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荆门图书馆网站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手机图书馆 | 英文版
群众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自建资源 > 荆艺荟萃 > 群众文化

荆门的年俗记忆

时间:2013-02-04 00:00     来源:     作者:刘伟峙    点击:

      “春节是个神马东东?”当网络上有人发起提问,并给出“一个字:累,二个字:消费,三个字:大聚会,四个字:或吃或睡。”这样的答案时,相信很多人的情绪都会有所波动。   

  无论身在何方,“过年回家”是每个中国人不变的追求。然而,在社会飞速发展的脚步下,不少人猛然发现,曾经熟悉的年俗,如同城市所发生的变化一样,旧时的身影正渐行渐远。

  如何让过年更有年味?蛇年春节前,记者专门进行了追寻荆门年俗文化的采访,为大家重制了一幅荆门人过年的“年俗记忆”。


  楚文化的因子

  春节是我国最为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我国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在千百年来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早已形成了一系列的风俗习惯,荆门也不例外。

  “在中国天南地北包罗万象的年俗文化里,处于荆楚文化核心区的荆门,既具有年俗文化的共性,又带有楚文化鲜明的地方特色。” 市社科联副主席、研究员李柏武告诉记者,荆楚文化的形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楚人南下荆山、江汉后,在吸收南北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并进一步形成的一种地方性的区域文化。文化的形成代表着人们的群体心态、性格特征和风俗习惯。荆门人乐意接受新鲜事物,又不忘本土文化,这些都表现在荆门的年文化上。

  “过年图的是喜庆,过的是热闹,这些在荆门的年俗里是有一定渊源的。”李柏武介绍说,楚人自古以来崇火尊凤,认为火和凤凰代表吉祥,能为人驱邪避灾、逢凶化吉。从颜色上来看,火的色彩是红色。发展到后来,过年时,人们总喜欢穿着红衣裳、贴着红春联、挂着红灯笼。不仅如此,在荆门有一道名菜——鱼糕,自古就有“无糕不成席”的说法,家家户户过年时,都会将美味的鱼糕摆上餐桌。而在鱼糕制作完成后,做菜的师傅总不忘在鱼糕的上面抹一层红色,也有着美好的寓意。从内涵上讲,火代表着红火、热闹和光明。过年,是血缘和亲情的交融,中国人历来重视家庭观念,楚人很推崇家庭和睦。因而,荆门人在过年时,则把这份亲情和热闹进一步放大,共享这亲人团聚的天伦之乐。至今,荆门过年时还留有“请春客”的习俗,从正月初一开始,一直忙活到正月十五以后,从家庭到家族,再到邻里,涵盖了亲朋好友,将团圆和热闹的主题发挥得淋漓尽致。

  

  荆门人的讲究

  过一个团圆、喜庆的大年,对于荆门人来说,是很有讲究的。

  在许多老荆门人的眼中,从腊月初八开始,就要张罗着准备过年的食品了。而到了农历腊月二十三那天,过年就进入倒计时。“腊月二十三,进年关。从这天起到大年三十的8天里,人们可是要忙活一段时间。”东宝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郑文榜对荆门的年俗有着一定的研究,在他看来,荆门年俗的林林总总,都融入到年前准备的方方面面。“打扫卫生”、“办年货”、“贴对联”,一样都不能少。

  而在荆门当地流传至今的民谚,也生动地记录着这些年俗:“腊月二十三,晒被洗衣衫;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打扫卫生,荆门人习惯将其称为“扫尘”。因为“尘”与“陈”谐音,意味着除旧迎新。腊月二十三开始,家家户户都会进行大扫除,将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除了家里卫生,个人卫生也要打扫,理发、洗澡,而这一切,都要在年三十前完成。在正月初一到初三时,各家各户都不再将室内的灰尘、杂物清出门外。

