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荆门图书馆网站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手机图书馆 | 英文版
媒体荆门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自建资源 > 媒体荆门

追记荆门供电公司原工会主度张文华

时间:2005-11-12 00:00     来源:     作者:张仕洪    点击:

湖北日报     2005.11.12     NO:A1版

    11月3曰,丝丝细雨使荆门城西的仙女山更显肃穆庄严。
    一块普通的墓碑,为一个逝去的共产党员注释着平凡的一生:
    张文华,1946年生于南漳农家刘氏。幼年家境贫苦,7岁过养荆门张姓。年方十六,只身从学电工,颖悟过人。1978年入党,后勤学苦钻,历任后港变电站站长、荆州地区电力局农电科副科长、荆门输变电工区主任兼
支部书记、荆门供电局工会主席。2004年退居二线,因积劳成疾,匆然离世,享年58岁。
    一、只有享不尽的福没有受不了的苦
    1975年,张文华参与荆门县第一座110干伏后港变电站建设。那时,他年轻力壮,既懂电气,又会焊接,干活又特别能吃苦。变电站完工后,主管水电工作的副县长张宝庭点名将他留在站里担任技安员。当时,张文华问过一句话:“张县长,我可不可以申请入党?”
      “那就要带头做事,带头吃苦。”张宝庭这句话,让张文华铭记一生。
    当年7月的一天,张文华在镇里的一处泵站安装设备。由于相邻的一台设备过载,,电弧灼伤了他的脸部和眼睛,连眉毛都烧光了。但他一直坚持到设备安装完毕才去医院。镇医无法控制他的伤势,一位镇领导亲自将他送到地区人民医院。他躺在大医院的病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心想,镇上大大小小的泵站100多台,可懂安装修理电机的没几个,眼下旱情越来越严重,连副省长都来坐镇督战了,自己怎么能呆在这里呢?第二天天刚亮,他就坐早班车赶回了工地。   
    那年春天,站里要抢在抗旱排涝之前增容一台变压器。为抢工期,张文华半个月没有洗脸,一个月没有脱衣,两个月没有回家。吃饭的时候,常常吃着吃着就睡着了。

    一天晚上,他高烧39摄氏度,刚刚被人送回家,电话铃声响了。值班员告知,一个泵站停电了,秧田的水排不出去。张文华爬起来就走,妻子死死拖住他,喊道:“病成这样还要去,不要命,我还要这个家呀。”张文华顾不上妻子的劝阻,赶到了现场。泵站通电了,可他却昏倒在工地上。   

   张文华在后港变电站工作了十年,十年没有在家里过一春节,十年里休息的时间加起来没有超过30天。长期的超负荷劳累,张文华得了胃病。看了西医看中医。医生都说:你这个病要治更要养。可张文华哪有时间养病,胃疼得厉害,吃几片止疼药。后来胃病反复发作,他就做了一条专用的腰带,里面襄进去一个反扣的小酒杯,系在身上,犯病的时候,就用那个酒杯顶住胃部止痛。

