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荆门图书馆网站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手机图书馆 | 英文版
作家文库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自建资源 > 作家文库 > 作家文库

漏断人初静 第一篇蓦然回首

时间:2008-09-02 00:00     来源:     作者:谭寿山    点击:

闲暇观山
    多年的机关生活,闲暇时,面对灼灼的城市红火,心坎波动甚少,只想静静地在山上独坐片刻,人来人往视而不见。万缘放下,只待入空。
    人说仁者爱山,智者爱水。我却是因城市的喧闹修炼就这般静寂的心境。
    山很静谧,远处苍茫显得神秘。这使我想起“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诗句来。这层层叠叠的山恋不论远近都有一种大呼大吸的开放感觉。清新的空气激活了我憔悴的心灵,似乎觉得人生享受才刚刚开始。可是,如生活无常,山也阴晴不定,才霞辉绵绵,忽而云遮雨幕,之后便是厚薄不匀的雾悄无声音地消失了。如梦如幻反使人怀疑起山的真实性来。当阳光穿梭雾层,山渐渐显现,人便恍然大悟:至静才能至纯,至纯才生和平之气。悠悠天地之间,身形俱消,人倒成为无所不在的宇宙的一部分。“我”都没有了,尘世
带来的烦恼又依附在何处?
    静过之后看四周,虽然一切依旧,然给人一种悲壮、沉雄、美丽、宗教的感觉,风在无边的林涛中和无尽
的落叶里轻微的摩挲,理与情的交叉,灵与肉的碰撞,阳刚与阴柔的交嬗,述说着种种人无法解脱的古老法
则。我枕着山峦的柔和温馨的心跳,合着林涛的脉博,不断正视自己的内心,解剖自己的灵魂,静静地感受一
种似乎从地心传来的空灵。
    面对山峦,我默默地坦露自己,坦露自己的真诚和虚伪……
    喧闹中独自求静是因为静中无利可言。这种无获之获才是天真的质朴和纯正。当你发现自己灵魂已摆
开羁绊,你怎能不悄悄地感谢生命。当一切思想远去,一切观念消失,一切欲望隐退,你怎能不为升腾的深层
次情感而彻悟。极目望去,没有人烟,没有俗世的嘈杂与喧闹,没有交易,没有伤恨,没有情缘乱胸断肠,独有眼前这一片清静无为的亘古沉寂,这悦目爽心的浑然天籁,不正是剥去伪装外衣后赤裸裸的一腔痴情?我像一个孩子流泪了,为自己,也为和自己一样的痴者……

感悟岁月
    秋夜,灯下独坐,掩卷长思,竞莫名其妙地感悟起往昔的日子。
    我成长的日子不是一帆风顺的。虽然不曾经历过怎样与岁月交换美好的青春,却频频感到了生活的焦灼和无奈。多少岁月就这样流逝了,童年、少年、青年,当生命带着几分惶惑进入人生初秋时,才蓦然发现,生命纯属一次性消费,流逝了不再回来。好多日子,命运之神总是信手翻云覆雨,让人安静不得,偶尔的奢望,大多
乍起乍落……记得一位诗人说,人生中走得最快的总是美好的时光,岁月如斯,知我罪我?
    华尔兹圆舞曲是最容易令我想到似水流年的,那起伏有致、波浪似缓慢流动的旋律,不就是昭示着我们
成长的岁月么?波峰浪谷,激昂悲抑,人前人后,台上台下,逝者如斯,仿佛一切都那么顺理成章,一切又都那
么轻轻地、不知不觉地掠过。
    三毛说过,岁月极美在于它的必然流逝,一如春花、秋月、夏日、冬雪。扪心自问,我的岁月“极美”么?
    白日里忙忙碌碌,偶日夜阑人静时,刻意地想听到自己“怦怦”的心跳,又不由哑然失笑.日子流水一般。
可这心却不能止啊!兴许,岁月从来就是如斯,生命也必然如此这般吧!回首来路,那过去的足迹虽然零乱,
可毕竟是自己走过来的脚印啊!
    往事升华后萦留心头,这是一种什么境界的美或丑,抑或喜抑或忧呢?或许这几者之间本来就没有什么
界限的,不过是凡尘俗世的我们对于已行走的岁月产生不同的应景心理和行为罢了。
    岁月如金,再也不能让它白白地流逝……
    于是,超然些吧,潇洒点儿,苍茫岁月中做一个从容而真实的自我。

病榻遐思
    睡在白色的床单上,望着白色的墙壁和戴着白色帽子、穿着白色外衣的医生,我的大脑更是一片白色的空空荡荡。两眼盯着一滴一滴的棕红色液体,努力想从中捕捉到什么,却什么也捕捉不到,脑海中似乎只有一个念头,让这该死的病魔快走吧,让难以忍受的疼痛快消失吧,什么荣誉、金钱、地位、恩恩怨怨、是是非非都统统地见鬼去,一切名利、毁誉、失意、怨绪都显得微不足道,内心深处似乎只有一种呐喊:快好起来。人啊,也许只有在这种时候才真正懂得生命可贵得可以胜过一切身外之物,只有躺在病床上才有足够的时间去思索生活的真谛。这时候,远离了社会的喧嚣与浮躁,远离了男女间的纠葛与较真,心境慢慢平和了,情绪逐渐回落了,许多不理解的事情慢慢开始理解了,看不穿想不开的事情,也看得穿想得开了。理解了一切,也看清了自己,似乎更加成熟了,更加深刻了。这时,我还想到了母亲和岳父病中和死去的情景,想到了孔子的“未知生,焉知死”,老子的“吾有大患,及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还想到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诗句。一旦想到生命的过程,想到衰老和死亡的自然规律,心中涌起的是更深沉的冲动。衰老是生命发展无法挣脱的自然法则,最终联结黄叶飘零的墓地,到那时所有的热情、所有未酬的渴望、有声有色的一切,都将化作遗憾被窒息在沉寂中。不知谁说过,“乞丐不能主观缩短与衰老的距离,峨冠博带的帝王将相也无可奈何与其疏远”,生命与健康是人类共有的永恒主题。
    健康的生命,伟岸的身躯,优美的胴体,黝黑的、白洁的、光润富有弹性的皮肤,鲜红的血液,清静的双眸,花瓣一样的嘴唇,黑亮的头发,睿智的大脑等等,都无法超越肉体和精神的双重衰老。生老病死虽然人人都
要走过,但未必所有的人都能领略生命的真谛。生命的活力是先天均等的给予,而焕发和开掘的毅力则依赖
于自己,所有的成就和造诣,只是人生最高境界的铺垫和准备,不保证病老之年的充实和富有。人生之旅的无
常经历过了,形形色色的大苦大难、大悲大喜也品味过了,痛苦的逆境和甜美的欣喜也体验过了,还有什么看
不穿、想不透的呢?好在我一生没有学会防范和出击的技巧,也没有精于世故的圆滑,更没有像教父那样的老
谋深算,有的只是洞观透彻之后的沉稳和宁静,一种超然的大度与宽容,不流俗、不媚俗,摒弃虚假和伪饰,不
再盲目浮躁,心如幽深的山谷,“淡茶一杯品世味,晓日清光伴小窗”,返入大朴大真之境。
    病房里,有守护在床边的亲人和朋友的呼吸,还有他们送来的鲜花的香气,我感受到了这种朴素真实深
切的关怀。人在生病时,一个浅浅的爱的表示,一句温柔体贴的话语,一个淡淡的关怀,一个无声胜有声的注
目,都使人感动和知足。我觉得人间最大的损失是真性的丧失,剩下功利的追逐和虚伪的人情,如要找回人间
的真诚情谊,必须做到人格上的超拔,摆脱俗世荣利,而唯有当人与人之间能用真诚相处时,世间才会美好。
“人间自有真情在,真情永远伴你我”。何不丢开累人的假面具,像一个真人一样,自自然然、坦坦荡荡地
生活呢。可是,人毕竟是一个复杂的动物,当生病的时候想到生命,痊愈的时候又什么都争,却极少想到生
命。人啊人!然不论如何,当我们在精神家园中疲倦的时候,当我们在生活的漩涡中劳顿的时候,能生一场病,忙里偷闲,静思自己的过去和将来,又岂不是乐事?这时,没有拥挤的人潮与你争夺,没有现实的价值观念向你催逼,使你有机会在孤独之中,冷静旁观那扰攘的人间和也曾在其中扰攘过的自己。于是,一切俗欲立刻冷却,沾染上尘垢的心灵也能在远离尘嚣的清冷和孤独之中得到彻底的清凉与洗涤,恢复清醒与澄明。这清醒与澄明的灵心,无物欲、无私念,能够重新看到世界原有的美好静谧和人与人之间的真诚,这时你还会对天然与纯朴之美的欣赏和对生死、有无的概念有更深一层的体认,对人间成败、人生价值有更高的认识。
    这时我才体味“无欲无求无忧郁,海阔天空一沙鸥”的真正底韵。人的身心需要安宁与休憩,特别如我
一般的中年,倘若在沉静反思中能找到真实的自我,于身外之物无欲无求,超然豁达,那么只要拥有健康与生
命,心中就该有一片瓦蓝瓦蓝的天空……

