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 2005.10.16 NO:1版
报讯(记者韦忠南陈世昌卢成汉)5400万元建成的钟祥大桥,竟是座“短命桥”,目前尚无迹象表明有人会为此负责。本报昨报道此事后,众多读者呼吁:有关部门应启动“问责调查”。
昨日,数百名读者和网友就此发表了看法。武汉市民朱先生来电说,看了报道后非常气愤,建桥与拆桥的钱都是百姓的血汗钱,不能就此了事。
一名读者说:“出了这样的事,不调查,不问责,实在说不过去。钟祥市政府个别负责入居然称,拆座桥是正常的事,没什么值得关注的。我想问这位负责任人:拆除一座计划使用50年,而只用了11年的桥,难道是正常的吗?”
钟祥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读者透露,专家检验报告中提到大桥混凝土劣化严重、箱梁接段质量较差、预应力钢束有断丝等,都说明该桥存在质量问题,怎么可以用市场转,轨机制不健全来搪塞呢?
这位读者还称,他掌握当年建桥时的一些实情,必要时可协助有关部门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