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 2009.6.5 NO:2版
本报讯(记者张仕洪、通讯员魏长根、田华宇)5月底.荆门市“农业产业化提升工程”已见效:产业化龙头企业产销两旺,全市200万亩优质稻、50万亩优质棉全都通过订单实现了未产先销。
荆门市从科学发展观角度分析农业与工业的关系.市委书记傅德辉算了一笔账:全市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产值每增加1000万元,就能带动全市190万农民人均增收3.5元。为此.荆门市坚持用新型工业化理念发展壮大龙头企业,积极拓展工业园的功能,打造特色加工园区,以此促进龙头企业提档升级,集约集群发展。目前,七大产业中培育了国家桥米、众和纺织、宝源森工等一批国家级龙头企业,催生了“金龙泉啤酒、“国宝桥米”两个中国名牌产品。“金汉江”精制棉、。“荆楚花”精制油等14个湖北名牌产品。形成了4个产值过20亿元的农产品加工园区。
今年。该市优质稻、优质油、优质棉种撞面积均达到100%,东宝区、屈家岭管理区分别被确立为田家绿色农业示范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去年,全市农民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直接增收7亿元,户均增收170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在我省首破5000元大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