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 2011.7.22 NO:15版
沙洋县位于鄂中腹地,汉江中游,江汉平原北端。207国道、汉宜公路、荆潜公路、荆沙铁路、襄荆高速公路穿境而过,长湖、汉江两大水系可沟通内河与长江航运。主要矿种有石膏、石灰石、粘土、红土等,并蕴藏有较丰富的盐化非矿物和石油。
沙洋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长达3200年,为楚文化发祥地之一和中国最早的县级政权权县所在地。境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纪山楚墓群,出土了被誉为“改写中国思想史”的重大发现郭店楚简和震惊世界的“中国第一古湿尸”等稀世国宝。历史上曾3次建市,素有“汉江明珠”、“小汉口”等美誉。
数字透视变化
沙洋县大力营造“提振信心、抢抓机遇、负重奋进、跨越发展”的沙洋精神区位优势,不断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加快发展,呈现出团结拼搏、科学实干、跨越发展的良好局面。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4.79亿元,同比增长15.3%,是2006年的2.2倍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30.15亿元,同比增长31.7%,是2006年的5.4倍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9.86亿元,同比增长57.6%,是2006年的5倍外贸出口达到2903万美元,同比增长53.9%,是2006年的264倍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1279元和6778元,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6.9%,分别是2006年的1.8倍和1.7倍。2010年县域经济综合排名在2009年前进11位的基础上,又提升了3位,开发区综合排名在全省前进了30多位,主要指标翻番或成百倍增长,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基本实现了“再造一个新沙洋”的目标。
科学引领发展
沙洋县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全县“4321”总体发展思路(即大力推进项目进园、农民进城、人才进库、文化进户的“四进”措施,坚持“擂发展、拼经济、攻特色”的“三字”总体要求,鼓励全民创业、倡导全民创新的“两创”举措,奋力实现“再造一个新沙洋”的目标),紧紧围绕“开发区建设、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三大重点,大力实施“现代新型工业、现代循环农业、现代宜居城市、现代交通物流”四个现代战略,全力打造出了经济社会强力发展的“沙洋速度”,营造出了人心思进、人心思干的“沙洋氛围”,展示出了荣辱与共、和谐共建的“沙洋形象”,唱响了以奋进为主题的“沙洋精神”。工业成为第一主导产业。食品、建材、化工、纺织四大传统产业不断壮大,新医药、新电子、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2010年,三次产业比调整为31.7:37.5:30.8,二三产业占比相对于2006年提高了3.0和0.8个百分点,工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首次超过农业。项目建设成为第一推动力。2010年共引进各类项目120个,其中过亿元的项目13个,实际到位资金31.11亿元,同比增长47.7%,是2006年的8倍与正邦集团、中储粮集团、中冶集团等三大中国500强企业成功“牵手”。开发区成为第一增长极。沙洋经济开发区2004年挂牌,规划只有3.5平方公里,目前,已经达到15平方公里,力争达到35平方公里2010年实现固定资产投资20多亿元,同比增长60%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和利税占全县工业经济比重分别达到21.5%、21%和36%以上,已经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现代宜居城市成为第一形象。结合“江卧城边、湖居城中、河通全城”的特点,彰显“魅力水城、金色沙洋”和“汉江明珠”特色,按照全国一流滨江园林城市的标准规划和建设沙洋。高品位推进行政中心、休闲中心、平湖核心景观区、城区“六路”建设以及西荆河改造、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建设等重点工程建设,共完成投资5亿多元。新建经济适用房650套、廉租住房750套,新建金都华庭、宝丽景、澜岸观邸等高品位商住小区40多个242万余平方米。新农村建设成为第一画卷。按照全域沙洋理念,强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形成了县城、小城镇、农村新居“三位一体”的发展新格局。以“两村、两镇、五线、一流域”为重点,高标准建设了高阳镇垢冢村、吴集村和曾集镇雷都村等3个农民新社区和后港镇荆南村、毛李镇黄湾村、五里镇枣店村等9个农民新社区。今年,全县结合引江济江工程,又启动了李市黄岭、高丰、唐垴和毛李黄湾、官当同兴等5个农民新社区建设。由沙洋籍在外成功人士重庆湖北商会执行副会长郑中先生回家乡官当镇王坪村投资11.6亿元的新农村建设项目,规划建设绿色新家园、绿色爱晚苑、生态种植区、生态养殖区、生态加工区、生态物流商贸区、生态观光区和生态饲料区等8大区,已完成全村10300亩土地的流转,居住区建设的308户小区式住房基本完工,生态种植区2000亩蔬菜种植基地和80个蔬菜大棚已全部建成并投入生产,“四纵四横”道路网和“中国湖”、正中塔、文长城等八大旅游项目正在抓紧建设。现代农业成为第一亮点。深入实施农产品加工“四个一批”工程,大力发展以粮食、油料、水产品、畜禽产品等精深加工产业,形成了以沙洋经济开发区为主,辐射带动官当粮食、李市棉花、后港食品、纪山调味品等农产品加工产业园的“一主多翼”格局。全县共培育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66家,其中年销售产值过亿元的企业13家,过5亿元的企业2家,过10亿元的企业1家。今年6月,在全省“三农”发展综合考评中,沙洋县排名第五,荣获湖北省“2010年度全省‘三农’发展先进县”称号。在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四个一批”工程考评中,沙洋县农产品加工园区进入十强,荣获“2010年度农产品加工业‘四个一批’工程先进园区”称号洪森粮油食品集团公司进入四强,荣获“2010年度农产品加工‘四个一批’工程先进企业”称号。文化旅游成为第一品牌。主动融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和武汉都市旅游圈。纪山楚文化旅游区被纳入“国家历史文化大遗址保护片区”,进入鄂西圈十大核心景区行列成功举办了四届油菜花旅游节,建成了中国第一座油菜博物馆。正在建设集生态休闲、农业观光、农家体验为一体的国家4A级景区中国沙洋生态农业体验风情园,打造全省乃至全国第一生态农业旅游体验区。投资7200万元的四星级江汉明珠大酒店已开始营业。
创新彰显特色
沙洋县大力倡导把工作做到“极致”的理念,积极作为,形成了惩防体系建设、综治信访维稳的“沙洋模式”,“123”例会制度和信息员制度都是首创形成了循环经济发展的“沙洋模式”,编制了以“一心三区十园”为核心内容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被中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张晓山称为是全国第一个县域全覆盖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全县秸秆综合利用、水生资源综合利用、农副产品加工转化等三大循环经济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一对一的、贴身的“保姆式”服务企业的“沙洋模式”,“真心的服务像沙一样细腻,开放的胸怀像洋一样宽广”的人文理念被客商所认同。几年来,先后获得了“全国平安创建先进县、粮食生产先进县、生猪调出大县”以及“全省油菜专业大县、畜牧水产大县、移民工作先进县、安全生产先进县、水利建设先进县和抗洪救灾先进县、‘三农’发展先进县、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管理示范县”等荣誉称号。
发展惠及民生
民生保障进一步加强。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02万人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65万人,社会保险率达到99.9%着力提升医疗保障水平,城镇基本医疗参保率达90%以上,新农合参保率达96.73%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医疗救助等制度逐步建立,城乡低保保障标准不断提高,被民政部授予“全国五保供养先进单位”。改善办学条件,促进教育均衡,教育事业持续发展人口计生工作良性发展,获得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依法行政十佳县”荣誉称号。据统计,“十一五”时期,全县社会事业累计投入12.26亿元,是“十五”时期的2.96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