透视生命
    今年不时接到一些同辈友人病故的消息,不由得有些沉重和怅然。有的长期抱病,一朝仙逝,多在意料之中;有的身体一向很好,不知怎的不几日便下了病危通知;有的生龙活虎,谈笑风声,怎么说走就走了。难道真如体伯纳瑞所说的那样:“死亡,让我们了解人的虚弱的肉体,是多么地不堪一击”。不知是谁说过,“只有死最真实”,想起那些回归尘土的人,我禁不住去思索这生与死的问题。
    古往今来,哲人们无不争相探讨“生”与“死”。从儒家的“未知生,焉知死”、“存,吾顺也;殁,吾宁也”到道家的“死生,命也”、“生死为一体”的看法以及墨家的“明鬼,节葬”等等,无不都是在生与死的问题上求索。有的希望通过身心锻炼来延年益寿,有的隐于深山老林,青灯黄卷,潜心佛事,超脱死亡;有的超越死亡,主要通过“立德、立功、立言”的途径来达到。“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说到本质,生与死表面看来截然不同,然实际上则为一体,从“生”到“死”都是从无到无。人有生之念头,生之感受,生之追求,必然产生死之念头,死之感受,死之悲哀。毫无疑问,历史上无论寿命多长的寿星,无论采取什么长生之道,最终都无一例外地死了。谁也不能“齐宇宙”,不论是皇家豪富,还是平民穷人,男人女人,所谓“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只不过是一种美好而单纯的祝愿罢了。
    人的生命都不过只有“三天”而已,即“昨天、今天、明天”。昨天如水,逝而难返;今天虽生,却正在滑走;明天在望,来之即逝。据说,夏威夷岛上的学生,上课前要反复祈祷念诵这三天,以为自警。“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所以生与死之间,无绝然的堑障,无规范秩序,也许你今日送他,明日亦有人送你;或许今日黑发人送白发人,明日却是白发人送黑发人,而更多的新生命又一个个生出来。正如“离离原上草”,衰了又荣,荣了又衰,又如冉冉红日,升了又落,落了又生,再如悠悠白云,散了又聚,聚了又散,“聚散中有你,聚散中有我,你我都是生命的匆匆过客”。死者死了,生者还要活下去,路总要延伸,于是扰人心碎的哀乐飘然而去,明亮欢快的乐曲又翩翩而来,带着几分亢奋、几分梦幻、几分温馨,在生与死、瞬间与永恒的道路中继续忙,继续累,继续看,继续想。历史就是这样,生生死死,死死生生。    “人世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如果没有死亡,人类就不会有延续生命本能的强烈需求,就不会有生存空间和生存条件的激烈竞争,就不会有光阴过隙、生命短促的紧迫感,就不会有生命之美、自然之美、世界之美的真切感受。然而,倘若世人都能意识到大家都要在生命的尽头相聚时,人世间就无如此倾诈纷争和苦难喧嚣了。既然,人生在世,都难免一死,就应该正确对待。生之始也就是死之始,生命的过程也就是走向死亡的过程,它既是缠绕人类纯洁心智的古老梦魇,也是一首蕴含着神秘启悟的生命之歌。生固未可喜,死亦不必悲,生死关头,无常迅速,旦夕之间,或许可能死,或许可能病。正因为人生无常,生者就必须要更加倍努力地追求生时的价值,病了就让他病好了,死就让他死吧。老也好,病好也,死也好,生时就一心一意想到生,不要让死的念头来干扰自己对生存的追求,自自然然地活着,脚踏实地地生活,为实现自己存在的价值而努力,不求壮观,但求丰富饱满。
    “少年妄想今除尽,但爱清樽浸晚霞”(陆游诗)。日本有一武僧,在战斗绝境时,面对美丽的樱花,还赋诗
一首曰:“樱花美且绮,应悔无痕迹,来春忽过此,古寺深雪里”。遇生则生,遇死则死,遇病则病,而又不随生死,不计病老,生死两相忘,此虽人之大解脱,然不可消极地顺其自然,因为“上帝”一般都愿意帮助肯于奋斗的人,而不肯轻易赐福于无为者。歌德有句名言:“生活在理想的世界就是要把不能的东西当作仿佛可能的东
西来处理”。生命是宝贵的,智者重生乐生,看得透,想得开,提得起,放得下,用逆向思维、多值思维的方法,在有限的生命岁月,热爱生命,创造更多更高的人生价值,使生命更有意义,不枉来世走一趟。

春节夜思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 暖入屠苏”,新春佳节的夜里,零星断续的鞭炮声、不远处的卡拉0K音乐声、麻将声、说笑声让人难以宁静。于是,我来到阳台,看万家灯火,梳理已扰乱了的思绪……
    记得小时春节一旦来临,大人们总是忙忙碌碌,到处奔波寻求年关需要的物品;似乎又急、又怕、又烦。我呢,见大人囊中羞涩,不敢有任何奢望,从吃团年饭、守岁到新年各家串门的拜年,想看、想听、想置身于那热闹的场面中,然又不敢看、不敢想与自己那相似非似的东西,大有“近佳节更怯,不敢看闹景”之情。人家过年,我思远心乱,人皆其乐,而我独愈增忧,“途茫愈觉世事艰,钱少更知生活难”的心境是有些人体味不出来的。就是这样过了一年又一年,虽然穷一些,酸一点,倒也过得古朴、安然、轻松、愉快,一家人以团圆为主,哪怕在一起喝一杯热茶,心里头也是暖和的、休闲的、喜庆的。即使是初一到十五的拜年对尊辈上长,只需登门拜望,说几句恭喜话就算拜年了,没有丝毫的虚伪应酬和铜臭的势利。可如今,等自己成了人夫、人父时,年关成了吃喝大忙季节。社会上的既请吃、又吃请,吃了这家吃那家,吃了同学吃战友,把人忙累了,把人吃累了。有人发誓说明年戳我一刀也再不忙年货,然而到了来年又开始忙碌,还是照样吃醉。拜个年吧,人到礼不到不行,礼轻了不行。连小孩都会“恭喜发财,红包拿来”、“拜年拜年,压岁钱上前”,年越过越难过。多少家庭怕过年,更有甚者,“逢年过节家家赌”,老老少少,几代同桌,“掷骰子”夜以继日,“砌方城”通宵达旦,输赢成百上千的,玩得不欢而散的,花了钱、花了时间、花了精力却换来了劳累和烦恼,何苦来?如果说时代在进步,而过年仍积淀于古老传统不良习俗中,那岂不是一种倒退?好在如今有识之士已在进行探索和改革,如电话拜年、明信片拜年、广告拜年、点歌拜年、电视拜年,又如“年关家务劳动社会化”,街头食摊饭店,加工代劳等都在悄然兴起。
    “轰”的一声,不知是谁家的孩子朝天放出了礼花,透过礼花,我在想,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必将引起
人们精神世界的深层次变化。平平淡淡过年,轻轻松松生活,诚诚实实赚钱,轰轰烈烈创业,不久的新年仍将
是“相识无多语,年新德又新”。

