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新报 2010.11.4 NO:1版
本报讯 (记者杨富春、通讯员舒兵)“一个大棚,一年用掉1.5万公斤稻草,9000公斤牛粪,可产菇6000公斤。”近日,沙洋县垢冢村村民李功桐察看大棚双孢菇时算起成本账。
在沙洋,加入循环农业链条的有2万多户,户均年增收1.05万元。农作物废料不但是农民的宝贝,也成为企业的“粮食”。沙洋秦江水泥携手北京炭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建成年产3万吨秸秆炭化生产线,每年吃掉10万吨秸秆。目前,全县水稻、油菜秸秆综合利用率均达到95%以上。
沙洋近年粮食生产面积稳定在100万亩以上,年产生农作物废料100多万吨。该县引导农民形成秸秆综合利用循环产业模式,建成优质稻基地76万亩、优质双低油菜基地70万亩、优质棉基地12万亩,年出栏肉牛5万头、产双孢菇500万公斤、金针菇1500万袋。
该县生态养殖面积达20.5万亩,稻鸭共育、稻虾连作面积23万亩,60%以上的养殖水面为循环养殖。
循环农业富了家庭,美了家园。该县以“一建三改”为突破口,实施生物质能工程,全县沼气用户1.9万户,推广频振式杀虫灯2000盏、秸秆覆盖还田20万亩,为农民每亩节约生产成本3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