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荆门图书馆网站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手机图书馆 | 英文版
作家文库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自建资源 > 作家文库 > 作家文库

漏电人初静 附录

时间:2008-09-04 00:00     来源:     作者:谭寿山    点击:

附录
我是谁 
编辑要求我向读者作一番自
  我介绍。我笑笑:连我自己
  都搞不清楚我是谁,那介绍岂
  不是镜中花、水中月?
我是谁?这样毫不留情地
问自己,似乎像禅的“直指本
心”,暴露自己的灵魂。虽然有
“逢被人知半日羞”的尴尬,然
“自家肠肚供端祥”,走自己的
路,管他呢,哪个背后不被人说? 
    我是谁?为了把自己搞清楚,我对着镜子审视自
己,不看不知道,原来竟是这般德性:身材不高,其貌不
扬。细瞧瞧,倒也五官端正,得体匀称,乍看还顺眼,长
看还舒服,是那种经看耐看之人。虽然两鬓现星,面容
憔悴,那不正是坎坷人生、饱经风霜的象征?更令我欣
慰的是,仍有一幅充满活力的身心。
    形体审视完毕,检点半生为人。正直、坦诚、豁达、
生性淳厚、忠恳,宁可人负我,不可我负人,倘若人负
我,便割席断交,绝不再虚与委蛇。交友待人,我有最大
的热忱与兴趣,无论大人小孩、男人女人、贩夫走卒、权
贵平民,君子之交淡如水。友谊重要,感情尤甚。只要
全部,讨厌零星。看不起欺心和撩拨,要求感情的真诚。
最看不起无信无情无义的宵小之徒,也不交重钱、重权
的势利小人。处世自信执着而不偏狭,热情大方而有节
制,外在谈笑风生,内在丰富深沉,于冷峻中蕴含着赤
诚之心。不会溜须拍马、向上高攀,也懒得和品味低的
人计较。在人际交往中虽然善意的表达往往会被人误
解,落得遗憾,然懂得人生的事事物物,有时未能刻意
求来,却又往往不经意获得,别人接纳是我的欢乐,别
人不接纳是我的无奈。于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将得失
怨恨一笑付之,无怨无争,一个人隐忍,一个人清明,人
间有种种可爱,又何妨处处关情。
    为人检点过后,探索为文之心。我一生对文学酷爱
却不大努力,深信写不出传世之作,做不了文人,只是
半生坎坷,心中积存太多的悲哀和欢乐,失去与获得,
荣耀和耻辱,尴尬和顺畅,希望与思索。于是我想通过
坦诚的内心独白倾诉自己,呼唤读者心灵的应和,让读
者通过人生的感受产生无限的联想,去省思和展望人
生。  
  
    我深知人生再轰轰烈烈,到头来还是“荒草一堆草
没了”,于是我追求那种诗意的淡泊、美丽的宁静,那种
无牵无挂的独来独往。每当夕阳西下,远望一抹残阳,
我常在大街上溜达一圈,然后看一场电影,以此来放松
疲乏的身心。我一生无甚嗜好,除了书还是书。有时也
“闷来桌前三杯酒,愁向窗下一曲歌”,很希望与推心置
腹的朋友友善地往来,更喜欢与自己的心灵对话。
    我得承认,当我在尽自已的本份时也有过抱怨,但
我始终未放弃对理想的追求,在寻求无心即我心之时
达到了视利禄功名如尘土的境界,只有在这时才领悟
到了人生真正的平和与自然,也才真正感受到了何谓
永远,何谓安宁……

