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荆门图书馆网站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手机图书馆 | 英文版
作家文库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自建资源 > 作家文库 > 作家文库

漏断人初静 第一篇蓦然回首

时间:2008-09-02 00:00     来源:     作者:谭寿山    点击:


第一篇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墨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价前点滴到天明。(蒋捷《听雨词》)

人生难得静如水
    不知道从何时起,我的心境有如秋水一般宁静,脑子 里一片空白,我再次感到自己 对瞬息万变的世界产生了距离感。以前的自负和欲望离我而去,现在视读书为欢乐。深夜读书,犹如猫头鹰在黄昏起飞,白日的喧嚣停止了,在一种宁静的氛围中我进入阅读的境界,在纷至沓来的词语中想入非非地遛进另一个时空。这种体验如此强烈地使我觉得宁静生活的美好,即使愁苦也变得可以忍受。我厌倦了白日的各种琐事和竞争的游戏,悟到了与自己内心世界对话的方式,一切都自自然然。
    每当节假日时,我悠闲从容地静坐在象山的台阶上,看云起云落云聚云散,品味着它们时快时慢中变幻不定的图案,欣赏着大自然和谐宁静的美。“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只有此时心智不再为生活表层的种种繁琐所迷惑,神飘云际,这大抵似佛门所说的禅。在寂静的深夜,读一首唐诗宋词,或者步入凉台仰看深邃无垠的夜空,心绪一下子变得清澈高远。于是思绪更敏锐,记忆更清晰,感受更细腻,对人生认识愈加深刻,萌生出惭悔和感叹。驱除疾心妄想,修心养性,完善人生,从而拥有更宽广的可供人事是非周旋的心理空间和以更高的气魄与眼界来看世事人生的沧桑风云。“微笑看世界,从容与人生”。    平静的人生才能“虽见可欲”,而“一屑一顾”才能把逼在眼前的现实利害推远,才能把个人的得失看淡,把狭隘的私人恩怨抛开,从而得到精神上的清凉、开阔与超拔。

清茗品美好
    人生在世,雅事颇多。古人在赋诗弹琴、弈棋、舞剑、谈玄论道、书画古玩中获闲雅之
乐,现代人在卡拉0K、舞厅、“拖拉机”、电子游戏等娱乐中寻刺激之趣,但不论古人今人都得以食为天,总不能饿着肚子唱空城,于是素来讲究吃的国民便发明了饮食文化,有了饮酒与品茶之雅事。
    饮酒固然是一种美好的享受,但饮酒过量会伤害身心的良好,而茶之为用,却耐久、永恒。本人不是茶客,更不懂茶道,只是每当夜深人静喜好品茶而已。清茗品美好,意味悠远长。
    品茶之说,始于唐代陆羽,他著《茶经》一书,对品茶之法和茶具用水都很讲究,其中重要一点,茶在品,不在喝,重意趣而轻功用。在古人看来,茶生于灵山妙峰,承甘露之芳泽,蕴天地之精气,藏清灵玄幽之禀性。因此,视品茶为高格,脱逸超然,淡泊雅趣,难怪古人诗词中咏茶者众,如柳宗元说茶能“涤虑发真照,还源荡昏邪”;韦应物视茶为“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李白认为茶是“根柯酒芳津,采服润肌骨”;陆龟蒙说茶是“天赋识灵草,自然种野姿”等,也有人说“茶为涤烦子,酒为忘忧君”。酒虽拥有水的风情之美,而茶,更拥有水的气质之美和山的灵气,酒浪漫热烈,茶古典优雅,一个飞扬,一个蕴藉,一个奔放,一个内敛,若一旦与茶为伍,倒真让人牵牵恋恋,取舍不下,为爱清香,视同知己。   
    茶之性情淡泊,悠闲。古人说饮茶以客少为贵,一人得神,二人得胜,三人得趣,五六人乏味,七八人各施其茶,因此饮茶最适于一个人独处,缓烹慢煎,细品悠啜,无论是窗外日雨山风,还是朦雾密雪,尘洗尽兴难尽,心中便会有一种悄然的快意,其中滋味,不可言传,若朋友知己相聚一起,衣洁袖净,茶香汤洁,品啜之余,又骋以清谈,或诗棋琴画,令人心腑皆清芳,该有多么惬意。   
    日本铃木大拙在“禅与茶道”一文中说,茶道中蕴含着成熟的智慧。品茶之人要具有和、敬、清、寂的茶道之心:和,即心情平和;敬,就是对人要有谦卑之情和至诚之意;清,是清洁整齐,一尘不染,让人清心洁魂;寂,是性宜幽寂,朴质率真,和平安稳,淡泊明志。“深谷清泉白石,空斋辅几明窗,饮罢一瓯春露,梦成风雨翻江”。一杯清茗在手,细细品味茶所带来的意味,略略思考,你会渐渐地悟感出品茶的意境,慢慢地品出这就是人生雅事,这就是美好。
    美好不是拥有,而是饮茶般有滋味的品尝,一个人拥有钱财再多,也不及哪怕是一点点而实实在在的品尝。因为拥有只是一种实在的状态,而品尝才真正是人生的体验。
    美好不是浓彩重墨,不是顶点极峰,而是茶水一般的淡淡的、雅雅的、静静的,让人回味的温馨与美丽,因为浓彩重墨使人眩目,花天酒地必伤害身心,纵情享乐伴随的是空虚无奈,喧嚣吵闹令人烦躁,只有淡淡之中才能品出真味,雅雅之同人可渐趋佳境,静静的氛围里方可显现真情。
    美好犹如一杯清茶,纯厚、清香、悠远淡雅,品茶更能让我们理解生活的美好,那就让我们为这美好的生命恭献一杯涤烦的清茶吧。

