘画、写书法,下午午休后,养养花,再出去走个5公里的路。老伴呢,上午卖花,下午在家养花,或者去别的单位进行植物保护,两位老人相互依偎,相互支持,把老年生活过得有滋有味。他喜欢这样充实的生活,也享受这样多彩的生活。

  洪来富所书的竹简字字凝结着心血。
  他的书画作品挂满房间。
  他种的花木满院飘香。
  他做的根雕巧夺天工。
  洪来富老人展示自己所写的8.8米和18.8米长的竹简。
  他的书画作品插满空花盆。
  编竹简需要细心和耐心。
  竹简做门帘,别有韵味。

(摘自《都市假日》2012年9月2日3版)


版权所有:荆门图书馆 鄂ICP备05012537号 鄂公网安备 42080202000282号     
地 址:荆门市双喜大道 tel:(0724)2366359 Fax:(0724)2366359
网站美工:荆门中小在线 网站美工服务:0724-233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