吾将上下而求索
感谢《政协报》为政协委员开
辟“委员谈”与“谈委员”专
栏。“中岁为员难若初,只宜工
拙自家知”,检点自己,既无资
历也无经验,自然是不敢妄议
“谈委员”,至于“委员谈”,平心
而论,倒是愿言心志。
    少儿时,读屈原《离骚》还
有些迷迷惑惑,不知所云。年轻
正是报国时,上山下乡在农村
的我,能与政协有多少缘份?等
  到光荫荏苒,其时已过不惑之年,蒙人民厚爱当上政协
  委员,才真正悟到“路漫漫其修远兮”的艰巨。好在“闻
  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政协里多的是素心人,多的是
  良师益友。和这些少了利锁名缰铜臭味,多了“一枝一
  叶总关情”的忧国忧民的人相处,才真正领略刘禹锡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那种含而不露的豪情,实
  在获益非浅;然而当上委员是不易,当个好委员却更
  难。说白了,既然不能“回家卖红薯”,就得为民众说实
  话,办实事。于是我想,在这复杂的社会里只有按照社
  会明文颁布或约定俗成的各种法律规范、道德观念、伦
  理准则,尽心尽力地去完成自己的工作。
    我得承认,我绝非就是个正人君子,当我想尽委员
  的本份时,也曾有过犹豫,甚至还有逃避或摆脱这些名
  份的谋划。然而,最终还是摆脱不了为人的“知觉”和一
  份真的“责任感”。对于一个委员,他怎样看待和把握委
  员的职责,实际上反映了他的品格。
    夫今天下滔滔,不少人沉迷于官海财津,而我却干
  上了无名利的“委员”。范仲淹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
  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话语,说的是官与民,民
  与君之间心灵相通的事。做一个委员,他代表的不仅是
  他自己,还代表了与他心灵相通的人民大众。所以他必
  须有胆有识,言人所不能言,发人所不能发(当然不是
无目的的乱谈),以极其严肃的态度来表达深思熟虑、
十分可贵的思想见解。执着而不偏狭,激扬而又有节
制,于冷峻中保留赤子之心,在别人升火上温时又能泼
上几瓢冷水,这也许就是我时时感责任之重的原因。有
时候,我也有天真、稚嫩的心态,因为我祈求人间的清
明,期待人文的谐和,用我的真诚,爱心去爱可心之人,
去近可敬之士。现实中光明总是主流,真善美总是主
流,一个委员,应该以饱满的激情去义不容辞地讴歌这
个主流,从而呼唤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及
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增添奋进的力量;因为受“委托”于
人民,当然更要以针砭时弊,扶正压邪,激浊扬清为己
任,以深邃的洞察力,丰富的知识,敏锐的目光,深挚的
心思,剖析世态,大胆地去抨击、鞭挞那些有损于人民
利益的事物,并理解支持、关心、弘扬、光大真的美的善
的东西。为了人间一切最真实的美好吾将上下而求索。

留我一掬菩提的芬芳
当热心的读者问我,怎么好
久不见你的文章了?我笑
笑,是啊,有好一段时间不曾陷
入文字的忙碌之中了,想让太
累的身心静下来,做一些自己
想做的事,腾出一些时间会一
会想见的朋友,梳理一下积淤
许久的心事。然而当生活节奏
松缓下来的时候,才恍然发现,
人的一生若失去了太执着的爱
好和追求,生活中的美丽便会
在不经意中擦肩而过。正如一个赶路的旅人,无暇顾及
周围的景致,然一旦小憩,才发现路后的景致定有魅力
挽留自己的脚步。   
    在我以前的许多文章里,以及我直接或间接与读
者的交往中,我想我给人的印象应该是平和与善良的。
尽管在我的文章中毫不掩遮或者隐晦地披露过我以前
的周折与沧桑,我从没有把自已的胸怀想得那么博大,
更没有高远的境界,我只想用朴实的语言,向读者娓娓
道来那心中的平和以及寻求美的渴望。
    打从我写文章起,我一直在孜孜以求地抖落自己
的平实与散淡,我的文章之所以还能让人接受,我想是
缘于我做人的直率与真诚,尽管也有人批评,我也只是
笑笑。
    早有诗人喟叹“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人生太
匆匆、太短暂了,在当今世上,虽然不能像五柳先生那
般“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哉游哉,然放松一下自
己以获得一时半刻的轻松平衡,还是让人怡意的。
    生活中的劳顿、竞逐、困窘、浮躁、焦灼及种种压
力,使人希求身心的宁静,不然的话,人真的活得太累
太累了,何况如我一般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
    生而为人,不能只是争利逐物的动物,一个人既要
看到家中的柴米油盐和袋里的钱,更要关注身外的世
界,得凝视自己的心灵宇宙。一个人若是抛却了精神家
园,一生匆匆忙忙,劳劳碌碌,岂不是会留下很大的缺
憾吗?只有让心灵静下来,舒展开去,才能使心智宁静、
澄明。“一拍一呼还一笑,一人独钓一江春”,从而细品
慢嚼人生的妙趣与真谛,找回自己的真正生命,留我一
掬菩提的芬芳。

