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 2011.5.28 NO:1版
5月沙洋,发展的热浪扑面。明弘建材有限公司玻璃生产线,中储粮龙池粮油食品工业园……一个个亿元项目纷纷上马。
一季度,沙洋县签约项目15个,引进资金29.5亿元,在建亿元项目24个,其中新开工亿元项目17个,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产值15.7亿元,同比增长70.6%。
串串飘红的数字,其推动力何在?县委书记郑中华说:“近年来,我们一直全力打造‘提振信心、不甘落后、抢抓机遇、跨越发展’的精神区位优势,凝心聚力推动沙洋跨越发展。”
或许,正是挖掘了精神潜力,才有了澎湃动力。
(一)
历史上,沙洋曾3次建市。1998年,荆门市沙洋区改设沙洋县。由区到县,并非只是简单的行政调整,它意味着躺在市里怀抱中过舒服日子的终结,摆脱依赖思想、独立创业的开始。
沙洋工业基础薄弱,农业经济比重大。但随着农村税费改革,沙洋县税收一下子从过亿元降至6000万元。反差和失落感,一度令沙洋迷惘。
一时间,“想说想做,就怕有过”的“怕作为”思想、“四平八稳,看摊守业”的“无作为”思想、“怨天尤人,等米下锅”的“不作为”思想、“坐等机遇,守株待兔”的“慢作为”思想等束缚了沙洋手脚。
难道就这样抱着“弱县、小县、穷县”的心理,自怨自艾,苟且过活?
沙洋县委、县政府三届班子审时度势后认为:外因只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根本。底子薄、区位没优势,可以用精神区位来弥补,人的精神状态就是投资环境。”2007年8月,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充分酝酿后,迅即在全县刮起。
(二)
思路不辩不明。讨论的结果,使沙洋县干群惊讶地发现:自己的农业资源优势、生态和文化优势,都具有比较优势;引江济汉工程的实施,将使沙洋再成“通江达海”枢纽;
汉江流域综合开发,将为农产品深加工带来机遇。
绝不能妄自菲薄,五年再造一个沙洋绝非梦呓,需要的只是一个触发点。
于是,“武装思想、擂紧发展、再塑沙洋”的主题教育铺开;项目进园、农民进城、人才进库、文化进户的“四进”措施强力推进;“擂发展、拼经济、攻特色”的干事创业氛围日渐浓厚。
该县11家执法单位280余人,深入到30余家重点企业换位体验;选调1000名党员干部到重点企业“挂职”体验,到重点工程建设一线“项目式”培训,到经济局等部门“现场式”学习,到镇、村(社区)、市场、工地进行“前沿式”锻炼。
今年新年伊始,沙洋县“四大家”机关开展“提振信心、率先垂范、转变作风、从我做起”活动,100多名机关干部庄严宣誓。“四大家”领导包联项目,全县干部不分白天黑夜,对重点工程、工业项目加强督办落实。
凝心聚力天地宽,沙洋成为干事创业大擂台。他们按季度举行招商引资擂台赛,拿出300多万元,重奖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先进单位和个人,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三)
四年来,沙洋县以系列活动为载体,以超常速度奋力赶超,形成大抓项目、招商创业的氛围,干部群众形成“一日不为,三日不安”的发展意识。
四年前,沙洋县没有一家科技含量高的亿元企业,没有年缴税过500万元的大户,更没有引以为傲的知名品牌。而现在,全县规模企业达166家,亿元以上企业21家,去年全县规模工业销售总额104亿元,年均增长44%。
该县四年来签约项目300多个,到位资金60多亿元。化工、轻纺、食品、建材、医疗器械及药品六大支柱产业总产值达81.4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90.3%。县域经济排名2009年跃进11位;2010年又提升3位,县经济开发区在全省综合排名跨越30多位。
经济快速发展,为沙洋县民生改善奠定基础。去年,该县城镇新增就业4736人,在建廉租住房204套1.2万平方米,为1610户低收入家庭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187万元。
工业化拉动城镇化快速发展。该县形成县城、小城镇、农村新居“三位一体”的城镇化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