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荆门图书馆网站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手机图书馆 | 英文版
作家文库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自建资源 > 作家文库 > 作家文库

年是故乡浓

时间:2013-02-04 00:00     来源:     作者:徐娟    点击:

      在故乡,进了腊月的日子就像一段繁管急弦的催场锣鼓。家家户户的禾场里晒的,屋檐下吊的,婆姨们手脚忙活不停的,明里暗里铆着劲,合计着、攀比着的,是庄户人家一年里勤扒苦做的成果展。这就像装扮停当,即将粉墨登场的角儿,撑足了场面,作足了噱头,吊足了胃口,明明知道全是最老套的剧情,人们却依然翘首以待,乐在其中。

  在故乡,舂糍粑、切麻糖、磨豆腐是年终大戏里的几出重头戏,别小看了这些最寻常不过的案板功夫,这可是对庄户人家人缘、手艺、家境、勤勉的一次“权威评审”。舂糍粑是个技巧型和力量型相结合的活计,非常能体现睦邻友好、团结协作的精神。刚出笼的糯米饭倒进耸肩凹肚的青石臼里,三四个精壮的汉子各持一根碗口粗的捣棒绕臼而行,整齐划一地喊着“嗬嗬——嗨唷”的号子轮番捣向米团。石臼刚好能容下一根棒头,几只捣棒上下进出间,有着机械作业般协调和韵律,若是有人错了节奏乱捣一气就是名副其实的“捣乱”了!米饭的热气、香气和汉子们身上蒸发出来的汗气混合在一起,把不大的小山村撩动得一片热闹喧腾。每个农村出来的孩子可能都有着一段抢捣棒舔糍粑的芬芳记忆,纯手工打制的糍粑入口特别柔润、劲道,而且可以泡在清水里保存一个多月不散形不变味,这是现今的机械化产品无论如何精工细作也难以企及的。

制麻糖的功夫主要体现在“熬”糖上,跟打豆腐磨豆浆一样,都要制作者存了十二万分的虔诚和细致,小火慢煮,精挑细磨。制作过程的冗长、枯燥与麻糖的香脆、豆腐的嫩滑形成了绝好的对比。在家乡,熬得一手好糖和打得一手好豆腐的“能人”是备受青睐与尊崇的,基本上整个腊月里都要被挨家挨户请去帮忙,所谓的答谢可能不外乎一刀新腌好的腊肉,几斤家酿的米酒。实诚的庄稼人总是有求必应,不厌其烦,并不计较平白熬了多少夜,受了多少累。就这么任劳任怨地磨着,熬着,硬是把平淡如水的日子磨出了世情的香味,熬出了团圆的甜味。

  随着除夕夜团年饭爆竹的一声脆响,年的压轴大戏就铿锵登场了。故乡的年,是整个村子里的孩子打着自制的竹丝灯笼,挨家挨户拜“跑年”讨压岁钱的开心热闹;是每个初来乍到的客人,被主人家名为“喝茶”却端上一大碗荷包蛋肉丝面撑得人仰马翻的热情厚道;是踩着高跷、舞着龙灯、划着采莲船、赶着蚌壳精的踩街队伍在人群里掀起的一阵阵欢笑的涟漪;是每一个少小离乡老大回,与家乡对面相逢不相识的游子,在熟悉亲切的乡音乡情前一下子找回故土气息的百感交集……

  故乡的年,是旅程的站牌,是记忆的注脚,是梦想的加油站,是亲情的回音壁。你念或不念,年就在那里,不增不减,你回或不回,故乡就在那里,不来不去。

  (通联:京山县公安局)


版权所有:荆门图书馆 鄂ICP备05012537号 鄂公网安备 42080202000282号     
地 址:荆门市双喜大道 tel:(0724)2366359 Fax:(0724)2366359
网站美工:荆门中小在线 网站美工服务:0724-233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