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荆门图书馆网站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手机图书馆 | 英文版
媒体荆门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自建资源 > 媒体荆门

让党旗更鲜红——沙洋县党员干部奋力“一抗三保”纪略

时间:2011-06-30 00:00     来源:     作者:何常青    点击:

湖北日报    2011.6.30    NO:3版

     

     今年沙洋县虽然遭受了近70年来最严重的旱情,但全县不仅没有减少水稻插播面积,而且对比往年还增插了近10万亩,往年不可能插秧的高塝田也插上了秧,“一抗三保”攻坚战实现了全面胜利。

     旱魔肆虐,沙洋何以实现大旱之年不见灾?县委书记郑中华说,主要得益于全县党员干部把抗旱救灾作为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最大实践,深入抗旱一线,打头阵、当先锋,为夺取抗旱救灾全面胜利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一个党委就是一个核心

    

     4月初,经历了秋冬春连旱的沙洋县,比往年提早半个月召开了抗旱保春播会议。5月4日,启动抗旱三级应急响应。5月5日,漳河开闸向县内的水库、堰塘、河港补水,保证育秧用水。随后,该县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节水、后调水,先地表、后地下”的原则,采取水库放水、涵闸引水、泵站提水、疏渠畅水、零级返水等多种措施,合理调度水源抗旱。

     今年,该县连续创下了抗旱史上多个第一次:第一次在5月上旬从漳河调水,第一次开启新城船闸放水,第一次在汉江实行水泵零级返水,第一次启动大碑湾泵站提水……县委、县政府用打破常规的举措,有效解决了抗旱用水问题。

     该县各级党委坚持实行抗旱行政首长负责制,把抗旱救灾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主战场。县委书记郑中华、县长梁早阳等县“四大家”领导靠前指挥,加强指导,现场解决抗旱中的突出问题100多个,为全县干部群众作出了表率。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群众自觉投入抗旱第一线,全县上下形成县、镇、村(居)“三级联动”,党员干部、专业人员、驻村工作组、旱区群众“四位一体”的抗旱救灾工作格局。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灯塔

    

     沙洋县各级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抢前争先,靠前攻坚,动员组织广大党员群众扎实开展抗旱自救,着力缓解旱情。

     针对渠系末端、新增干旱地、高塝地等抗旱死角,全县各基层党支部坚持分类指导,狠抓末级渠系修复,共疏通末端渠道近800公里,组织近千名劳力架泵提水,确保了“死角用水不死”。

     拾桥镇老山水库灌区和大新、黄岗等地方10多年没有引来过漳河水,由于渠道修复力度大和调水及时,使近万亩农田得到了有效灌溉;桥河流域近10个村2万多亩耕地,破天荒地从二干渠调进了300多万方水,解决了大田用水和人畜饮水燃眉之急。

     为解决下游拾桥、后港、官当镇抗旱用水,曾集镇从三干渠二支干开口冲大路港,淹没没有收割的菜籽田36亩,冲毁已抛栽的秧田5亩,速生林50株。纪山镇、十里镇为解决桥河下游拾桥镇集镇人畜饮水和农田灌溉用水,在自身水源不足的情况下,坚决服从县防指的调度,从白龙滩、吴当水库开闸放水,缓解了拾桥镇旱情压力……

     据统计,全县各村党组织成立村级自救工作组、党员突击队、青年突击队100多个,共开工建设各类小型水源及灌溉配套工程198处,恢复改善灌溉面积30多万亩。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面对罕见旱情,沙洋县8600多名共产党员自觉践行入党誓言,主动投入到“一抗三保”的拼搏战,展示了共产党员的风采,使党旗在抗旱一线更加鲜红。

     大碑湾泵站设备陈旧、电力线路老化,沙洋县电力“红马甲”党员突击队的同志们连夜奋战,仅仅用了9个小时便全面投入了正常运行;曾集镇抽出30多名党员,组成9个“党员特种小分队”,轮流排班,每天为老党员、五保户和特困群众送水;全县60多名大学生“村官”积极为群众出主意、想办法,和群众一起,不分昼夜,奋战在田间地头,发挥了“突击员”、“技术员”、“参谋员”、“宣传员”的作用。6月9日上午,十里铺镇水利服务中心主任、共产党员简华平同志得知车桥泄洪闸倒虹吸的3根水管瘪了,流水量急剧减少,鲍河流域补水受到影响。他立即赶到现场查看,当发现倒虹吸管被树枝等杂物堵塞时,他不顾自己身患高血压、糖尿病、腰椎间盘突出等身体病痛、不顾连续作战2个多月的身体劳累,率先跳入水中,在用手清理完毕杂物准备上岸时,因为过度劳累,体力不支,不慎滑倒,被倒虹吸管吸附,不幸以身殉职,年仅50岁。


版权所有:荆门图书馆 鄂ICP备05012537号 鄂公网安备 42080202000282号     
地 址:荆门市双喜大道 tel:(0724)2366359 Fax:(0724)2366359
网站美工:荆门中小在线 网站美工服务:0724-233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