春节断想
    时间过得真快,又是一年春节到。不知是由于人已过知天命之年的缘故,还是由于生活的磨练,对年的喜悦情怀已逐渐消失,不再走家串户揖手道福讨个吉祥,不再逛大街看热闹寻个刺激,只想有一个宁静的心境,在祥和中得到一点温馨,安逸地度过不想过又得过,过不过都可以的年。静寂的夜被零星的鞭炮声敲碎,我漫步在梧桐树下,踏着飘飘而下的落叶,不由地想起“梧桐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词句来,心里也不免有萧瑟之感,沿着象山大道慢慢地走着,任飘零的思绪在寒风中扩散。
    如今的年早已失去了古朴的情韵,许多人尽管希图用各种各样的办法来卸却平时工作的重负,如投身于“砌长城”或“拖拉机”等无聊的游戏中难以自拔,然没有人可以摆脱精神上莫名的无奈和孤独。“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人是需要交往的,在交往中可以体验到因感情的沟通、彼此思想交流所带来的有益启示。但有时也会孤独和需要孤独。孤独是一种境界,在孤独中人能够在更高层面上确定自我,认识自我。“古来圣贤皆寂寞”,每个人都有只想一个人呆一会儿的时候,哪怕与最亲爱的人相处时,也需要有一个独自的个人空间和心理空间。把孤独当做人生一种境界来追求,在中国可能要数老子和庄子,尽管老庄要人们绝尘去世、遗世而独立的主张不十分可取,但要宁静、守拙、无为而无不为则正是守住了本心,持有真心,而不会为欲所淹没,沉沦于日常的营蝇苟且之中。孤独是一副清醒剂,它能使你从俗务缠身中超脱出来,认识到自身生活的基本事实。人只有在孤独中自我制造欢乐,在单调中制造充实,使有限的生命最大限度地保持其特殊的张力,人生便有所依托,便有美丽的风景。
    夜已深了,冷清的人行道上迎面走来几对醉后的男女,他们全然不顾路人的眼神,一会儿嘴里喃喃有词,一会儿相互嬉笑,仿佛天地间只有他们自己是真实的存在。望着他们,想到人生大抵也就是在醉与非醉、似醒非醒中度过才能超然物外,也才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淡泊静处,不以为苦。恍然入梦,谛听深处的吟唱,如水中望月,雾里看花,既虚幻又真实。“是醒是醉人莫测,非梦非觉中了然”。处半醒半醉之间,处非梦非觉之间,处惊而不乱,处宠而不惊,在现实与虚幻之间,空灵平和,悠然淡远。
    在这样的沉思中,我理解并感悟了许多,当你经历了红尘中利欲的诱惑后,你会发现一些不可思议的力
量,你会感到自己出奇的冷静,仿佛一切都顺其自然,觉得心静如水。生活本来是紊乱多于和谐、痛苦多于幸
福、不安多于宁静、渴求多于满足。正因为如此,人们才有对美好的向往,对理想的追求,在品尝生活的酸甜苦
辣,领略生活的深刻和丰富后,才会产生对生命执著的热爱。人根本不必为生活中的烦恼而烦恼,而是应在内
心寻找一种心理上的平衡,没有外在和内在的压力超脱,不就获得了自由与轻松吗?人生不如意常八九。在这静静的、默默的沉思中,我感到一切名利、毁誉、失意、悔怨都显得微不足道。好好过自己的日子、养好自己的身体,追求心灵的自由,一切让它来也自然,去也自然,不刻意追求身外之物,逍逍遥遥大大咧咧走自己的路,永远有属于自己的日子。

情溢古城夜
    盛夏的傍晚,我耐不住烦躁,信步来到西宝山上的岚光阁,寻求一点宁静。站在凉风习习的岚光阁上鸟瞰灯火通明的古城,夜景尽收眼底,令人感到心旷神怡。
    古城的夜,真美。居高临下俯视,身边雾气氤氲,似有置身天国之感。功利荣辱忘得一干二净,人生境界似乎得到了提升和净化。
    回忆过去,眼底下的古城,多数地段曾经是一片荒凉,当时,几条小街小巷,人稀车少,冷冷清清。如今,高楼大厦,鳞次栉比,把整个山城挤得紧紧巴巴,难得穿透一丝凉风。我不时眺望天上闪烁的繁星,地上流金溢
彩的灯光,顿感夏夜古城格外美。
    正当我沉醉在夜景之中,忽听年轻人吆喝:“喂,到文化宫去,那里才是观赏古城夜景的地方。”不知不觉
的,我跟着一群踌躇满志的年轻人来到文化宫“卡拉OK”舞厅。迷人的舞曲,山城姑娘轻盈的舞姿,把我引向一个富有神韵的艺术世界。这时,我真想在舞曲中追回我失去的年华,寻找那本该属于我的位置。
    人,为何不能活得愉快一些?让一天的疲乏,心中的烦恼,在温柔的舞曲中,娴熟的舞步里,闪烁的光环
下,得到解脱。我漫步“卡拉0K”音乐茶座前,只见一些年轻人在甜美、缠绵而又火热的情歌中细细地品尝
龙泉啤酒、中华可乐,那龙泉水的甜蜜与古城的风情浑然一体,真能痴你三分,把你醉倒。
    古城的夏夜虽热,可当你徜徉在街上,却让人感觉不到烦热的气息。街道两旁的夜餐摊铺,香喷喷的,让
人垂涎欲滴。年轻漂亮的女招待远远一见客人,便会送去一个甜蜜的微笑,抛给一片问候的热情。古城的夜,年轻人真多,一群群,一对对,喁喁私语,柔情蜜意,如痴如醉。古城的夜,十分静谧,劳累了一天的人们枕着美丽的山城,吹着山谷的夜风,安然入睡,睡得是那样的甜美。

