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荆门图书馆网站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手机图书馆 | 英文版
作家文库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自建资源 > 作家文库 > 作家文库

民谣声里看变迁

时间:2009-03-04 00:00     来源:     作者:王君    点击:


                                                                作者:
    不同年代有不同的民谣,一个时期民谣的出现,是一种高度概括的民心民意,风趣而幽默的反映了社会现实。回味近几十年来在京山地区流传的民谣,反映了我们家乡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和巨大变化。

    京山地处江汉平原北端,耕地广袤,气候宜人,雨量充沛,适合于多种农作物的生长。然而建国几十年后,农民们的温饱问题依然没能很好的解决。当时农村实行大集体,“你干我也干,干多干少一样钱”,因此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有民谣为证:

社员干活听敲钟,

一天干活真稀松。

队长哨子吹半天,

社员还不到地边。

    到了年底,农民的收入很少,“干活一年没有闲,算账分红倒找钱”。粮食也不够吃,农民常常要找队里预支,有一首民谣是

日里思,夜里想

没有粮食找队长,

队长说要找出纳,

出纳算盘扒几扒,

超支一百八十八。”

    由于粮食少,和粮食有关的食品不得不实行限量计划供应,粮、油、肉、糖等,根据大人小孩定量标准实行凭证供应,老百姓说“这票证、那票证,花红五六难分清”。

    穿衣服也够呛,不仅颜色单调,多是黑、蓝二色,布料也紧张,要凭票供应。所以有这样的民谣:“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小孩穿大孩,一孩接一孩,一直穿到不生孩,破布糊革再做鞋”。70年代进口化肥尼龙包装袋,一时成了做裤子的好布料,可以染成灰色和蓝色。并且还很紧俏,只有干部才能走后门买到。当时有首民谣十分诙谐有趣:

社干部、队干部

人人都有尿素裤

有青的,有蓝的

就是没有社员的

前面日本产

后面是尿素

屁股一扭

含氮百分之四十五

屁股一转

百分之四十五含氮

    在过去的许多年里,农村人的日子就是这样的艰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粮食产量大为增长。民谣也随之而来,“联产搞承包,队长不用再吹号”,“全家一齐干,不到黑天不吃饭”,“农业实行大包干,粮食年年都翻番”,“国家富,盖粮库”,“农民富,盖砖屋”。永隆棉区农民说的好,“想发家,种棉花”,棉花大丰收,农民生活水平大提高,民谣“棉桃一碰腿,酒壶不离嘴”,其意是棉花丰收有钱,日子好过了。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发展,京山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劳动力的解放,大量的农村人外出打工,在带回收入的同时,也带回了新的思想观念。农民的衣食住行也在日新月异的改变。吃饭不仅是饱肚子,还要讲究营养和科学搭配。穿衣服也不仅是为了防寒保暖,还讲究美观大方,老年人讲舒适,中年人讲品位,年轻人讲时髦。城镇里店铺里衣服琳琅满目,各种名牌专卖也登陆京山。农村人随时都可以上城买到合适的衣服。农村的土壁屋越来越少,红砖瓦房和楼房越来越多,许多农民到城镇建房和购房,彻底改变了居住条件。2003年国家免除农业税后,农民的负担更轻了,有的根据自己的爱好、技术、特长、发展多种经营,千方百计,科学种田增加收入,各种养殖业、民营企业出现规模发展。农村又有了新民谣:

千年等一回,

种田不纳税;

走进了新农村,

就有了新感受;

网络到处有,

盖上了新居楼;

骑着摩托到田头,

带着手机去放牛,

政通人和乐悠悠。

     要想富,先修路。富不富,先看路。解决了温饱的农民认识到交通阻碍了生产致富,于是,修路成了京山最迫切的事情。在过去,京山只有很少的公路,交通很不方便,甚至上趟县城也很困难,“京山路一百,一天走到黑”是当时的真实写照。上世纪九十年代,县里对境内公路进行改造,翻修了京钱公路、京宋公路等。进入新世纪,县里修通了乡村公路,全部修建成水泥路,实现了“村村通”,走路不湿鞋,汽车开进来,新村靓起来。”长荆铁路,武荆、随岳高速公路的建成,改变了京山境内历来无铁路、无高速公路的历史,交通真正是四通八达。人们夸赞说:

两条高速穿境过,

铁路通达出行便,

省城武汉一日还,

行车舒适又安全。

    农村的择偶观念也发生了变化,过去的联姻多年来系本乡本土,讲究“门当户对”,时兴“穷家穷,富嫁富,眼光高,找干部”,还有 “70年代嫁军营,80年代嫁文凭,90年代嫁大款””的说法。改革开放后发生很大变化,市场经济发展,高等教育的扩大,农村小伙、姑娘出外打工,上大学等,男女建立了感情,五洲四海喜结连理。跨省、跨地区,甚至涉外婚姻也不少见。曾有描绘南方亲戚来京山串门的民谣

 老亲家,别客气,

有啥话,说啥话,

想吃啥就吃啥,

鸡鸭鱼肉冰箱有,

比你南方也不差”。

    这些口口相传的民谣,其实是改革开放30年来的一个佐证,见证了京山的飞速发展,记录着家乡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人们的小康生活一定会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升。

 


版权所有:荆门图书馆 鄂ICP备05012537号 鄂公网安备 42080202000282号     
地 址:荆门市双喜大道 tel:(0724)2366359 Fax:(0724)2366359
网站美工:荆门中小在线 网站美工服务:0724-233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