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荆门图书馆网站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手机图书馆 | 英文版
媒体荆门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自建资源 > 媒体荆门

拆除附着在户籍上的篱笆——掇刀区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化观察

时间:2011-05-04 00:00     来源:     作者:杨富春等    点击:

湖北日报    2011.5.4     NO:6版

       户籍,一直是城乡二元体制的一个标签,随着改革的推进,这一坚冰正在消融。
    但是,附着在户籍上的各项公共服务,如一道篱笆,仍深深浅浅地阻隔着城乡一体的进一步融合。
    作为全省城乡一体化试点的荆门市掇刀区,已建立起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努力实现医保、养老、低保等城乡社会事业的均衡化。

  新医保:让百姓病有所医

    在掇刀,针对农村医保的“新农合”已成历史,取而代之的,是人社局统一管理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这项被称为“新医保”的制度,打破户籍身份限制,城乡居民可自由选择参加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在筹资水平上设置两个档次,城乡居民可按自身承受能力,以家庭为单位自愿选择参保。
    掇刀区医保局长苏文说,过去,村民们参加新农合只能选一档标准,医疗费报销最高是3万元。现在打破村民、市民身份界限后,村民更愿意选择二档标准,虽然一年多交130元,但报销额度升至5万元,连续缴费两年后提高到15万元。“新医保”制度一推出,大受村民追捧。该区通过摸索,实现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在机构、网络、政策、管理、结算的“五统一”,彻底消除多头管理的分割状态,进一步促进社会医疗保障制度的公平、可持续发展。
    目前,掇刀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达153777人,其中城镇居民69159人,参保率为92%;农村居民84618人,参保率为100%。

  新农保:让百姓老有所养

    地处城郊的掇刀区是荆门经济新增长极。城市不断扩张,失地农民在为城市繁荣作出贡献后,如何不因年迈而为养老担忧?
    为保证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操作性,彻底解决城乡居民老有所养难题,该区组织人员外出考察,召集村民座谈,发放问卷了解民意。去年底,掇刀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试行办法正式颁行。
    按此办法,除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以单位为主体缴纳外,城镇零活就业人员、失地农民养老保险、覆盖所有农民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所有城乡居民均可自由选择,只要交足15年的参保费用,就可终身领取养老保险金。
    该区建立区、镇(街道)、村三级任务目标考核办法,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细化分解,落实到村到人,实行四级联动的包保责任制;建立便民操作流程,从参保登记、核定、缴费到审批发放,简化手续;对独生子女户、完全丧失劳动能力者等特殊对象实行最低缴费补贴,鼓励他们参保。
    如今,掇刀区已被纳入全国第二批新型养老保险体系。该区农村养老保险最新登记台账表明:全区有35060人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总参保率已达82%。

  社会救助:让百姓活得有尊严

    对于因大病返贫的人群,掇刀区探索建立城乡救助新体系,让百姓活得幸福而有尊严。
    该区有区直低保对象1445户3008人,人月均补助120元;农村低保对象2145户2763人,人月均保障水平77元。城乡差别进一步缩小,但重点人群的保障仍存在很大困难。
    掇刀区将社会救助向重点人群倾斜:提高城乡“三无”对象、重病致残、零就业家庭、单亲家庭的低保补助水平。城乡“三无”对象,如因教育、大病等有特殊困难的全额保障。
    去年12月,“大病关爱”行动在掇刀区正式启动,为重特大疾病患者带来希望,也使非低保对象享受到民政救助阳光。团林铺镇村民王兰兰,外出打工患白血病,举债40万元,除新医保正常报销外,还按大病救助最高标准5000元/年进行救助,另额外享受“大病关爱”行动的2000元资助。
    该区将临时救助制度与城乡低保制度、医疗救助制度有效衔接,对因突发事件引起生活困难的给予临时救助。去年,该区共临时救助294人,发放救助资金13.8万人。临时救助的灵活性、快捷性起到社会“稳压器”的作用。


版权所有:荆门图书馆 鄂ICP备05012537号 鄂公网安备 42080202000282号     
地 址:荆门市双喜大道 tel:(0724)2366359 Fax:(0724)2366359
网站美工:荆门中小在线 网站美工服务:0724-233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