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荆门图书馆网站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手机图书馆 | 英文版
媒体荆门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自建资源 > 媒体荆门

“桥米书记”抗旱记

时间:2012-07-25 00:00     来源:     作者:杨富春等    点击:

湖北日报    2012.7.25     NO:2版

 

 

      “多亏赵书记,我家水田终于有救了!”19日,记者走进京山县桥米发祥地孙桥镇蒋家大堰村,六组村民张光斌拉着村支书赵荣学的手,连声道谢。

  当了22年村支部书记的赵荣学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桥米书记”,蒋家大堰村原来种植“洋西早”品种,单产仅400多斤。赵荣学带支部一班人跑武汉,请专家化验水土,引种优质稻品种鉴真二号,单产达千斤,全村4500亩水田全部实现优质化,比常规稻亩产增收120元。

  7月,骄阳如火,旱情持续。蒋家大堰村4500亩中稻田危在旦夕,这可急坏了赵荣学。靠天等水等不来,只好向地要水。赵荣学联系施工队钻井,在工地上,他既是指挥官、监督员,还是小工。一口口深井,流出汩汩清水,滋润了稻田,也滋润了村民的心。

  七组村民赵万六家种了14亩水田,插了3亩田后断水,找到赵荣学求援,他联系打井队打了口80米深的井,帮着抢插完剩下的11亩田。因为水源紧张,赵荣学等村民们秧都插好后才开始插自家田,秧苗都埋住小腿了。妻子埋怨,他憨憨一笑:“大伙让我连续七届当村支书,我就得对得起大家,大旱当前,我受点损失算什么?”在他的带领下,全村共打了62口机井,确保了生活用水,还浇灌了部分水田。“前几天很多地方下暴雨,就是没下到我们这,4500亩水田正常年景能收230万公斤优质稻,现在有500亩已绝收。”赵荣学说。他紧急动员村民们改种旱作物,绝收水田抢种玉米、芝麻等耐旱经济作物,一棵棵小苗生长着绿色的希望。他说:“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可不能让一块地闲着。”


版权所有:荆门图书馆 鄂ICP备05012537号 鄂公网安备 42080202000282号     
地 址:荆门市双喜大道 tel:(0724)2366359 Fax:(0724)2366359
网站美工:荆门中小在线 网站美工服务:0724-233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