佳酿溢情长
    《清茗品美好》一文发表后,有人不知从哪儿听说我 曾有“酒仙”之名,我笑笑不置可否。其实茶酒于我,好感并不是来自口腹脾胃,无非是因为小时候读《竹林七贤》中刘伶饮酒彻底醉之的洒脱、陶潜“把酒东篱下”的悠闲、李白“会当一饮三百杯”的豪放感染了我。人在悠闲时有茶有酒、有朋有伴、有诗有文,岂不是一大快事?于是我与酒结下不解之缘,方才有“醉里且贪饮笑”、“一樽还酹江月”的“仙”事。
     古时,“酒”字无三点水,只以“酉”字为酒,意思是“酉者为就也”。就人性之善恶,酒成全好人表现好品性办好事,又成全坏人表现坏品德办坏事,于是古人将“酉”字按八卦演变加上“水”,就成了今天的“酒”。水代表神奇美妙的仙液,又具有剔透、晶莹、活泼、流漾、随物赋形却又不落形迹的性灵,有万般风情之美,更具有灵黠妩媚之极,放射着光和热,让人陶醉,净化灵魂,难怪有人说:“酒是买魂的水”。张潮说得更斩钉截铁:“酒为饮食中尤物”、“春风如酒,春是一阵风,启封一坛酒,是柔媚又沉醉的一份迷人,夏是一阵风,新沏的一盏茶,是清心又醒脾的一份沁人。”茶可以涤烦,酒可以忘忧,酒是花之蕊,万木汁,加以麟髓之醅、酒乳之曲酿制,于是酒又称“佳酿”、“琼浆”,佳酿盛美器,意味更醇厚。
    “酒中有真趣,贵在能体悟”。饮酒是一种生活情趣,饮酒之乐与酒量大小毫无关系,真正懂得这种情趣的人,贵在沉浸之中,自得其乐,倘若能超乎具体的消遣,将另是一番享受,“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正如一个垂钓者对钓多少鱼并不怎么在意,而是借钓鱼坐船在山水间悠哉游哉,这大概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吧!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人生真趣,行于此而意在彼。
     酒是一种意境,意境之妙在于似醉非醉的微醉。《菜根谭》说,花看半开,酒饮微醉。微醉就是禅的境界。中国文化中能达到醉的最高境界的醉者堪称“酒仙”,“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微醉者,神思飞扬、言行洒脱自在、妙语连珠,醉也能留得清白人品,飘飘然妙不可言,神游八境而意蹈四海,众坐昏昏唯吾独醒。倘若是女子,那微醉便是“一杯佳酿穿心过,二朵桃花上脸来”,妩媚而不轻佻、热情而不泼辣、潇洒中带有几分典雅、大方里藏着几分羞涩,多一分失态,少一分无趣。微醉之妙在于醉中有清醒,无羁中有理智,当然微醉的酒仙是不同于“兴来醉倒落花前,常在梦中呼醉客”的酒徒的,也不同于“酒肉穿肠过,心中不留佛”、“醉来僻处媚幽人”的酒鬼的,更不同于吆来喝去,熨聒权贵的酒奴,微醉是“佳酿溢情长”,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初识的好友会觉得相见恨晚,酒逢知己。饮酒能聚集友人,开怀畅饮,谈天说地,也可以一人独酌,快乐悠长而神秘,酒入愁肠,举杯消愁愁更愁,酒入情怀,不思量,自难忘。酒乃至性至情之物,取火之热烈之格,藏水之精物之髓,于是饮酒也就成了情感运动。如果你欢乐,酒能让你的欢乐弥漫;如果你痛苦,酒能让你愁上加愁,一旦醉倒,迷狂的冲动与激情,就进入了阴柔与阳刚相碰撞的世界,似一首朦胧的诗,让你缠绵百思不得其解,这时什么都不想,白日的忙碌、劳顿、烦恼自然隐去,无思又无所不思,无乐而有无穷之乐,抛开世事纷扰,遁入无思之思,天地与心灵和弦共鸣,进入奇妙境界。   
    酒是自然赋予人的一味珍品,是一种美的呼唤,“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月明风清,松竹摇曳,花瓣悄落之时,坐而执杯,行吟今古,细品细酌,人也就像酒一样会散发美的气息,使人心旷神怡。在这大好时代,让我们为生命的春华秋实,共进一盏文明之酒吧。