长湖一片情
    每当我散步在街头,游览古城的风采时,便触动下乡之情,想起关心过我的婶子大娘、小叔老伯、泥里水里相处过的伙伴以及农田青苗、湖畔乡径,真有些“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我下乡的地方在长湖畔。长湖,既长又宽又深,一年四季绿黝黝的,一些村庄偎湖绕畔,是鱼米之乡。
    当“沾衣欲湿杏花雨"的季节来临,我与伙伴们在湖畔放牛,常在成荫的绿柳中,丛丛的芦苇里偷闲。在“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季节里,我们则在湖里游泳,浅滩上摸鱼,捞猪草,有时驾一叶小舟,追风踏浪,寻菱采
荷。每当丰收季节,秋实月圆的夜晚,我与乡民们送粮后便在湖畔听风吹荷花,观点点渔火,皎洁的月光洒在
湖面上,朦朦胧胧、鳞光闪闪,是一种缥缈静谧的享受。
    一个人只有温饱之后,无谋生之虑,才有闲功夫去欣赏悠闲美和去思量恋情的细腻,而那时已失去自由的我能有这份闲情去品尝长湖的风采,我想除了用长湖洗愁外,也只是苦中寻乐。
    作为下乡知识青年,在农村那个广阔天地里滚打摸爬五个年头的我,虽然事过境迁,物换星移,那整人的年代虽早已在个人的记忆中化为历史,但当人到鬓霜呈现时,仍有嚼橄榄似淡淡的回味。
    那时我还不到二十岁,一顶小“三家村”帽子扣着,一下子便成了不可接触的贱民,人们都像害怕瘟疫似
地避开我。虽然美其名曰教育,其实多少有些残忍。
    当那种被社会抛弃的隔绝感在心中郁结承受不住时,我得到了长湖畔乡民们的抚慰,那时,不知是为渲泄心中的苦闷,还是为寻求一种解脱,我唯一的喜好就是与乡民们一起劳作,他们忠厚、纯朴、善良的美德,诙谐风趣和朴实的语言,给我实实在在的亲近,至少使我在绝望的生活里得以看到人间仍有温馨和同情,增添了敢于生存下来的勇气。于是,当有人在忙于火热的斗争时,我在享受着“教几个小小蒙童”的简朴生活和“卧
读陶诗未终卷,又乘微雨去锄瓜”的乐趣,体尝着“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的纯真友谊。至今想来,我从内心里感激那些在我危难之时与我同甘共苦的友人,真心实意关心、帮助、爱护过我的老乡农民。
    人与人之间本该相携相助,相亲相近,所以在我生活中每当遇到坎坎坷坷时,我便会坐在山峦上遥望长湖,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寄去一片思恋,以慰下乡之情。

我心中的歌
    黄昏,华灯初上,与友人们相聚,他们提出每人必唱一首歌。我笑笑未作可否。因为人都有癖,由癖生性,由性见情,只要不是怪癖无害于自身与社会,自当不必非议。如今的我大抵是因年岁渐长,只是喜欢哼歌而已,虽然年少时也曾引吭高歌过。哼歌,发于喉而不出于口,嗓已动而唇未启,无伤大雅,自得其乐。然今晚不同,
我不忍拂了友人们的兴致,答应听听再说,可静下心来一想,又不禁哑然失笑。
    数十个春秋,虽然哼过不少歌,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至今仍珍藏在心中的也只有那么几首。是啊,谁个心中没有几首歌呢,只是不愿暴露而已。
    在我记忆的深处,有一首深情的歌——《草原之夜》。知青的岁月,这首歌曾风靡一时,如今虽已人到中
年,一想起它,仍叫人情粘肺腑,意动肝肠。年轻时的欢乐与眷恋,忧伤与惆怅,追求与奋斗,好像都历历在目,使人沉醉,使人遐想,使人不由自主地微笑着进入梦幻般的境界。
    或许是我这一生得到的爱太少,未曾品尝过相恋相思的滋味,所以只要一听到徐小凤那首深沉而含蓄的寄托思恋感情的《明月千里寄相思》,心中就会油然升起一种优柔、缠绵的感觉。仿佛有谁在向我诉说那种“剪不断,理还乱,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的莫名其妙的情感。其实我却无实在的相思可寄,然而只要偶有机会,我就喜欢听它,喜欢点唱它。也许这共鸣仅缘于一个中年的人对未曾得到过的美好感情的无边向往和那种铭心刻骨的惆怅。生命是美的,却也会伴随某种无奈的凄凉。漫漫人生路上,你可能写不成你辉煌的名字,也难寻觅那份永恒的爱情,可是你不能没有真正的友情。当与友人们高唱《友谊地久天长》的时候,我的心纯净得没有一丝杂质。人世间升沉百态,荣悴多端,到头来都不过是过眼云烟,而唯有真诚的友谊,才会地久天长。孤独人生路上,谁不需要肝胆相照,激励慰籍?谁不需要患难与共,风雨同舟?谁不需要永不崩溃的精神支柱?倘若你深尝过友谊的醇味,那便会一辈子都忘不了它的真挚与温馨。茫茫人海中,真正的友谊难寻又难得,若寻到了请你珍惜……
    我希望夜深人静时能哼一曲心爱的歌,于沉思反省中找到那个返朴归真了的自我或者是一段魂牵梦绕过的情感或者是一种叫人感动的友情。如此,对自己有了交待,亦对生命能作交待了。
    人生实在是欢乐与忧伤穿挂起来的岁月。一个人,在沐浴了太多的风雨,历经了太多的坎坷之后,心中还
能有爱,还能有歌,这无论如何也算是一首深沉悠远的乐曲吧,任谁来听来唱都要感动的。谁说不是呢?

清风明月说梦痕
    天凉了,人也睡静,大千世界已沉没于柔美的梦中。而我独坐在书桌旁,面对南窗,让人生世事在脑海千百次萦回。我曾怀疑偌大个世界是否只有我一人在作无可奈何的深思。在我看来,人生世事真是一道永远无法破解的谜。
    岁月悠悠,生命的几十个年轮就在这斗转星移中悄然滑过。蓦然回首,才发现人生舞台的序幕似乎在混沌中拉开又在混沌中缓缓降落。我们都情愿不情愿地扮演着属于不属于自己的角色。几十个春秋,弹指一挥间。青春岁月的美妙之处还未来得及细细品味,又似乎进入了一个梦境。许多宏伟计划还未来得及实施,就这样进入了秋天,真是“少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青春离我而去,只留下一片苍白,一缕惆怅。
    于是,我把情感寄托在梦中,让感情进入缤纷多彩的梦中,即使只有片刻的美丽,短暂的诱惑。有人说,梦
属于花季的少男少女,似你已进入秋天的人还怎能有梦?我笑笑。一个人,当他面对现实而无回天之术,面对无奈而又无可奈何时,独自静坐,让心中那千百种交错的情感静静地穿过了辽阔浩渺的时空,他便会觉得
适意和脱俗。
    难道真的是人生如梦,梦若人生?我想这万花筒般的世界里,每个人有自己的梦,每个人都为他(她)的梦而忙碌着。人就是这样矛盾。有时当我看到周围的人在追逐着欢笑、追逐着享受,在暗淡的彩光中旋转着舞步,在杯盘交错中买醉,心里想着这种生活又怎么能填满精神的空虚呢?有时我也曾“偷得浮生半日闲”,想将心灵的迷茫、惆怅、沉甸甸的心绪排遣,或听一段小夜曲,在幽美的旋律中编织美丽的回忆;或静坐在黄昏的余辉里读一段唐诗宋词,憧憬那醉人心怀的梦境。有时会哑然失笑。有时也想,是一个白痴多好。也不会去管梦不梦的话了。
    人到中年,告别了童稚与天真,告别了浮躁与激愤,多了几分干练和老成,添了几许深沉和宁静,似乎经历了许多,看透了许多,可又对许多感到迷惑。曾得到的即使自己好好珍惜,最终往往不能真正拥有。为了这曾经得到抑或是不曾得到但努力过、奋斗过、流过泪、流过血的一切,中年的我奉献着自己的一片执着和真诚。
    然而,时间不会对任何一个人专情。当人还完全浸润在自己的多情里,以至于认为其多情可以更改亘古不变的规律而信任自己的多情时,时间却正在无情地冷眼相看。人并非不知道江山易改的道理,也熟读过沧海桑田的故事,可一旦面对繁华似锦的世界又忍不住要去争取、去唱和,仍然有那么一丝憧憬……
    谁都知,没有永恒不变的爱,而人们仍然在爱;也不会有永驻的花容,而人们都爱美丽。人啊,就是这样
一代一代地,将许多知其不可而为的情托付在不可托付的情事上。
    当一切成为过去时,才明白过去的一切正随时间的流逝化作一片永恒。当品味着记忆的梦痕、温馨、美好和艰辛时,人们才开始真正懂得“坦然接受生活的必然和偶然才是生命的悠然自得”的含义。茫茫人生,总在忙个不停;苍茫世界,瞬息就会气象更新。要不又如何反沧桑说给少年听?浪涛卷不尽千古风流。我们又何妨不去寻找自己的所在,使理想不再只是缥缈虚幻,现实才是真的人生。