  腊月二十四,是传统的小年。对于这一天,荆门人也是比较看重的,提前准备好饭菜,招呼一家人在一起举行个团圆的仪式,饱含着浓浓的情谊。   

  办年货的时间一般集中在腊月二十五到二十九,这几天商场、超市都是人山人海,尽管忙碌,但大家的脸上都充满着过年的喜悦与期盼。办的年货也是种类繁多,单从“吃”这个环节就可见一斑。除了传统的小吃、水果,本地特有的鱼糕、风干鸡、熏肉等菜品外,常见的还有年糕、糯米圆子、豆饼等美食。年糕谐音“年高”,糯米圆子有“全家团圆、其乐融融”的含义,而豆饼则是荆门人特别钟爱的过早的主食,不仅口感细腻、柔软,还含有“顺畅”的意味。

  到了除夕那天,荆门人大多喜欢起个早床,将准备好的大红春联和“门神”贴起来。春联,用工整简洁的文字抒发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门神”,则是人们用来驱邪避祸的象征。当然,贴“门神”也是有讲究的,秦琼的头向左,尉迟恭的头向右,两人的面部是相对的。

  

  关于年的记忆  

  荆门人团年,一般是在腊月三十的中午。聚在一起的亲人,吃着香喷喷的团年饭,也是荆门人关于年的记忆最为丰富的时刻。

  “吃团年饭一定要一家子到齐哦,大家互相敬酒、互相祝福。” 今年81岁的陈暮春老人,如今已是四世同堂。谈到过年的习俗,老人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团年的时候,不仅人要齐,菜也要齐,团年饭要准备得丰盛,一般人多一点的家里,都要准备十六至二十道菜,当然象征‘年年有余’的红烧鲤鱼等菜肴是必不可少的。”在老人的记忆中,注重孝道的荆门人,在团年饭开始吃前,还有个为已逝的前辈和亲人祭祀的习俗,通常被称为“叫饭”。将饭菜盛在碗里,筷子放在碗上,酒杯里斟满酒,晚辈们在长辈们的引领下,进行祷告。团年饭后,家里人还要去墓地燃放鞭炮、纸钱,向已逝的前辈和亲人祭拜。

  而更多人对于年的记忆,则是关于爆竹的念想。爆竹是中国特产,燃放爆竹更是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在节日里带给人们欢愉和吉利。荆门城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但是在农村地区,还一直传承着这一古老的习俗。团年时、守岁时,都要放,而且爆竹要放得响响亮亮,越响就寓意着来年更兴旺。除夕放完鞭炮以后,大家便纷纷开始守岁,彻夜不眠。随着时代的演变,守岁的形式也从最开始的“三十生火”逐渐改进为现在的“通宵点灯”。

  “初一拜父母,初二拜丈母”。从正月初一开始,大家都会穿上干净漂亮的衣服给父母长辈拜年,恭祝新年大吉大利。当然,长辈给晚辈压岁钱是少不了的。

  80后的哥小马,来自沙洋农村,在他的记忆中,旧时的荆门农村,在正月初三,还有“抢头水”的民俗。乡里乡亲看谁起得早,挑得堰塘边的第一桶水,则表示一年都有好的财气。抢完“头水”,过年的一些禁忌也被取消了,可以将室内的灰尘、杂物清扫出门外。

  而从正月初六开始,丰富的民间文艺活动又掀起了新一轮丰盛纷繁的荆门年文化景观。舞龙灯、踩高跷、玩采莲船和蚌壳精,民间艺人精彩的表演,使得拜年活动更为热闹。

  传统意义上的过年,要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才算过完。“正月十五吃汤圆、看花灯、闹元宵”,这些民俗活动有的被保留下来,有的则慢慢淡出。在采访中,不少市民认为,荆门过年一些旧有的风俗越来越淡,未来荆门人的年俗应当会偏重表现在团聚、温情的一面。

(摘自《荆门日报》2013年2月3日1版)


版权所有:荆门图书馆 鄂ICP备05012537号 鄂公网安备 42080202000282号     
地 址:荆门市双喜大道 tel:(0724)2366359 Fax:(0724)2366359
网站美工:荆门中小在线 网站美工服务:0724-233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