寂寞空灵灵赏
    每逢佳节日,独坐窗前,似乎有股难言的寂寞无可排遣,自斟自饮生命的酒,别是一番酩酊。于是,我披衣到凉台上,望着远山的宝塔,似乎想从寂寞的天空、寂寞的山峦、静寂的城市里,梳理出寂寞的思绪。
    有人说:寂寞是自我和他人共在的欲望,它寻求的是普通人的温暖。一个人忍受不了寂寞,就会去寻求排遣的方法,有的会变成庸人,唯有耐得住寂寞的人,才可能去探索本质的意义和涵盖博大精深的生命。
    人生作为过程要逝去,似乎哪种活法都是人牛,然细一想,似乎又不尽然。当纷繁的外部生活扰得你不复
安宁时,你就需要一种内在的沉静,以一种以逸待劳的方式去接收和处理外来的琐事。这就需要寂寞,用自己
的内心力量,战胜寂寞,建构自己世界的乐趣和快感而独享,要使生命有所作为,成就一番事业,就要“为伊消
得人憔悴”,耐得住寂寞。
    真正的寂寞不是远离尘世,逃避现实,更不是身心冷酷,麻木不仁,而是灵魂于极度悸动后平静下来的体
验,是将一颗受伤的、膨胀的心,经过寂寞的调理复归于常态,让它在生命的旅途中得到一个轻松而温存、恬
静的驿站,在驿站里以一种欣赏的心情去面对寂寞,品味寂寞,这时你就会悟到寂寞是生命的朋友,是感知自
我的捷径,在天地冥冥之中,你会获得一种精神财富,会体悟一种心灵的充实。
    我曾于长长的寂寞里迈向成熟,又从成熟走向寂寞。下乡的日子,是最难耐、最清冷、最寂寞的,然也唯
有这一段时光最宁静、最恬适、最让人回味留恋。不用担心会有人来打扰那山岗上静寂的小屋,我尽可捧上
一本书用心去读,读着读着便融入其中,便不再觉得生活的清苦,只有满心的恬静。读倦了,拾起笔来,信手涂
沫一首给自己看的小诗,这,大约是爱读书人的所谓清淡与寂寞吧,看来寂寞也算一种境界。
    生命中有太多的诱惑,只有耐住寂寞才能阻挡诱惑,升华情愫。我不想随波逐流地得到一种表面热烈,我执著于寂寞为我生命的一种形式。即便是该爱恨该追求该回避的,也要于寂寞里洞悉万象,_以保持自我。
有人说寂寞太可怕、可厌,殊不知寂寞有最可爱的一面。月影悠悠,独处一隅,顿觉世缘远离,孑然一身,微
若尘埃,似乎悲切,然这恰是一种深沉、凄美、敏锐的感情,仿佛清醒的彻底寂寞,会使人重新找回真正的自
己,即使仅仅一瞬间,也是可贵美丽的。
    当一个人达到无心即我心、视功名利禄如尘土的意境时,何谈惧怕寂寞,真正惧怕的只是情感上的孤
独。
    我静静地仰望这朦胧的天地,这天地之寂寞,构成如此博大而深沉、如此丰富而永恒的意蕴,它能清理思
绪,圈点过去,洗润灵魂、咀嚼生活,能安放你疲惫的身心,让灵魂在缄默中保持清醒。
    夜深了,一幅素洁的窗帘将窗外的世界遮起。斗室中,我仍捧着一本书与灯影相伴,静耐着清寂,静享着
那份特有的恬淡……

缥缈孤鸿影
    我喜欢独处。独处极富诗意。
    人是应该学会独处的,然而独处绝不是忧郁和感伤,痛苦和绝望,它只是一个人生中的小插曲,是优美人性中永恒的吟唱。
    小的时候,常常一个人独坐在桥头河边看潮起潮落,似乎有“独坐深闺无人识”的凄惶;长大后更加领略过孤独、寂寞、忧郁、沮丧乃至绝望,常常困兽犹斗,难耐的无助与哀伤想稀释也稀释不掉。不自觉地想把自己困禁与桎梏起来,渐渐地就适应了这种状态,一种虚静的状态,起初那些无法忍受的如毒蛇般
咬噬的情绪慢慢平息,变得日益安宁与平静。于是,我学会了沉下来冥想、静虑、思索与漫游。
    如今当苍茫的余辉还来不及笼罩这个城市时,俗丽的霓虹灯闪烁在梧桐树下,我常常一个人徜徉在无人的地方,静静地捧一本书享受独处。这时,没有友人的呼吸与交流,只有一个人的心跳,恍惚地进入一种封闭虚静的状态,即使感到通体上下喷薄着激荡而浓烈的生命之气,即使常常感到人间的缠绕与撩拨太多,然书卷的沉香,心中友人的挚情让我遗忘和蔑视感性种种的诱惑,使自己进入到清远至境。
    一个人只有把自己关锁一隅,守住绝对的孤独与寂寞,终日里自己与自己对话,拒绝进入他人活动范围
的任何可能,让灵魂由沉睡到醒来,由醒来到沉睡,才能感悟到热闹时感悟不到的东西。
    我一生没有太多的奢望和渴求,只喜好在独处的时光里寻求一种诗意的淡泊、美丽的宁静,让纷乱的思
绪任意神游。这时,你尽可以脱下虚假的外衣,自己审视自己丝毫的虚伪与自卑、自信与自尊,静心地欣赏自
己,觉悟世事,才会悟到天下再热的茶也会凉,再奢华的宴席最终也会散,再美丽的鲜花也会枯谢,再簇拥的
人群也会门前冷落车马稀。只有独处,才能冷静的去思索,才能看清周围人的真正面孔,才能把功名利禄看作
是身外之物。
    然而,有的人,人为地让自己通向孤独的死谷。一旦外面花红柳绿的世界向他频频招引,从孤独难耐的
洞穴中到人声鼎沸热情高涨的地方时,他是很容易与这个世界握手言欢的,会排遣和遗忘自我逼向孤独尝
试时所体验的感伤和凄苦。因此,他们需要一种自然的心境、致远的情操,唯其如此,才能品尝独处的真正含
义、享受到独处的独特欢悦。
   学会独处的同时,要学会战胜自我。人只有在能战胜自我后,才能获得力量与自信,才能悟到一个人的时
候便是你心灵回到自然的时刻,因为你的心永远只有你自己最懂。试想,当一个人被人抛弃在毫无他助背水
一战中能踩着泥泞跋涉而来,这个世界还有什么能使他失望和气馁的呢。充分领略过另外一种生命的涵义,
人的精神反而会变得更加真切和深沉,学会在深思静虑中把握人生,真正感到人生参禅不易啊!