闲情雅趣觅充实
    年关中,闲暇无事,细观悬挂壁上友人送来的字画,心情不由得悠然愉悦,似乎进入清凉世界,无欲无争,神情畅快而无所求。
    千百年来,虽然朝代几经更迭,人世几经沧桑,然在闲情雅趣中寻觅充实者大有人在,自娱自悦,其乐无穷。
    何谓闲?古人云:心无弛猎之劳,身无牵臂之役,逃俗避名,顺时安处,曰闲。而真正的闲,已非徒尸肉食,无所事事之谓。闲情雅趣,有闲才生情,情雅才有趣。情趣是“情"和“趣”的化合物,闲雅是“情趣”的添加剂。合理利用闲暇,培养雅趣,可以“养性”,可以“悦心”,可以“怡生安寿”。
    然而,我们有许多人在生活中却缺少闲情雅趣,有的将“情”束缚、封闭,有的将“趣”在闲中以无聊的方式打发,情不真,趣不雅,最后还是觉得“活得太累”。活得太累不外乎是:有的精神负荷太重,瞻前顾后;有的把身外之物看得太真,一生追名逐利;有的过于迁就忍受世俗和舆论的压力;有的过于看别人的眼色生活,过于折磨自己,过于与自己过不去;有的过于认真,过于计较个人得失;有的在情感和理性之间太偏执于理性,太
在乎自身之外的评价,致使“形象”、“舆论”时时管束自己,不敢将丰富的情感流露和渲泄。“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情若贫瘠,趣岂不枯?一个人生活中缺乏情趣,那实在是太累了。
    古代人尚能在为生存事务劳作后,不时热衷于轻捷散放的闲暇生活,或“墨戏自娱”,或“花草为伴”,或
“弈趣忘忧”,或“小鼎长泉,清茗悠韵”,或“岁寒三友,盆院叶澄”,或“诗情画意,鉴赏书论”,或“印林逸况,求碑致雅”,或“嗜币集趣,博采珍玩”等等,栖情物外,悠然淡适。难怪庄子的“任性灵,却尘累,超物象”的思想深受古人推崇。居则家石花竹,诗风棋书,清流酬唱,行则披壑中阅,游戏平旬;濯清流以钓红鲤,坐茂林而观佳夕;含笑咀华,识度闲放,忘情于珍猎之抱,畅志于清旷之乡。以此而自娱,风雅而自任,对生活中的余闲,投诸充实的心机,渴求高雅与风致,攫取令人动心荡情的实在的快乐。
    人皆有厌倦生活之时,也有因受打击挫折或生病失意而觉得苟活无意思时。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生活下去,当度过一段心绪低潮后,仍会觉得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人不可能每天都快乐,但却可希望自己不快时有自己的爱好或活动可寄托忧愁,化解悲伤,把灰暗的心情转变为轻快与光明。热情地尝试各种具体的闲情形式,将身心渗入岁月的每个空间,品享东方情调的优雅和瑰丽。
    人的性灵陶冶,在于利用闲暇时光去对美好事物进行欣赏而得到高格调的生活情趣。“任性灵而直往,保无闲以得闲”。高格调生活情趣大抵就是闲情雅趣的极致。有人说,极致就是“忘情”,然“忘情”绝不是“无
情”、“忘形”、“发疯”,它是以不违反伦理道德或法律约束为前提,以卓然豁达的心怀,避居蕉阴,不受迎送之劳。“偷得浮生半日闲”,以忘却世间一切纷忧、是非、恩怨和得失,心境平和地在闲情中返朴归真,在雅趣中复苏童心,以忘却人生的无奈、苦涩、单调和黯淡,在闲雅中找回自信、甘甜和温馨,在情趣中品尝人生的至真至醇至美,从而真正达到陶冶性情、享受人生情趣的目的。

塑造你美好的的心境
    几天会议后,总觉得应该在外走一走,或许能给自己一成不变的生活带来一丝儿色彩,于是与几位友人相邀一同登山观景。遗憾的是再也没有年青时代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心境了,心底竟然有些涩的味道,真是说不清、道不明。
    好在今年春节后天公作美,一直天晴日暖,空气也格外的清新宜人。春开始复苏了,又在着手营造万紫千红一朝开的美丽。顺着台阶一步一步往上登,总觉得上面的游客是踩着自己的头上去的,迎面的山峦也不由自主地加大自己的负荷,感觉竟怪怪的。到了岚光阁,我真想在阁顶上照一张相,想塑造自己高大的形象,尽管我知道自己卑微渺小,但我要的是这份心境……
    登上岚光阁后,真是“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在山上可以俯瞰朝霞落日,感受天地广阔的景象,可以
大声地喊叫,可以遐想秦皇汉武以及历代王朝的兴衰,世间男男女女的恩恩爱爱,人间的悲欢离合。然而过去
的都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此刻能拥有这份豁然开朗的心境。难得超凡脱俗啊!回温年少时的梦,难得在这纷杂尘事的人世间,感受这份来自上天的恩赐。
    人活在世上前有古人后有来者都会发出“做人难,难做人,活着累”的感叹,说穿了,这只是我们缺乏塑造
自己的心境。受伤时,大家不约而同地寻找自己小小的空间,细心地编织一只又一只的网,困着自己,累着自
己,那么此时你何不塑造一份美好轻松的心境,不为别人,为自己。
    当你被上司“剋”一顿时,何不想想他被他的上司所剋的情景;当你对着镜子为自己不漂亮而发愁时,何不想想自己就是那个白雪公主;当你为工作所困,为柴米油盐发愁时,何不想想“天生我才必有用”,自己也有金榜题名时,也会有美味佳肴。或许这是掩饰,是自欺欺人,但这也是令人高兴让人心境好起来的办法,否则人活着还有什么想头、什么盼头……
    人生不如意的事情太多了,有了美好的心境你才会知道,白云可以抓一把,苍翠也有清甜味的。有了美好的心境,才知生命中原本有山,原本有水,原本有善,原本有爱,为了这份美好,去塑造你美好的心境吧。

又是中秋月圆时
    每当一年一度的中秋来临时,我总是不由自主地想起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词来,词中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是千古绝唱,也让人遐思和幻想。年青的时候,该编织过多少美丽的梦幻,但为了“革命”,我带着别愁。离开了“温暖”的家,下乡到异地。佳节每临,更感到寂寞孤独,“无处可消愁”时就以拉琴哼歌、写诗填词作文来渲泄心中的伤感,排除无尽的岁月,安抚破碎的心田,以慰“近佳节更怯”之情。动乱的年代,月圆人不圆、家不圆,何谈月饼甜啊!
    十多年过去了,虽对黄金时代无端的消磨有些莫名的惆怅,但随着岁月的流逝,也尽化作橄榄似淡淡的回味。特别是如今每逢佳节,街头巷尾,商场门店里红红绿绿,琳琅满目、千样百味的月饼,那一群群喜气洋
溢的人群,顿让人感到时代的进步,改革的好处,同时也勾起另一段难忘的“佳节倍思亲”的思绪……
    人,是应该注重情感的。我常想,人一生中会遇到各种预料不到的境遇,但不论经历过什么,城市里的彩色霓虹,舞池中的婀娜舞姿,卡拉OK的盈耳欢歌,餐桌上的美酒佳肴,凡尘中的功名利禄,都可以忘;而唯独那种风雪冷夜送炭火的温情不能忘,酷暑荒漠中赠送澄澈洌水的美意不能忘,危桥断崖中伸出救援的手不能忘,落难失意时怜慈的同情心不能忘,黑夜穷途中送灯引路的人不能忘,痛苦寂寞时温柔爱抚的月光不能忘。   
    哲人说:有些人的给予,既不知给予的痛苦,也不去寻求快乐,更不怀着立德之念,他们给予犹如远谷中的金壤,旷野里吐露的芬芳。岁月不居,旅苦途长,人生当有福祸,月亮也有圆缺,“想来世事金能语,说到人情剑欲鸣。”因此,我感念在我人生旅途中艰难时给我真诚关心爱护支持的人们,和人性似火的挚情,我更希冀人间似圆月一样清明、和谐、完美、温馨……

