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荆门图书馆网站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手机图书馆 | 英文版
作家文库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自建资源 > 作家文库 > 作家文库

古诗里的元宵节

时间:2013-02-25 00:00     来源:     作者:吴雅薇    点击:

     

  农历正月十五为上元灯节(俗称元宵节),“元”指月亮正圆,“宵”指夜晚,古称上元(又名元夜)。至于元宵节张灯结彩的习俗从何时开始却难以确切考证,一般认为是始自唐朝初年。

  唐代经过贞观之治以后,天下太平,朝野上下,自不免追求享乐。唐睿宗先天二年正月望日之夜,在福安门外,做“灯轮”,高二十丈,燃灯五万盏,竖银花火树,宫女千位,衣罗绮、曳绵绣、耀珠翠、施香粉,在灯轮下踏歌,欢乐之极。玄宗时,此风更甚;元宵前两夜京城弛贾禁;所谓“金吾不禁夜”,即是从此开始。

  元宵观花灯的热闹场面,可见于唐、宋代诗人雅士歌颂的诗词中。而元夜张灯之俗,虽创始于汉代,但却是唐朝时代开始热门起来;例如:诗人郭利的元宵诗“九陌连灯影,千门共月华;倾城出宝骑,匝路转香车”。李商隐的灯节诗:“月色灯光满帝都,香车宝辇隘通衢;身闲不赌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唐朝那时的帝王和妃嫔也都参与张灯和出游,所以唐人袁不约的长安之夜诗有云:“凤城连夜九门通,帝女皇妃出内宫;千乘宝车珠箔卷,万条银烛碧纱笼。歌声缓过青楼月,香气潜来紫陌风;长乐晓钟归骑后,遗簪洛翠满街中”。从这些诗描写的情景中,可见唐代人庆祝元宵节的盛况场面,不是现代人所能想象的。

  宋代继承唐代的遗风,元宵的盛况有过之而无不及。可从朱淑贞的元夜诗证明之:“月满今宵霄色澄,深沉帘幕管弦清;夸豪斗彩连仙馆,随翠遗珠满帝城。一派笑声和鼓吹,六街灯火乐升平;归禁漏余三四声,窗上梅花瘦影横”。宋代元宵张灯,就在汴京大内前,扎缚山棚,全部以彩绸结为山水,上面皆画着群仙的故事,左右以五色彩结文殊、普贤,分跨狮子、白象,各手指内,五道出水。水是用辘轳绞上灯架最高处,以木柜盛贮,逐时放下,如瀑布一样。同时又以草缚成龙形,用青暮色着,密置灯烛万盏,远远看去蜿蜒如双龙飞腾的形状。这种喷水活动布景及灯笼现在看来虽不足为奇,但在当时,却是一种新奇的玩意。大诗人辛弃疾曾有一阙咏元宵的盛况词:“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元代欢度元宵的场面,由丁鹤年的元夕诗可见一斑:“灯火楼台锦绣筵,谁家箫鼓夜喧天;光移星斗天愈近,影倒山河月正圆。金锁开关明似昼,铜壶传漏迥如年;五云不奏霓裳曲,空使扬州望眼穿”。

  迄于明代,天下一统,元宵灯色自然也铺张起来。瞿佑的观鳌山诗:“灯火元宵拥翠微,飞来海上是耶非;楼台夜识金银气,岭岫春回日月辉。龙伯国人乘钓去,水宫仙子步尘归;女娲立极多劳苦,不似东风锦绣围”。

  时至清代,元宵的热闹场面可以说达于顶点,不但灯式繁多,扎制精巧,而且增添了许多游艺节目,百艺杂陈,竞呈奇技。如放焰火、上演应景戏剧、赛灯之歌曲舞蹈等。赛花以及灯式巡行,除各式花灯外,还有舞火把、火球、火雨、锦云等。又有舞龙灯、打狮马等玩意。此外,还有元宵灯谜或展览古玩珍品等;所谓闹元宵,那真是热闹非凡!阮元有羊城灯市诗云:“海鳌云风巧玲珑,归德门前列彩屏,市火蛮宾余物力,丰年羊穗复仙灵。月能彻夜春光满,人似探花马未停;说是瀛洲双客到,书窗更有万灯春”。

  清代庆赏上元,较其他节日尤盛,有龙灯、舞狮、高跷、划龙船、太平车诸游戏。无论宫中宫外,全国上下,皆欢喜若狂,满街游人如织。入夜,则有成千上万的人群于楼前、广场舞灯,舞罢灯火又大放焰火、烟花等幻出“三国”、“西游”人物及民间故事等等,蔚为夜空之奇观。


版权所有:荆门图书馆 鄂ICP备05012537号 鄂公网安备 42080202000282号     
地 址:荆门市双喜大道 tel:(0724)2366359 Fax:(0724)2366359
网站美工:荆门中小在线 网站美工服务:0724-233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