惊起不回头
    近年来不知怎么啦,常在夜阑人静之时,去回忆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往事,难道真是人到中年的原因。人啊!为什么到快要走进知天命的年龄时,才意识到时光逝去的疾速,才猛然悟到生命只是一瞬间,才仔细留意自己的“尊容”原来竟是如此这般。
    往事如烟,细想我如烟的往事似乎苦涩的多甜蜜的少。有人说,人的一生最遗憾的莫过于当你走过一段路后
发现没有留下美好的回忆。然而,回忆不论是爱还是恨,抑或是得还是失,是无论如何也抹不掉的。
    重提往事或是重温旧梦,对别人来说也许是怀着温馨,而我更多的是一份感慨,一种感伤和一份失落。尽管如此,我还是喜欢回顾,这种来自潜意识深处浓厚的自卑,大抵是为着那曾经走过的弯弯曲曲的心灵旅程,为着那曾被伤害柔弱的心,为着不被人理解或被人误解的心事和一桩桩、一件件、个个说不清、道不明的
事和人。
    回忆,能使生命的内涵更加深刻,使生命的外延更加拓展。一会儿我对人生有沧桑之感,似乎生活得困
乏;一会儿又感到对世界一片陌生,一片新鲜,生活似乎才开始。然不论怎样的回忆,不论是壮烈的人生,还
是炽烈的情爱,当初的就本不该有一种追悔,它毕竟已逝者如斯。人,一旦没有了追悔,就会有一种轻松与超
越,就不会有自责与沉沦,灵魂与理想才会在无悔中升华,追求的执著才会永恒。从坎坎坷坷旅途中走来的
我,懂得如何追寻着我的事业与理想,我的人生与爱情。我的眼光由此而显得更深邃,我的思维空间显得更
博大,我获得了事业,我充实着不曾完美的人生,我拥有属于我的那份真情。
    过去了的就让它过去,不必要过分去追悔已经走过的旅程,我们的生命依然还要继续,爱情依然在运行。虽然不能如年轻跳跃欢快地走路,不能大胆穿新潮时装,不能一步三回头看靓丽的女性,不能……
    虽然面容已有点憔悴,但心依然鲜活、年轻,仍想把人生的一份潇洒与信念展示,去充实我的生命,无论
发生什么,未来的日子也将不会有后悔。如果有一天我真的倒下了,我的心就平静如水去皈依自然。

  天凉好个秋
   一片落叶知秋凉,时间过得真快,又是秋天了。
    风,轻轻地吹来;雨,绵绵的飘洒。走在缓缓飘着落叶的梧桐树下,“暮雨不来春又去,花满地,月朦胧,”一股莫名的惆怅从心头泛起。遥望着淡淡一抹雾云,无声无息静谧的山峦,我静静地思索,似乎想从心
底深处拾起一份失落,一份寻觅。
   造物主真是神秘莫测,创造四季,美态万千,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以思纷”,又给
人的感受不尽相同。四季中,秋总是与离愁别绪牵扯在一起,文人墨客大都往往以孤寂苍茫的笔触抒写穷愁
落寞的情怀。人世际遇的惆怅,悲天悯人的心怀,难舍难分的唏嘘,似水韶华的愁思,夜凉如浸的冷碧、萧索、
寂寥、落寞、感叹、伤怀、迷惘、凄清,给秋抹上一笔黯然的色彩。
    记得年少时读宋玉的《九辞》“悲哉秋之为气也”,欧阳修的《秋声赋》、杜甫的《秋兴八首》“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只觉得口角喷香、心神怡然,如今恐怕是人到中年的缘故,在“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的秋景中还真有点“而今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的壮志未酬的愁滋味……
    然而,秋天毕竟是美好的季节,静静的谷场、淡淡的炊烟、深秋的鲜艳、忙碌的收获,使你会想到生命的
成熟与永恒,会有明丽、清新、深沉、悠远以至热烈的感触,这使我想起“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的名句和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千古佳诵,更难忘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
花”,用秋色的浓烈、灿烂、鲜艳、坚劲来表示对人生的执著和乐观的情怀,回肠荡气,沁人肺腑。如果说王安
石写故园晚秋“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有恢宏的胸襟,明敞的怀抱,
那么刘禹锡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更显得明快畅
朗,有催人奋发的风采。
    秋色的斑斓,秋山的深沉,秋水的浩淼,秋林的苍茫,秋空的高邈,秋月的清朗,秋气的恢宏,构成一幅多
色调的图画。
    欣赏秋景,因人而异,虽然秋色呈现出萧索、冷逸、朴茂、雄浑等多种色彩,但它毕竟是成熟收获的季节,
既让人怀情思乡,又让人沉思遐想,“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赏秋需要多种心境,然大千世界,谁又能把秋色看饱、把秋味觉透?
    人到秋景,虽然褪尽了浮躁也减少了激情,但沉稳中也有无可奈何的惆怅。成熟到来,衰老即将出现,人
生之秋是如此壮丽又是如此苍凉。人到了秋的年龄,什么都经历过了,什么都尝过了,什么都看透看穿了。现
实呢,满足了;希望呢,渺茫了,这大抵就是人到秋景般的心境。于是,我带着悠悠的情思,藏着淡淡的余韵,缓缓地把我的整个生命溶进浓浓的秋色里。