衘泥带得落花归
 ——谭寿山先生其人其文
       无名
在我看来,一篇即使较为成
功的作品,文学评论者也
还是可以找出诸如立意、题材、
修辞等许多方面的遗憾。文艺
研讨如果停留在分析某位作者
此一篇的长处彼一篇的欠缺,
固然会给作者启迪与鼓舞,然
大多数读者在意的也许并非作
者的写作合了某种理论,他们
偏重的是一种感悟和体认,而
这种认同和喜爱远已超越作品
本身,更多的在于作者的思想与人格魅力。
  谭先生常发表的是杂文、散文、随笔类,尤以杂文
影响最广。他的杂文把握时代脉搏,密切贴近生活,深
刻而有分寸,远胜于说教。他的散文清雅、高远、玲珑,
有语言和意境的双重美感,给人陶冶和回味。
    散文一般是真实的自我,而杂文也是有感才发,一
个世故圆熟的人,写不出美的散文和好的杂文。作者在
深层次暴露自己以感染、引导他人的时候,往往打着自
身经历的烙印。个人心路历程造就作者的人格,从而决
定其文章的品味,也所谓文章的特色。谭先生曾经有过
忧郁的童年和艰难的青年时代,风雨坎坷之后,中年感
悟。这就决定了他对社会有强烈的责任感、对需要帮助
的人常常寄予深厚的同情,而且更易于被美的东西感
动,更愿意享受自己心灵中最好的那一部分。他钟情古
典文学,而且颇有造诣,散文里常有诗词,杂文亦多有
典故,常常是信手拈来,恰如其分,而西方文化精髓也
潜移默化于他的认识观,开阔了他的视野,使他对生活
的理解更接近自然。他的文章最大的特点,往往是将显
微镜下看世界的认真与无私和美学诗意的浪漫与激情
结合起来移用到创作中,借助个人思维的顿悟与空灵,
阐述人生的价值、开掘生命的底蕴。 
我们不难在《看(宰相刘罗锅)说人才与奴才》、《也
说“当官的”》、《把握你的舌头》、《闲话做人》这些论说
客观周全的杂文里找寻到他解剖生活的勇气和坦诚。
当世俗所谓人生的成功走向他时,虽是迟了些,但毕竟
来了,而他的《戏谈“人走茶凉”》却是看得又清楚又淡
泊。在许多散文里,他告诉我们,人生最大的财富是生
命与健康,最大的幸福是平常心,要学会“走也烦恼”,
“享受悠闲”,更重要的是要以出世的精神,过入世的生
活……然而,随着年岁渐趋稳定,人伦、职业以及其它
许多定位把他重重叠叠包围住,即使他的心理保持有
少年的纯正和青年的勇气,也难免有中年的惆怅。《清
风明月说梦痕》、《天凉好个秋》都隐隐有这份凄清的调
子。青春是已不再,而宁静的夜晚能欣赏《缺月挂疏
桐》的影影绰绰,在《漏断人初静》时一杯清茗也能品出
美好的悠闲与淳厚,又何尝不是人生的一种安慰呢?
    从事文学事业的人向来注重人生飞扬的一面,而
忽视人生安稳的一面,正如青年人追求轰轰烈烈的成
功,而不肯脚踏实地地生活,其实后者是前者的底子,
人生的平和安稳是一种和谐,带着永恒的意味。谭先生
的文章往往远离浮躁与偏激,给人一种清明、和谐的美
感和触动。在一个变化甚快的时代,我们确实需要这样
一位底蕴深厚豁达的中年,用易感的心给我们描绘美,
用敏锐深刻的笔为我们揭示人生内涵。
    优秀的作品,总是与读者的心同频共震。追求完美
的青年、有过经历的中年、蓦然回首的老年都能在他的
文章里找到契合的支点,吸收所需的营养。另外他还以
讴歌美好情感表达出尊重女性的意识,赢得众多女性
读者的青睐,其读者群体的社会层次、文化内涵相当丰
富。
    我们今天探讨谭先生的文章,还该看到,一个为繁
忙公务、生活琐事劳心劳力的中年人,能在喧闹俗世中
固守自己心灵的一方净土,并在坚持自己理念的同时
引导人们有积极的人生,这是非常可贵的。社会的进步
并非仅是物资的丰富,而更重要的是公民文明程度的
提高,而这种跨越,就更需要多一些如谭先生一般的播
火者。

后记 
这本拙作付梓,时怀志忑不安,但也感谢好心友人
们的鼓励和怂恿,终于偿了出书之愿。
    本书文章大都是从近几年见诸报刊的两百多篇文
字中挑选出来,因为无闲暇细琢,匆忙粗糙在所难免,
何况本人才疏学浅,文不能入流,品不能上档,信手涂
鸦,胡诌乱凑出来,见笑见笑了。
    作为亦文亦政的人,我无刻意为文的必要,只是对
所见所闻有所思、有所想、憋不住,想在纸上一吐为快
而已。杂文虽然不能算是“投枪”、“匕首”,但不成不淡、
不酸不辣,臭豆腐一块,还是有人偏好;散文随笔虽不
能与大家媲美,但小家碧玉清新自然,自有人钟情。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几十年光景有多少能自己支
配,能在有限的时间干点自己想干的事,怨了,发发牢
骚;闷了,消遣消遣,只要有益健康和增添愉悦,爬格子
何乐而不为。   
    当今之世,本是文人的文人,争先恐后与文学“割
袍断义”、“赴洋下海”,追逐浮世的利禄和实惠。而我对
文学执著之心不减,守住心中的那一份率真,尽管较之
挥金如土的大款,可谓清贫,不会享受人生,但在忙乱
中能安妥自己的灵魂,在喧嚣浮躁中能寻找一份诗意
的宁静,享受一份水晶一样的孤独,品味清凉一般的乐
趣,精神上足够笑傲江湖了。
    愿这本小书能带给所有真挚关心我、支持我的朋
友们以快乐。厚爱与鞭策、真诚与友情将永远铭记。


 


版权所有:荆门图书馆 鄂ICP备05012537号 鄂公网安备 42080202000282号     
地 址:荆门市双喜大道 tel:(0724)2366359 Fax:(0724)2366359
网站美工:荆门中小在线 网站美工服务:0724-233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