三更有梦书当枕
    夜已经很深了,我仍捧着一本张中行的《留梦集》静静地读着。突然停电了,于是寻找蜡烛替代。当我划上一根火柴点燃的时候,脑子里忽然想到“红袖添香伴读书”的诗句来,四望斗室,不禁苦笑:一生何有真红袖,更无添香伴书人。 
    “红袖添香伴读书”是古代文人雅士的“才子手捧书卷,佳人剔灯把盏”艳羡的生活情趣。其实,若真的在夜深人静时,有素腕凝雪的红袖添香,恐早已心猿意马,哪还能专心致志读书。当然,倘若在“寒夜读书忘却眠,锦衾香尽炉无烟”时有“美人含怒夺灯去,问郎知是几更天?”有这般关怀备至的知音,也不柱此生。但深夜静读入迷时,来一个美人夺灯,也会大
煞风景,难以忍受的。
    不管是红袖添香也好,美人夺灯也罢,从古至今,凡名人志士无不喜好深夜静读书。如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首儒韩愈“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到近代齐白石的“灯盏无油何害事,自烧松火读唐诗”;从茅盾的
“好书读后三更月,良朋来时四座春”,到冰心老人的《忆读书》,恐怕是相当多追求知识人的感受。这种感受
是不能与“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功利人同日而语的。   
    “读书之本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每当黄昏来临,夜幕初降,拉上黄澄澄的窗帘,旋亮桔红色的台灯,泡上一杯清香的好茶,手捧一本你喜爱的书,静静地读着,在万籁声灭、夜深人静的氛围里,让思绪轻悠悠随着淡淡的书香夜游而去,这时你会感觉身内的宇宙辞别了喧闹的尘世,安歇了烦躁的灵魂,自由自在地与身
外的宇宙一起融为一体。    深夜读书有一种如水的意境。你会看见你不曾看到的一切,你会回忆起难忘的一切,你会获得一种恬淡、闲适、宁静、淡泊的心境,你才能沉浸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斑斓的世界之中,才能感知那些形形色色各异的人生,悟出生命的某种深意,使你确立一种信念,去实现你的人生价值。
    夜读书的乐趣是不可言喻的。壮阔的金戈铁马、柔情的小桥流水,一旦迷于书中,不再会到孤独和空虚,会忘却一切烦恼和忧愁,不知不觉地陷入她的怀抱,欣然、怡然……

也说人到中年
    本来不想写这老话题文章,然因岳父的去世,在青山公墓参加葬礼后,从一座座墓前走过,遥想青山也将是我的归路,心中不禁感到轻微的战栗与苍凉。
    “人世有代谢”,一代送走一代,一代又迎来一代。造物主也真厉害,让人生于自然,死于自然,社会也就这样在年去年来中变幻更迭。
    我并不是关怀生死颇切的人,只是近年来对有些事情渐渐地淡漠起来。翻看原来年轻时的文章,如今似有惆怅、渺茫、隔世之感,莫非真是人到中年的缘故?
    据说西欧人以人到中年为生命之开始,中国人则以中年为秋,为衰老之开端。我不知它是否是未老先衰民族的宿命,然中年与青年确有差别的地方。人到中年,体内脂肪慢慢积蓄起来,男的开始“发福”,女的也失去婀娜多姿的身姿,红颜不再,腰背开始酸痛,血气渐衰,各种疾病也乘机而入,两鬓见星,如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衰老向你预告,冬天怕冷,夏天怕热,步履蹒跚等等。除生理上与年轻人有明显差异外,心理上发生的变化会更大。以情感为例,年青人谈恋爱缠缠绵绵,誓死盟生,爱得死去活来,来得也快,去得也快;而中年人不再那么罗曼蒂克,也没有那股子傻劲。在他们看来,爱情只不过是魔鬼编织的骗人的光环,去追求这种美的梦想,还不如享受一顿佳肴实在。据说,男子到中年,青年时代的强烈爱欲就变为权势欲、钱财欲、领袖欲,总想出人头地,所以倾轧、排挤、嫉妒、玩弄权术种种手段,在中年社会里特别多。于是,在交朋友上由于世故的深沉、人情的历练,彼此之间谁也不披肝露胆,掏出心灵深处的那片真纯,难怪有人说,人到中年不易交到真正的知心朋友。然一旦交上,其趣味之隽永深厚,绝不似青年时代那些嬉笑浪谑的无聊、酒肉征逐、狂欢浮薄的友谊可比。
    前不久,友人宴请,说我活得不太潇洒。我说,生活中我有四项基本原则:少喝酒不抽烟,少打牌不赌钱,
少唱歌不跳舞,少看花不沾边。为了掩饰自己的虚伪还强调一句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而友人送我四句:劝君莫惜烟酒趣,劝君惜取中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我笑笑。倘若说人到中年整天沉湎于“花开堪折直须折”之中,那秋后的冬天岂不更加悲凉?
    人到中年并不是万事皆休的。中年的生活,虽不敢狂放,但它沉重、坚实,以其成熟和坚定展示它无穷的
魅力。似成熟的果实,既有夏天的火热,又有秋天的宁静。中年有中年的风度,假如有爱,那必是最深沉的爱;
假如有恨,那必是铭心刻骨的恨。中年是睿智的,它雍容、敦厚、热忱、持重、坚韧,像一坛陈酿的美酒香醇芳
洌。   
    虽然人到中年不敢说来日方长,然我们为什么不像巴尔扎克所说的那样:“……这是生命的中年,活跃的精力,达到平衡的境界,会发出灿烂的光芒……”?

为书消得人憔悴
    人的一生,能为之憔悴的事,不外乎难求难得到的,嗜好酷爱太深的。我“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大抵除了书还是书。“童心自有爱书癖”。小的时候,听老人们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情和理,书中自有天和地。”然由于家境不佳,无钱买书,也无处买书,每到晚上便尾随大人们到茶馆听书;听到精彩处就学着大人的样子慷慨地把奶奶给的一毛过早钱丢到说书人盘子里。有时候,为弄得一本“娃娃”书喜得连觉也不想睡。当“知青”的岁月,由于烦闷,劳作后,便一头钻进书堆里寻求解脱,嗜书如命几乎到了饥不择食的地步。年长后,书虽然对我仍有震憾的效果,但多少与它保持点距离,也许是我的理性已逐渐成熟,或者说我的情感已经迟钝,过了精神初恋的年龄。即便如此,年复一年,还是改不掉读书、逛书店、买书的习惯,一遇到好书,眼睛也亮,心里也喜,掏钱从没有这样大方过。一天不读书,心里就好像失落了什么,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难怪林语堂把书喻为情人。
    古人说: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读书的乐趣,我是真正领悟到了,在无法排遣的愁绪袭上
心头的时候,在缔绵阴雨天,在悠闲的日子里,在寂寞无人的时候,能读上一本与心共鸣的书,岂不让你获得
一种恬淡、闲适、宁静、淡泊的心境,获得一种摆脱扰攘纷争的潇洒气度,获得一种蔑视平庸和浅薄的与众不
同的眼光么? 
    正如福楼拜所说:“什么样的享受也比不上在炉旁读一本好书。”然而读书却是一件苦事,是需要甘于寂
寞的,而且必须自己去费心琢磨,把自己放到书中去,才能进入感同身受的境界。如今的年青人“正是读书好
时节”,不要因盲从“学而优则仕”而攀权附贵,更不要赶“经商热”时髦而告别了书本,因为人生一世,能有好书相顾相伴,如有良友相容,相念相携,才不算虚度,才能寻到乐趣,才可谓充实,才可谓幸福,才可谓“衣带渐宽终不悔”。