漏断人初静
    我杂乱的心情终于随着春节佳日的来临渐渐地沉淀,白天的喧嚣停止,厌倦了的各种琐事、竞争和游戏被窗帘挡在屋外悄然无声地离去,人是安宁了,然思绪在夜深人静时变得愈加活跃、动荡和飘浮。随着书中纷至沓来的词语想入非非地遁进另一时空。我看到时空下的众多男男女女的悲欢离合,浪淘尽英雄和哲人的亡灵,看到世事如烟的绵延和云彩撕扯纠缠的裂变,远山的苍茫和清凉,这想象力的瞬间与永恒,也使我想起自己。我几十年来奔波于乡村和闹市间,为了生存,捉摸着视野内的人事种种以求透彻感悟生命及文学。人生真艰难啊,有些事直到“夕阳近黄昏”时才悟到。人生忙碌和清闲里有一种境界,那就是散散淡淡方自然。追寻和达到这种境界并不容易,它不是刻意的,得一份散淡人生的超越,需要有“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的宽朗。
    回想这些年玩文字游戏,也够累的,那是一种折腾。尽管人一生就是那般的不断地折腾自己和别人。年青的时候,常常借酒消愁,一杯接一杯往肚里倒,别人说喝得豪放,而我知道那是悲壮,是用寻醉来发泄无法排除的苦闷。经常是醉了未醉,未醉却又似乎醉了,人到了这时,什么身外之物都远去了,没有了完完全全的理性思维,什么爱情呀、痛苦呀、才华呀、命运呀,统统在殷红的液体中掺合奔涌,这时才敢于粗着脖子红着脸去高谈所谓的人生体验和文学主张。
    为人之道,力求为真,做一个真实的自己,为人不可贪,不可诈,不可虚伪,不可无情。细想一生,终究会
云烟般消逝,“荒草一堆草没了”,既然如此,人何以不过得自在点、自然点、问心无愧点呢?
    为文之道亦然,为文不宜虚空,不宜做作,不宜违心,不宜刻意,理应属于自然,属于散淡。
    散淡是漫不经心的淡泊,是一种自然的皈依,做人散淡,必大智若愚;为文散淡,文章也必定不俗。灯红酒
绿,靡靡之音是一种诱惑,不是散淡,是散漫,是平庸;花前月下是谈爱的心境,是激动,不是散淡。幽幽古径、小桥流水,才有诗意,才有智慧的启迪,才会产生艺术,才会产生散淡。散淡的构成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的世界,是气质,是天赋,是远离私欲的自在人生。
    苏东坡曾有诗曰“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面对人间逆事,“成固欣然,败亦可喜”,才能达到不求用世而自有用于世的人生最高境界。
    夜愈深了,艳丽的霓虹仍在窗外闪烁,稀疏的路灯,人已静,少了往日的烦躁,多了一份古朴的清凉,骚
动的思绪也随之平静下来去咀嚼回味那一份散淡的自然…… 

缺月挂疏桐 
    皎好的月,月月都有,这些年不知是缺乏闲情逸致,还是无暇去留恋,好久没有在月
下静坐和漫步了。
    从小时候起,我一直对月光情有独钟。月亮里的玉兔开启我的遐想,喜欢在月光下捉迷藏,打夜仗。稍懂事后在月下帮奶奶干活,至于“月落乌啼霜满天”、“月朦胧,鸟朦胧”的意境是体悟不到的,待到年少时认识几个字后便“为赋新词强说愁”,学李白“举头望明月”,对月独语,宛若月下精魂。似乎有了几份超然、淡
泊与宁静。下乡的日子,每当孤独涌进心里的时候,我便时常踏着月色到农舍后那片山岗上,让整个身心都
浸润在夜的静谧和月光澄澈里,倾听夜色,倾听月光,“质本洁来还洁去”,让孤独的灵魂在至纯至洁至诚的
月光下去收获一些充实和愉悦。乡下的日子虽然有太多的伤感,但却有美好的回忆,毕竟有五个年头“举杯
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青春梦影。
    夜,已经很深了,周围的山峦已望不见踪影,远处的灯光也相继熄灭,唯有月光无边无际地抛洒下来,照
耀着尘世的一切美好与丑陋,茫茫人海中,有多少人能如我一般感受到月光的亲切与纯真?有的无视你人格棱角的存在,让你落进庸俗的漩涡,成为漩涡中千万颗无棱无角没有性格没有特征中的一颗;你的周围常常有污浊的灵魂以一种道家风范来装饰脸色,但表情里却恪写着刷不掉的卑琐。驳杂的生活中,你只能以似是而非的面孔藏起智慧,藏起追求和喜怒哀乐,久而久之,生命的激情也被世俗耗散殆尽,随之便淡漠了自己的使命和追求,得而不喜,失而不忧,淡泊名利,宠辱不惊,以平和的心境对待一切,你的灵魂不再激情冲动,你人生的风景不再亮丽动人。值得庆幸的是,在这纷乱驳杂之中,你身无疾患,意志无溃疡,总算还能通过朦胧的月色中找到了玉兔的身影,去超越你人生的遐想……
    透过疏桐,凝视远方的月亮,她是那么明亮、静谧、安祥,我陶醉在那温柔至极的清辉里,尽情地接受大自
然的赠予,让皎洁幽美的明月昭示我的灵魂。人啊,当你能纵情拥抱大自然时,你会抛弃蜗角微名、蝇头小利
的烦扰,会忘却年龄的增长,日月的飞逝,连同平日城市的嘈杂喧哗和那些使人烦恼解不开的郁结也会随着“疏桐影摇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无声无息地流逝,唯愿多情的思绪,伴随着如水的月光流去,流向美好的
记忆……
    月光如水,似优雅的韵律在尽情地抚慰着我,人也只有在月光中才能感觉到月色的洁白和温柔,才能潜
心尽意倾听生命中的所有企盼与如歌的美丽……

