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 2011.4.22 NO:11版
“创国家园林县城是造福群众的,不是让人看的。”4月13日,荆门市京山县县委书记郑香元接受记者专访,讲述了他的“创园”观。“作为一项战略决策,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不是权宜之计,不是政绩工程,不是最终目标,不是为创建而创建,而是通过实实在在的创建,培养城市文化、解决民生问题、提升城市品味。”郑香元进一步阐明他的观点。
京山,地处大洪山南麓,江汉平原北端,素有“鄂中绿宝石”、“武汉后花园”的美誉。2008年1月,京山县被命名为湖北省园林县城。
本来,作为一个县,能获得省级园林县城称号实属不易,可偏偏京山人又把“标杆”往上抬高一格冲刺国家级园林县城。
环顾荆楚大地,获国家园林县城称号的仅两个而已,兴山和秭归,且都是移民新县城。老县城还没有一个获此殊荣。京山能不能冲出湖北,走向全国?
郑香元回答:“能不能获得国家园林县城称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县委、县政府一班人是不是在为京山县城建设发展奠定基础,是不是在为提高广大市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而不懈努力,能不能让人民群众真正从创建中得到实惠。”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我们抓发展的目的就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当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老百姓的生活质量提高了,对居住的地点、环境、绿化、配套、交通等有了新要求,上升到新境界。因此,城市建设好不好,绿化覆盖率高不高, 直接关系到老百姓能否安居乐业,心情是否愉悦。
郑香元总结说,抓“创园”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打造生态京山的客观要求。
其实,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是为民造福的过程。我们一直坚持将“人本京山”的理念贯穿始终,倾听民意、集中民力、解决民生。老百姓愿不愿意、赞不赞成,是我们做决策的前提条件,要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要有“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爱民之情。“创园”工作恰好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暖民心,因为人们越来越渴望拥有绿树环抱、绿草成茵、繁花似锦、四季如歌的生存空间,越来越渴望享受清新、优美、健康、舒适的人居环境。街道布局好、绿化好、环境卫生好,老百姓就自豪,就开心,就想长长久久地住下来。
过去,京山也曾脏、乱、差,灰头土脸。每次中央、省、市领导到京山检查工作前,有一个工作必须做,就是发动全县干部大扫除。现在不同了,任何一个人、无论什么时间来检查,都是县容整洁、干净亮丽、赏心悦目,因为全城24小时保洁,大街小巷随脏随扫,垃圾日产日清。“改变一个民族要从改变生活环境入手,什么样的环境塑造什么样的人。”郑春元认为,环境是城市的软实力,是市民素质的雕塑者。
创建国家园林县城是推动京山跨越式发展的需要。筑好巢,才能引来凤,郑春元说,有的人认为,那么大块地,不多盖一些实用的房子,种那些不能吃不能喝的树干嘛呢?建那些中看不中用的公园干嘛呢?殊不知,绿色也是生产力!
为了发展经济,必须改善投资硬环境,让凡是到京山来的老板,都有一种投资的冲动,不想走的愿望。
事实上,京山近3年城市格局的不断优化、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城市环境的日益改观,已经使过去一向举步维艰的招商引资发生重大变化,由过去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粗放低效型向集约高效型转变,由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过去,我们招商引资‘拣到篮子就是菜’,现在,招商引资由‘广招博引’向‘精挑细选’转变,已拒绝了3个投资规模过10亿的项目。”郑春元欣喜地说:“今年一季度,京山县共组织实施招商引资项目88个,实际到资16.9亿元,同比增长137.9%。”“创园”不是为了搞政绩,不是为了捞“金字招牌”,关键是了为经济发展,为了让老百姓最满意。郑春元说,俗话说的好:金牌银牌不如老百姓民牌,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口碑。当看到老百姓在优美舒适的环境中安居乐业,生活更加幸福时,还有什么比这样的奖赏更让人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