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荆门图书馆网站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手机图书馆 | 英文版
作家文库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自建资源 > 作家文库 > 作家文库

时间:2011-12-26 00:00     来源:     作者:张光沐    点击:


  阴阳分五行:金木水火土。酸甜苦辣咸而论五味。东方属木,其色青,其味酸。醋既有味,当然也有气,那是一种淳淳的香气。只要进入山西,不管从哪个方向,立刻会感受到浓郁的醋香。在这里,醋还曾是财富的象征,旧时谈婚论嫁,没几大缸醋可不行,就像陕北缺水地区讲究水窖一样。三十多年前,我当兵去山西,刚下连队就听说过这样一则故事。鬼子进山了,一个颇有家财至少是小地主的主儿匆匆携家人往更深的深山逃命。几天后鬼子撤了,“小地主”回村,他的青砖大瓦房已被烧成了白地,来不及也无论如何搬不走的几缸醋当然更难幸免。“小地主”哭了,他捶胸顿足:“小日本鬼子,我日你祖宗!我的醋……”哭的不是房子倒是醋。我不信,这故事未免太过渲染。次日,逢我站岗。那是寒冬的清晨,四野寂静。一袭红色从远处款款而来,是位少女。她不时从红袄袄里取出揣得正热的瓶子喝上一口。近了我嗅出是醋。少女面色从容似做件平常的事,我却因少见多怪忍俊不禁,闹了人家个大红脸。我们连队驻扎清徐尧城。周遭土围子,居中一条街。每日黄昏,只要不是冷的不敢出门,男女老幼必在临街的门外吃晚饭。他们通常蹲在地上端一个大号的粗瓷碗,身旁搁瓶醋,时不时向盛满高粱面饸饹的碗里加醋搅拌,边吃边吆喝着唠家常,津津有味。当地主食是窝窝头、小米粥、粗粮。部队也无出其右。起初,我和所有的新兵一样咽不下,试着和老兵一样蘸醋吃却又是一番滋味,竟然能连吃好几个窝窝头。又记得有位战友的妻子来部队,自称坐月子时曾染上忌酸症,炊事班老兵偏不信,每顿饭单单在她的菜里放点醋,她非但未觉,倒吃醋成瘾。无怪乎旧军阀阎锡山的队伍中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山西老西,山西老西,爱哈(喝)醋,爱哈醋,缴枪不缴那怀(个),缴枪不缴那怀,醋葫芦,醋葫芦。”
  醋的源远流长可上溯至殷商,据传说,杜康酿酒时将酒糟浸在缸里,二十一天后的酉时开缸,他意外得到这种酸溜溜甜滋滋的汁水,杜康叫他“调味浆”,用作汤茶调料味道极好,联系到二十一日酉时,他将其定名为“醋”。醋的出生地在山西(有虞氏的地盘在今山西蒲阪一带),山西人因此好醋,民族融合能力;《诗经》中表达出的晋人之豪爽之细致,更是蕴涵着“醋”的品性。
  醋虽源于酒,但绝无酒的诸多害处。醋性一向鲜明,淡有淡的情致,浓有浓的滋味,它从不曲意迎合,埋没个性,或多或少,或有或无,其功效真切而实在。既然酒可以作为国家级的文化被研究,被推崇,醋为什么不行?我以为酒风不可长,醋风倒值得倡导绵延几千年矢志不渝。这样说似乎简单了点,沧海桑田什么不可以变呢?那么是因为醋的味道特别好?也不对。《隋书·酷吏传》里有话:“宁饮三升醋,不见崔弘度。”可见醋并非味美无比。或是因为食物结构的原因?也不尽然。其他省份吃粗杂粮的很多,未见嗜醋如山西者。我推想,也许山西水土中碱性物资含量过重,人们在饮食中需要酸这种东西去平抑分解它。想了这么多年也没有想出个结果,我仍在想……
  山西俗话说:“男人不吃醋感情不丰富,女人不吃醋家庭不和睦,小孩不吃醋学习不进步。”作为一种文化,醋是很值得研究的。饮食中官不分大小,民不分老幼,谁人不沾点酸味。日前,去战友家赴宴,进门便觉醋味浓郁,原来是其小孙儿感冒刚喝罢醋。席间,那小孙儿又在卫生间嚷嚷:“爷爷,快来闻呀!我拉的尿都有酸味。”其实,醋已不仅为山西人所好,也不仅为山西所有,它早已由黄土高原走向了全国。现代民谣说:“近二十年的历史看深圳,一百年的历史看上海,一千年的历史看北京,两千年的历史看陕西,而三千年的历史看山西。”诚如斯言。在绵绵延续的醋韵飘溢中,“走西口”那苍凉酸楚的小调,道出了山西人坚忍不拔的创业精神;成就霸业的晋国,体现出值得赞赏的

版权所有:荆门图书馆 鄂ICP备05012537号 鄂公网安备 42080202000282号     
地 址:荆门市双喜大道 tel:(0724)2366359 Fax:(0724)2366359
网站美工:荆门中小在线 网站美工服务:0724-233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