入世与出世
    近日,大抵是心境的缘由,入世与出世,犹如两大怪物,缠绕在脑海里。
    古往今来,该有多少人在入世与出世中徘徊。这大抵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客观环境。当客观环境能提供其可施展才华的舞台时,入世思想就占主导,于是意气风发,指点江山;当客观环境冷落、阻碍个人才华施展时,出世思想即占其主导,于是郁郁寡欢,超凡脱俗,寄情山水,以“功名富贵如浮云”自嘲。二是主观因素。当怀抱救世救国之恢弘气魄投身于社会激流时,则敢作敢为,百折不挠;当患得患失于个人进退去留时,则卑琐猥亵,消极厌世。可取的应是“进者通达济世,退者独善其身”、“以出世之
思想积极入世”。
    要入世,想功成名就,赢取荣名,就不能出世;要出世,想闲适自在,逍遥度日,就不能入世。不论入世与出世,确实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然《菜根谭》中,洪应明认为,入世与出世是互相依存,互相补充的,一个人,除非夭折,入世是迟早的事情,欲在俗世中有所作为,就必须先领略过出世的意识,否则就不能脱离尘世的种种泥浊和病垢的污染;反之,一个人欲超越俗世而不受污染,就必须先尝遍人生的种种酸甜苦辣滋味,否则就
不可能出世后持守空寂的清苦情趣。于是,入世意味着有所作为,尽力担当起社会人生的使命,做出有益于社
会的事业,不因厌世遁世而浪费生命;出世则意味着摆脱琐事杂务,不为庸俗的世情所束缚,不以荣宠为怀,
不被眼前风景所迷惑,从而养成超脱豁达的胸怀,这样即使面对炎凉世态,也不会喜怒形于色,不会轻起厌世
之意,处变不惊,不受人间俗情的局限,人虽处俗世,精神意识却已有了超越和升华。
    人一旦步入社会,会切实体察到人间冷暖世态炎凉。因为人一经入世,难免要被人事纠缠、功利牵绊,错
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很难让你“出污泥而不染”。即使想回到单纯,也难免不为利欲所诱,一头陷进俗世大染缸
而不能自拔。若没有郑板桥“难得糊涂”和苏轼之流“一樽还酹江月”、“无所往而不乐”的超越处世之态,入世习俗已深者是难以自拔的。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如果用雨天和晴天来比作入世与出世,你就知道,雨过天会晴,晴
后便是雨,就会“成固欣然,败亦可喜”,一不积财,二不结怨,睡也安然,去也方便,然后你就会以超然于功利
之外的精神去积极地做事,就能达到不求用世而自有用于世的人生最高境界。
    我们既要强调积极入世的热情,也要强调在入世的热情倦怠之时,能够暂时的出世,调整一下绷紧的神
经。大多数的人,心目中都有居于尘世又想脱离尘世的愿望,有出世的热情,又不肯逃避人生,循入空幻死寂
之中;有入世的热情,又不愿沉溺于尘嚣之中而不能自拔,变得庸俗而碌碌无为。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在自
己短暂的一生中,为社会大众做一些有益的事情,不要因为人生平凡而掉以轻心,也不要因人生挫折而消极
厌世,须知自古磨难多英才,同时,又要防止因过多的沉湎于单纯的入世之念而妨碍了精神情感的升华。只有用
出世的精神过入世的生活,或用入世的热情来做出世的事情,就会从和谐的人格中看到人生的快乐和美好。

走出烦恼
    在这世界上,快乐不一定人人都有,而烦恼却每个人心中多多少少存在。当官的忙不完的文山会海,梳理不完的公务琐事,人烦、心烦,烦了还不能说。当经理厂长的是应酬不完的上下关系,接待不完的各种检查,愁经营,愁发展,愁工资,心烦意乱。人穷的愁柴米油盐愁这愁那心烦;人富的怕财产被盗,甚至还要考虑遗产
的分配,也烦。结了婚的嫌家庭太束缚,男烦女,女烦男;没结婚的烦知音难觅伴侣难找。有的单位烦那个单
位,有的人烦某个人,你烦我,我烦你,你怕我烦,我怕你烦,真是“剪不断,理还乱,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难怪连放浪形骸的李白都说“一水牵愁万里云”,元代高明视烦为“恰似和针吞却线,刺人肠肚分人心”,既是烦到“欲上高楼去避愁”,又怕烦恼太甚“白了少年头”。其实烦恼太多是自我心境造成,按照禅的说法,喜怒哀乐皆是妄念所生,中国佛门大智慧中有这样一个充满禅理的故事,从前有个老太太,不管天晴也哭,天雨也哭,一年三百六十天,几乎都是在哭泣中度过,人家给她送个外号“哭婆”。一次,有个高僧路过,问她为什么每天哭个不停,她说:“我生了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卖鞋的,小女儿嫁给卖伞的,天晴,小女儿的伞卖不出去,下雨,大女儿的鞋卖不得,真是愁死我了。”高僧笑道:“大妈你别愁,你应该这样想,天晴了,大女儿的鞋店生意兴旺,下雨了,小女儿的伞就有了销路,这不是很好吗?”“是啊,原来是这样。”从此,她天晴也笑,下雨也笑。同样一桩事物,从不同角度去看待,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去研究,便会得出全然不同的结论。
    诚然,人生难免会受到烦恼的纠缠,问题是怎样从中解脱出来。英国哲学家罗素说“要生活得快乐,必须
具有能忍受烦闷的能力”。一个人不可能一生都辉煌灿烂,因此当春风得意时,不要欣喜若狂;命运多舛时,不
自暴自弃;高朋满座时,不昏眩失态;曲终人散时,不觉寂寞孤单。学会反向思维,静观和理顺掠过的思绪,倾
听和反省内心的思考,进而捧一杯香茗,静观云起之时,饮一盏佳酿,神游冥渺之境,在尘世间的喧嚣告别后,心灵的宁静会在理想之光中隐秘闪烁。
    佛教认为,去除烦恼之因,即乃“六根清净”,才能达到无思无欲的境界,然而,清静养怡并非空虚消极,
人总得寻找某种依托,这种依托绝不是以跟自己过不去的方式把事物看得太重,追求纯而又纯的完美。看得
太重,必然患得患失,其实得与失是相对的,因此,不要以一得为喜,更不要以一失而忧。“丈夫于世何所求,赤膊条条任去留”,将烦恼视作锻炼,把波折当作磨砺,接受复杂世态的洗礼时不急于舐舔流血的伤口,而是在
黯然中品味人生百态;在懊恼沮丧,极其迷惘时,保持清醒大脑。要知道天下的幸福只有一种,而痛苦却有千
万种,当遇到尴尬境地时,不失“君子风度”,面对卑琐小人,以大家度量容之,安祥而微笑地接受命运的挑
战。
    生活的美满与否,人生的可爱与否,不是全靠环境的,要靠自己的心态。顺时,益觉感谢;逆时,视理所当
然,想得开,看得透,提得起,放得下,处世清醒,“骤然加之而不怒,卒然临之而不惊”,做人豁达、超脱,赞誉而不狂妄自傲,诽谤而不计较争辩,“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学会欣赏人生的自然规律,加强自己毅力的磨炼,满腔热情地投身于自己所钟爱的事业,自然会在冷漠中得到温存,在物欲横流中得到净化,在竞争敌视中获得友爱,从烦恼中走出来,“把尘世的礼物堆积在愚人的脚下吧,请赐给我不受烦扰的心灵。”