高山流水话友情
    夜捧一杯香茗,独坐窗前,任遐想将我的思绪推远拉近。想想这几十年酸甜苦辣的人生旅途中所接触过的人和事,不禁有朋友难觅的感慨。
    我大抵受中国传统伦理的“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五伦的影响,小时候就很注重朋友间的感情。可生活并不如你想的尽善尽美,人更是一种十分复杂的动物,头一天也许还称朋道友,第二天也可能就置你于死地。曾经,我几乎做了“朋友”的牺牲品,于是,将丰富的情感包裹。但几十年来,我也确实因真朋友的诚挚感情抚慰了伤痛的心灵。于是,我又透过包裹的感情去寻觅人生中难得的友情。可见,寻寻觅觅,众里寻他千百度,万丈红尘中,实在难有“灯火阑珊处”的“蓦然回首”。
    如今交朋友,大都重实惠。朋友间无非是相互利用,尔虞我诈,“有”则“朋”,无“有”何能“友”?朋友间的情感变淡,掺了水,变假了。有的人一心想着功名利禄,想着出人头地,“朝秦暮楚”,注重觥筹交错,礼尚往来,哪有真诚待人。诚然,人生一世,难免会有需要朋友帮忙扶助的时候,但倘若仅以此来概括朋友的用处,以能否帮忙或有用来作为交友的原则,那朋友未必做得长久。因为,人的一生实难预料,今日有用,明日未必有用;今日无用,日后未必无用,真是人生无常。若你在交友中整天算计有用否与划不划得来,那周旋之累岂不是得不偿失。
    我以为真正的朋友不论贫富、不论职业、不分性别、不分年龄,真正的友情是心与心的默契和撞击,是一种情感的触动,是良师益友,是凄风苦雨中的一片晴空,是茫茫沙漠中的一弘清泉。源自情绪或感情的喜好促膝谈心,相濡以沫,危难中能肝胆相照,生死相托,却对你的短处从不姑息。然茫茫人海中,如此友情又有多少人获得?真诚而不功利,理性而不智慧的朋友难寻。
    我这一生喜欢和人坦诚相交,一旦有相投者,那诚挚会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对不相投者的离去也不会有太多遗憾。深层韵交往,我追求那种邂逅的默契与和谐;在感情上,我向往那种理解信任,尊重一种客观的、人性的、达观的自然。我不苛求友人的生活方式、生活条件,但看重交往的感情质量,希望彼此关怀、思念、同
舟共济,彼此充实、乐观、幽默,并能更为完善,既有“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境界,又有“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清纯、明洁,用理性的,既冷静又激情的,既有限度又恰当的方式和精神去滋润爱护友谊。
    我不是属于“曲高和寡”难觅难处的“知青”之列,而是因有感生活的波折至今变得冷静。然而,我又童心
未泯,真想活得真实、精神,我有至诚之心,更有至善之意,不为人知也不求人知。只希求在被命运捉弄时,在
灵魂深处受到折磨和忧烦时,为空虚所苦闷时,有人能给我一丝半缕的真诚、不求回报的温馨,分享一份对人
间真情永远不变的执着与痴狂……

戏说“人心隔肚皮”
    深夜无眠,翻旧杂志,看到一则奇闻:一对外国连体婴儿竟然共用一个心脏,且这共用的心脏有一部分还裸露在外,并未有“肚皮”相护。想到古人“人心隔肚皮”的话,居然也有不确切之处,再想到数十年与人打交道,风风雨雨,顿生一些感慨。
    “人心隔肚皮”从字面上讲自然正确,心一般不会长在肚皮外(即使有例外,医学家也会帮助它回到肚皮里,因为毕竟不能长保健康),要不,心的形状颜色肯定会一目了然,那些“我把心剖开你看”的海誓山盟也真的会兑现。然而,心恰恰长在肚皮内,让人看不见,摸不着。正因为它超过生命之界定,才有了开朗之心、痛苦之心、惆怅之心、凄苦之心、甜蜜之心、苦涩之心、好心、坏心、祸心等许多说法。心使生命绵绵延伸,心让人世更迭,世事变迁。
    俗话说,人上一百,各种各色,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人心都是肉长的”,为什么就不一样呢?也许正是
这不一样才构成社会和历史。生活与工作中,要明白善与恶的标准,学会判别各种各样的人。然真正体悟“人
心隔肚皮”的真谛,又谈何容易!
    有人曾问我,世上什么东西最长,我说是人心;什么东西最复杂,也是人心;什么东西最短、最坏,还是人
心。哲人也说,人心乃两部分组成,“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野兽”。天使的善良将带来温馨与和谐,野兽的残忍
则带来冷漠与灾难,可见人心之复杂。
    有的人,心太窄,心不在自己身上,而老在别人身上打转转,自己太累,叫别人也沉重。
    有的人,唯私欲是求,损人利己,在与人交往中,若无利益瓜葛,则能和睦相处;若有利害冲突,便立刻翻
脸,千般挑剔,百般窥测,或者表面还是一脸和善可亲,其实觊觎你的利益,暗里使绊子,常常让你以为他真是
好人。
    有的人,顺应潮流,见风使舵,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舒心的、可意的赞誉之词尽可能让你陶醉,让你听起来舒坦、高兴,可背地里窃窃嘲笑、甚至咒骂,一有机会就干损人的勾当,可也许你还真认为他真诚有情。
    有的人,对权势者一味巴结和恭维,而心里却打着小算盘,一旦获悉某人即将失势,又变得虚伪与冷漠。表面上顺从、服从、跟从、奉承,骨子里却在窥视,急不可耐地等着“有朝一日”。   
    有的人,天生一副嫉妒心肠,有强烈的争胜欲和破坏欲,既怕别人瞧不起,又想得到想要的,如果不能事事如愿,便对他人的成功产生嫉妒,通过语言和其它激烈行为渲泄自己的破坏本能,以补偿不能获得之憾,这种人虽然可恨可怜,但比那些伪善的人来得直接,让人有应付之策。
    有的人,本应坦诚无误地传达某种消息,却总喜欢以转弯抹角、迂回曲折的方式,隐晦不安地四下窥测,
故作知心知己神秘耳语,打着哑迷,含糊地暗示,透露到关键处嘎然而止,把你丢在茫然无知的浑噩之中,一
旦有事,他是一脸无辜,什么也没说。
    有的人,表面上一副温良恭俭让,背地里唯恐天下不乱,拨弄是非,听风就是雨,“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
桃花逐水流”,这些人喜欢对别人评头论足,却又害怕别人说他自己。
  “人心”确实隔着“肚皮”。通往心灵的路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最难丈量的是人心,此时也许很近,
而彼时又相当遥远。人心是何等的复杂!大抵人人都拥有。本非不善,然因向往的落空而疑惧、嫉妒、戒备、
怨恨有害无益。 
    在这复杂的世上,我不敢呼吁人人坦诚相见,也不敢请人们丢掉“防人之心”,只愿这世界能少一分算计,
少一分伤害,人们在努力追求自己所向往的东西的同时,能保持纯洁的心灵,用乐观的心情处事,用善良之心待人,位微不觉卑,贫贱不觉下,独处不觉孤,冷清不觉寂,空闲不觉虚,骗人害人之心不可有,圆活不失真诚,世故不失善良。面对卑琐小人,且以宽厚、忍让、微笑、宁静、善意容之。   
    扶人推人都是一般手,赞人陷人都是一般口。让我们且记:莫伸推人手,莫开陷人口。