    有一次,张文华的病发作疼得倒在地上,人们才发现了他身上的这个秘密。他清醒后,反倒哈哈一笑:“我这个方法,说不定将来可以申请一个发明专利。”带头做事,带头吃苦,1978年,张文华光荣入党。
  二、职工是天,天大无边
    焦裕禄是张文华心中的楷模。他在笔记本上写道:“我要像焦裕禄那样做官,无限忠诚党的事业,甘为人民鞠躬尽瘁。”
    2003年10月的一天傍晚,张文华正在家中准备吃晚饭,电话铃突然响起。电话那头传来电力幼儿园园长焦急的声音:“张主席,一个小朋友不见了!”
     两分钟后,张文华赶到了现场,焦急的家长已经失去理智,受到惊吓的妈妈揪住年轻园长的衣领大哭大闹:“还我孩子。”
      “我是这儿的领导,有什么事情找我。”张文华一来,老师们都有了主心骨。在张文华的劝说和安排下,大家开始分头寻找孩子。寒风刺骨,茫茫夜色中,55岁的张文华一遍又一遍呼唤着孩子的名字,声音都哑了。
    晚上9点钟,孩子终于找到了,疲惫不堪的张文华才想起自己还没有吃晚饭,胃部也开始隐隐作痛。
    胡集变电站坐落在磷矿边缘,由于矿渣中磷含量严重超标,职工们上班,不敢喝一口水,纷纷要求调离。
    张文华得知此事后,4次到站内了解情况。进站的道路有10公里长,被运输矿石的货车碾得坑坑洼洼,只有越野车才能进去。张文华颠簸在这条路上每进站一次,胆结石和腰椎病就会同时发作。可他一想到职工们无水吃的苦,就全然忘了自己的疼痛。
    张文华把调研的情况带到党委会研究,使资金问题很快得到解决,职工吃上了干净水,再也没有人提出调动的要求。
    2000年,钟祥市供电局职工林文斌因肾衰竭生命垂危,急需换肾。小伙子家在农村,父母含辛茹苦供他读完了大学,家中早就是贫如洗:张文华知道此事后,久久不能平静。他当晚就给钟祥市供电局工会主席赵帮杰通了1个小时的电话,详细询问了小林的具体情况,最后嘱托赵帮杰:“要尽快安排小林做手术,钱的事情我一定帮他想办法。”    
     第二天,张文华亲自拟写了要求省公司给予大病救助资金的报告,接着就赶往省公司。紧张的工作和一路的劳顿,使他的头痛病又犯了。坐在车上,痛苦地捶打着自己的头部,为他开车的司机担心他吃不消:“您这么痛,我们是不是先回去?”他强忍疼痛回答:“我这是老病了,小林等着要钱,早一天弄到钱,就多一分希望。”到了武汉,司机发现他的座位全部汗湿了,而他面色苍白,走路踉踉跄跄。吃了一碗方便面后,张文华立即找到了省公司领导。
    按照规定,小林只能得到4万元的求助,张文华一遍又一遍向省公司领导说明小林家庭状况,他说:“我今天这老面子都不要了,一定要尽全力帮助这个年轻人。”后来,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省公司又额外拨付了4万元,帮助小林渡过了难关。
    这件事引发了张文华更深层次的思考:“人吃五谷杂粮,谁能无病。万一职工患了大病,怎么样才能让他们及时得到救助?”
      经过考察调研,2001年,他提出了发动职工捐款、争取企业资助、工会补助的办法,筹集资金70多万元,在公司建立了大病救助职工医疗互助基金会,确保患大病的职工能够得到及时救助。3年来,已有30多名职工得到了互助金的帮助,受惠最大的职工从中得到了10
万元的资助。
    三、我不能永葆青春,但能永葆清白    
    2003年10月12日,张文华上讲台作了自己生命中的最后一次报告,这也是他担任工会主席13年的卸任报告。他说:“我不能永葆青春,但能永葆清白。”
     1986年9月到1987年10月期间,他在荆州地区电力局任农电科副科长,手里掌握着几百万的大修技改资金。有很多人求他,希望他能够动动笔,顺便拨一点钱下去。而他经过深入细致的调研,哪里的设备需要维修,需要多少大修费,早就清清楚楚。因此,面对各种各样的宴请,他只有一个方法,就是对着一大桌子菜,面无表情,不动筷子,另外叫碗稀饭,吃了就走人。久而久之,也就没人请他吃饭了。
    1988年,他大女儿结婚,这是张文华家中20多年来的第一桩大喜事。他特别喜欢大女儿,但是,为了他心中的原则,他不得不十分愧疚地告诉女儿:“结婚就简单一点吧!爸爸在这个岗位 上,不能为你大操大办,你就原谅爸爸 一次!”他不允许大女儿发请帖,和他一起工作10多年的4名工会办公室的同事送的400元贺礼,都被他坚决退了。女儿婚礼用了单位的车,他知道后狠狠地批评女儿、女婿,到车队交了100元的油钱。
   在他的追悼会上,同事们看到了他的亲戚,从穿着和气色上看,都是些穷亲戚。熟知他家庭的人告诉记者,他妻妹是下岗工人;妻弟两口子都没工作;他自己失散多年的两个弟弟,还是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农民;他的侄儿侄女都
在老家没事做……
     亲戚们有时也认为他无情,他们说:“我们都是能干活的人,下岗失业,生活困难,求他在电力部门找个临时工干干,就把我们吼得满脸通红。”
     邓国林是他爱人最爱的小弟,长期在粮食部门当电工。由于单位效益不好,2000年,夫妻俩双双下岗后,多次央求他弄到电力部门做临时工,但每次被他一口回绝。邓国林又托很多能够在姐夫面前说上话的人帮忙,他一听就火冒三丈:“说不行就是不行,不准找任何人。”让传话的人都尴尬万分。
    为此,邓国林曾怨恨过姐夫,但他知道自己的姐夫绝不是无情无义的人:他记得自己患重病住院,亳不犹豫地替他缴纳2000元押金的是姐夫;.资助自己儿子读书的是姐夫。他看到姐夫去世时,眼睛始终睁开着,是姐姐在他耳边轻轻说了一句话,又用手摸摸他的眼
皮,他才无憾地闭上双眼。那句话是:“借给三弟修房子的5000块钱,我们不要他还了。”
    2004年11月24日,张文华因突发脑溢血离开了人世。他走后,100多人自发为他守灵;1000多人的告别仪式上泣声一片;送他的鞭炮燃放了整整10公里路程……人们用真心悼念着这位在平凡中塑造着伟大的共产党人。
    1个月后的12月26曰,张文华的骨灰被送往墓地。他的老伴邓国秀在日记里向九泉之下的张文华写下这样一段话:“文华,我和儿女们都想你。今天是你的五七忌日,我们一起从家里把你送到墓地去住,那里是你的家了。天很冷,下着大雪,起着大风……我们一行40人,饭钱和汽油钱共计620元,钱是我们自己付的,你放心吧。”


版权所有:荆门图书馆 鄂ICP备05012537号 鄂公网安备 42080202000282号     
地 址:荆门市双喜大道 tel:(0724)2366359 Fax:(0724)2366359
网站美工:荆门中小在线 网站美工服务:0724-233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