抚慰心灵
    小时候,有一次上寺庙,见一禅语:“心是根,法是尘,两种犹如镜上痕,痕垢尽时光始现,心法双亡性即真”,不求甚解。踏入社会接触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后,方悟到人人都是一面镜子,镜子与镜子之间虽可相互映照,却是不能取代的。人的一生若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寄托在别人的喜怒哀乐上,就是不断在镜子上搽抹,也会找不到光明真性的自我。
    我这一生被人误解的多,理解的少。动乱年代里,我常常为别人的一个眼神、一句笑谈、一个动作而心不
自安。其实这些眼神、笑谈、动作大都是没有意义的,我之所以为之心动,只是由于在乎别人的喜怒哀乐。生活
在那风涛骇浪里的我,要做到不畏人言人笑,确实非常不易,因为在我对应的生活中一方面要寻找依赖,另一
方面又要在依赖中寻找自尊,有矛盾的人格也就不能彻底的统一。
    每当和别人谈起过去,虽然对有过失意有过爱恨的岁月流露出满腹的忧怨和为寻求世人理解的渴望,但随着岁月的流逝才渐渐发现许多的解释是多余的和毫无意义的。因为无休止地寻求别人的理解,无异是精神的乞丐。况且有些人和事越解释越说不清楚,不如干脆对一切道听途说,闲言碎语,视为一阵风吹过,面对自己,走向心灵的自由和舒缓,微笑着,显得宁静和安谧。
    我从未真正潇洒过,尽管人有说我活得潇洒自如。其实那些真正活得潇洒浪漫自在的人,他们从不管别
人说三道四,生活对他们来说好像一阵轻风、一片白云、一束阳光。想到生命的紧迫,我常常一阵阵心慌,对
于生活,任何人都可以采取不负责任的态度,然而,我不敢。虽然我有对赞誉报之一笑,对贬谪一笑了之,毫
不顾及别人的饭余谈论的态度,然主宰自我,回归自我却需要付出何等的气力和代价……
    正因为如此,我愿意和富有生机又不浅薄庸俗的人一起海阔天空地畅谈。我从不以为年轻人就一定肤
浅,也不轻易认为年长就一定渊博,更不认为女人一定头发长见识短……
    岁月的手可以翻云覆雨,一颗善感的心,就总处在水深火热之中,那么,我们便该学着时不时地触摸自己
的灵魂,安慰她、鞭策她,在为自己活着的同时去唤起谨小慎微的人们对生活的激情。

闲话做人
    每与人们闲聊时,都不免发一些做人难的感叹。不论是初涉世者,还是社会阅历丰富的人,一旦踏入社会就会遇到许许多多复杂的问题。比如说,如今学生上学难,考试难,毕业后找工作难,到单位后与领导同事相处难。与领导太亲近了被视为拍马屁,同事瞧不起;不亲近领导虽然同事会认为你还可以,但领导认为你清高自负不可重用。你看不惯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嫉恶如仇,反映举报,便有人说你是眼子货,不会做人;如果你洁身自好,廉洁奉公,便有人说你傻帽,说不定还会被孤立。太优秀了会遭人嫉妒,“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不好不坏,则认为你平庸、滑头。若你遇上几位不团结的上司,你左不得右不得,哪个都得听,哪个都不敢得罪。倘若你手中有点权,秉公执法吧,说你不好说话,表面上奉承,背后指脊梁。有人有事求你,你不答应说你没意思不够朋友,答应了办不成说你太狡猾,六亲不认。该恋爱结婚了,找女人找男人容易,但找好女人好男人难。结婚虽容易,但过日子难。做媳妇的既要迎合丈夫,又不敢得罪公婆;当公婆的既要维护儿子,也不敢得罪媳妇。请客送礼,亲了这个疏了那个都会受到埋怨。当官的难,不当官办事也难。好女人难做,好男人更难做,要“男”字怎么会与“难”字同音呢?而且男人难了还不能说,说了你怎么叫男人,好男不和女斗吧,说你是“妻管严”;与“女人一般见识”吧,说你没出息。做女人虽难,但“寡妇门前是非多”,离过婚的女人更难。做人
难,做好人太难,难怪鲁迅先生也说“中国是古国,历史长了,情形复杂,做人也特别难”。
    做人之所以如此难,我想大抵一是因为要“做”人,既为了自己要做,也为了做给别人看,时常注意形象,
想落得好人缘,会做人的好口碑;二是中国百姓历来信奉“人情法则”,“人情练达即文章”,既然有人情,就要懂得世故,然而“世故”这玩意好让人难。太精于世故,猾不可交,太不懂世故,又不会做人,中国人做人难就难在这里,况且人上一百各种各色,不同的层次,不同的素质,复杂的社会,复杂的人,能叫人不难吗?
    然而,做人不论怎么难,既然生活在世上,难人也得做,尽管做人不易,尽管做一个正直高尚的好人,有
事业心、有益于社会的人难。至于怎样做人,这个问题太复杂,我想既然无力兼济天下,则须致力独善其身,
让自己宽大平和,处世为人多存几分仁恕,少用几分抱怨,承认自己和世界俱不完美。无须为恼事气恼,“忠于
自己之良心”,胸襟宽宏,认真但不顽固不化,洒脱但不玩世不恭。脚踏实地地做事,诚意和爱心待人。镇定而
愉快,冷静而从容。多一分糊涂,少一点聪明,大事清醒,小事糊涂。有权的不要玩弄权术,无权的不要太有
心机。多重一点感情,少一点利益。勿用苛求的眼光看世界,欲怨于人,先问自己,沉默是金,语多必失,绝不
要行多虑少,也不要行少虑多。不抱成见之心做人交友,方可得朋友,不抱成见欣赏生活,方可获生活之乐趣。摆脱琐事俗务之牵绊,放弃名利诱惑,得意浓时便罢,知恩深处休忘。酒色财气少仗,忍字牢记心上,少一点“自我”,多一点社会责任。不要太贪,不要太酸,不要太狂,不要太浪,不要太假,不要太黑,不要太贱,不要太滑,不要太吹,不要太混。处世要方,做事要有度。世人谤我、欺我、妒我、笑我、害我、轻我、骗我、辱我,我只是一笑付之,忍他、让他、耐他、由他、避他、敬他、理睬他,待过几年再看他。这么做人,你试试看?