静中说浮躁  
    大抵是人过知天命之年的缘故,对先前不大爱好的禅林典实发生了兴趣。尽管它过于玄虚、诞妄,且微言大义的地方颇多,但对于修身养性还是有益的。“手执青秧插满田,低头便是水中天,六根清静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这一首《插秧谒》就能给人以启迪。
    人性的弱点在任何人身上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即使胸怀旷远,思想境界高尚的人也难免有浮躁之时。宋代理学家张九成告老还乡,一天参访喜禅师,禅师问他来干什么,张九成说:“打死心头火,特来参喜禅”。禅师故意说:“缘何起得早,妻被别人眠”。张九成大怒,喜弹师呵呵一笑说:“我轻轻一扇,你就起火,身有躁心,怎能参禅”?张九成这才恍然大悟,羞愧不已。如此看来,浮躁乃心之大忌。特别是当今生活中急躁、浮躁、狂躁等构成了普遍的“群体躁动现象”。 
    浮躁是一种急躁不安的心态,一种缺乏理智的盲目行动的总和,同时也是怨气、烦恼、压抑的结果。按中
医说法是中气不通,严重时会失控盲动,有极大的危险性。纵观历史,浮躁酿成的悲剧不计其数。春秋时晋国
与楚国在长勺会战,晋国大将成得巨因骄矜浮躁兵败无颜回国,自刎身亡。三国时刘备因东吴杀了关羽、张飞,内心急躁,急不可耐,发兵东吴,被东吴陆逊一把火焚烧得焦头烂额,仓皇逃窜。梁山泊好汉晁盖因建功心切,带着浮躁情绪攻打曾头市,被史文恭一箭送命等。改革开放初期,各类公司蜂拥而起,做发财梦,集资、贷
款、狂热下海,以为只要弄到钱投资就能财源茂盛、生意兴隆,殊不知浮躁往往会使人一败涂地,不少名噪一
时的改革者、企业家最后落得债台高筑,公司易帜,“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浮躁,可以使为官者好大喜功,盲目冒进,损失几十万“学费”;浮躁,可以使从商者急功近利、弄虚作假、丧失人格,甚至沦为阶下囚;浮躁,可使年轻人骄傲自大不知天高地厚,惹事生非。浮躁,是人之通病,心之大忌。俗话说,若去浮躁心,必具平常心。所谓平常心,就是心态平常,无私心杂念,“平常心是道”。佛家禅语说:“灭却心头火自凉”。世事无常,季节变换,悲喜忧愁,名利荣誉都能扰乱人心。阳光与寒冷,顺境与逆境都结伴而行。你无须怨天尤人、牢骚满腹,更无须终日愁眉紧锁、郁郁不乐。除却一切贪恨烦恼,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从忧愤中超脱出来,走出迷惘,放弃浮躁,经受住人生的风风雨雨,乐观地面对困难挫折。“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晚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苏东坡平常心的坦露何等超然。有些人虽然得到了权势和钱财或别的东西,但他们的内心与精神往往是空乏的。因此,我们需要在喧嚣浮躁中保持宁静和平的心态,不为势利所迷惑,唤回对世界与生命的激情,追求诗意的宁静。“纵使炎天烈如火,难消冰雪冷心
肠”。在待人接物中多一些平常心,浮躁之时,不妨读一读归元寺那副阿弥陀佛对联:大肚能容,容世上难容之
事;慈颜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

从看电视剧《水浒》说开去
    中国古典文学是一个知识宝库,它凝聚着许多哲人的智慧结晶。就近日电视剧《水浒》来说,在刀枪拳脚后边,隐藏着多少为人处世的良规奇谋,多少人洞明世事,练达人情,粗朴中有机巧,豪爽里藏诡诈。看似写江湖义聚,其实是“义与利、情与欲、圈套、心术、权谋”的较量。每看一集,都能悟出人生中那明智博达的东西
来。   
    潘金莲其实是一个悲剧人物,是一个封建婚姻制度的牺牲品。按照中国传统的对坏女人的评价,她是“淫妇”、“狐狸精”、“祸水”。然而冷静地从人性的角度分析,潘金莲属一个性压抑者。她原是清河县大户人家
使女,颇有姿色,大户财主调戏她,被老婆发现,便在一怒之下倒赔房奁,将潘金莲强嫁给武大郎。那武大郎虽
心地善良厚道,但因身材短矮,加之不懂风情,想那青春妙龄、如花似玉的潘金莲如何忍受得三姑六婆、浮浪
子弟的什么“好一块羊肉,落在狗口里”的冷嘲热讽,如何忍受得了同床共枕而得不到慰藉的寂寞。潘金莲本
性是善良的、坚贞的,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的女子,一旦她遇到英雄的武松,那种情不自禁的撩拔是可以理
解的。然而在武松的心目中是兄弟手足为重,男子汉应顶天立地,不能干那种有伤廉耻、伤风败俗的勾当。潘
金莲真挚炽烈的感情遭到拒绝后更压抑,心态也发生了变化,遇上西门庆,加之王婆受贿弄风情,遂与西门
庆勾搭成奸。潘金莲压抑多年的感情得到渲泄,然而西门庆对她不是真爱,这个暴发户一贯眠花宿柳、鸳鸯野
合,与潘金莲苟合只是一种欲望的发泄,遗憾的是陷入爱河中的女人比男人更狂热、更愚蠢。假如说那时她能
与武大郎离婚并再嫁;假如说他们能效仿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私奔;假如说他们能头脑清醒中断关系;假如说他们不害死武大郎……假设毕竟只是一种假设,“酒不醉人人自醉,花不迷人人自迷”,坠入欲网的西门庆与潘金莲,怎肯就此分离,在王婆进一步挑唆下,暴发户的本色进一步膨胀,怎能容忍武大郎,于是无毒不丈夫,一包砒霜致使武大郎惨死。   
    用现在眼光看西门庆,他属于“官商”之列,靠拍官府马屁升官发财,是上通官府下通黑道的地头蛇,有钱
有势,倘若他能知足,安享富贵.这一辈子也能顺养天年。然而,人心不足蛇吞象,欲海难填,没钱时想钱,有
了钱想发大财,发了财想混个官当当,当了官刮了民脂民膏又想嫖女人,想占尽天下绝色女子,到头米聪明反被聪明误,终于酿成杀身之祸。
    宇宙万物、时刻在变,人事更是如此,面对苍茫宇宙碌碌众生,面对如今物欲横流的世界,人该如何生存,我们老祖宗从生活中归纳了不少经验,即话不可说尽、势不可使尽、规矩不可行尽,为人处世多几分机巧与深沉,多几分淡泊与厚道。若逆其道而行,则会流于浅薄浮躁,在现实生活中碰得头破血流。西门庆便屉违背了“势不可使尽”的常规。人的运势很难说,运势好的时候,会不知不觉留下不幸不祥的种子,可以说人不是
在不幸时才开始不幸的。俗话说:念念常如临敌日,心心常似过桥时,做人一旦有权有势后,太放肆、太过份、
过犹不及,只能会自酿苦果。人是被自己打败的,世界美好的东西太多,岂能消受得尽?一味地追逐风流,反而不是风流。贪恋一时的情欲、满足一时的运势,即使有短暂的快乐,也并非能够长久。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曾说: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如此风流已不是狭义的风情万种,而是指人们在人生的长河中、在历史的潮流中怎样做一个智者、强者甚至伟人。可见真正的风流是大情大义、大智大勇、顺乎潮流。


版权所有:荆门图书馆 鄂ICP备05012537号 鄂公网安备 42080202000282号     
地 址:荆门市双喜大道 tel:(0724)2366359 Fax:(0724)2366359
网站美工:荆门中小在线 网站美工服务:0724-233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