享受悠闲
    人生在世,辛苦异常。既要工作,以求生存,赚取衣食之费;又要费精费神为子为女,以协调家庭和社会上的人际关系;还要拼搏奋斗,以求有所作为,光耀门庭。种种欲望和竞争,往往让人不能自拔,特别是在喧嚣中生活后,更难免产生焦躁,因此,一旦有闲之日,应该到山青水秀的乡间去住上几天,让宁静冲洗心灵烦顿,让紧张的身心松弛下来,轻轻松松,寻求乐趣,逍逍遥遥,逐情畅志,以豁达的心胸放下诸般杂务,随心所欲地玩一玩不违反道德规范、不损害身心健康、无任何功利的能使感情舒畅的活动。
   所谓闲是指摆脱尘世干扰,忘却人间的欲望,逍遥自乐并与万物融为一体的心境,它具有静寂、和平、安
稳之意。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悠闲之时,欣赏大自然,接近田园与山川,心旷神怡,忘记一切名利,胸襟也顿
觉卓然博大。“飞盏遥闻玉莞香”时,才会有“闲寻鸥鸟暂忘机”的乐趣,累了就“静扫空房惟独坐”、“日高窗下枕书眠”。
    在繁冗公务活动之余,留一片自己精神生活的天地,极为重要,它至少使你有可能在宁静时,想些平时无暇想或不便想的问题,做些平时无暇做或不便做的事。在此番精神天地里,你可以找回一个有血有肉的自我,并与之进行坦诚的心灵对话,“闲中释尽其中意”、“偷闲意味胜长闲”。
    生活旅途需要宁静的驿站,全部身心松懈下来,才会悠然咀嚼过去的生活,梳理混乱思绪。或者一无所
思,静静地躺在山峦上,看行云、看明月,无拘无束地自由神游;或者“青山扪风坐,黄鸟挟书眠”,读自己喜欢读的书,让思想与艺术之舟载着你在历史和现实的崇山峻岭中悠哉游哉地漂流;或者写作,写自己最想写的
东西,在无拘无束的抒发中寻得陶醉和满足;或听音乐,在神秘的天籁声中,与艺术家灵魂倾心交流;或信
手涂鸦将激情和爱情泼向纸面;或漫步沉思,任思绪在朝霞或夕阳中飞翔;或与你心爱的人依偎在一起,诉说
衷肠,静静地品味爱情的甘甜、憧憬美好的生活。
    然而,闲绝不是逃避人生,而是超越人生,以达到绝对境界或无限境界。张潮在《幽梦影》一书中说:“人
莫乐无闲,非无所事事之谓也,闲则能读书,闲则能游名胜,闲则能交益友,闲则能饮酒,闲则能著书,天下之
乐,孰大于是?可谓道出了真正的闲寂趣味。
    其实,每个人心灵深处,都有一分愿望,就是能抛开社会或其他人所加给你的羁绊,任自己的自由之心
与天地合一,难怪白居易说“身闲易淡泊,官散无牵迫”。贾岛更有一种佛的禅意:“独自南斋卧,神闲景易
空”。苏东坡则认为“因病得闲殊不恶,安心是药更无方”。只有心灵与万物同化才能抛却心头的烦恼与尘世
的干扰,让自己活得更真实一点、从容一点、坦荡一点。
    而我们现代人越来越缺少空暇以及不知怎样享受空余时间,又往往耐不住寂寞以致面对空闲时显得手
足无措,问题的关键在于,生活的目的是为了得到悠闲和教养的享受,还是为了追求快乐和感官的刺激。 
一个人只有在在宁静平和的环境中,才能悟出人生的真谛。诸葛亮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要想在喧嚣吵闹的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就必须在宁静中培养一份平静而不紊乱的心绪,只要有了消闲之心,有了超越俗世劳累的追求,有一个宁静清洁的心境,才会“静中见真境,淡中识本然”。

 


版权所有:荆门图书馆 鄂ICP备05012537号 鄂公网安备 42080202000282号     
地 址:荆门市双喜大道 tel:(0724)2366359 Fax:(0724)2366359
网站美工:荆门中小在线 网站美工服务:0724-233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