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荆门图书馆网站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手机图书馆 | 英文版
作家文库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自建资源 > 作家文库 > 作家文库

麦黄时节

时间:2012-06-04 00:00     来源:     作者:刘本科    点击:

   

  

  麦子是熟悉而亲切的植物,就像哺育我们成长的母亲,和蔼而慈祥。家乡的黄土地,注定是生产麦子的温床,捧一把泥土在手里嗅一嗅,总是母亲乳汁般浓浓的麦香味。每当麦黄时节,一眼望不到边的田野,金灿灿的麦浪,在白花花的阳光下,尽情展示着丰收的旺景与喜悦。忙碌来了、劳累来了,但乡亲们的心却是喜悦的。

  在我的心中,麦子也是陌生伤感的一个字眼。上世纪六十年代生人的我,十八岁之前吃过的麦子简直能查清麦粒,即便吃玉米饼子也是后来的事情,那时吃得最多的是高粱饼子。而记忆中最早的饭食是用棉籽皮做的窝窝头,苦涩坚硬,毫无滋味,我们不懂事的孩子,常常是流着眼泪,在家长的训斥声中不情愿地强行下咽。后来能吃上高粱饼子了,感觉生活比过去踏实了许多,好像生活中的恐惧与无奈顿然消弭,每到吃饭的时候,再也不用流泪了。母亲常将高粱面和玉米面掺和了,再用酵面头发起来做成馒头形状的食物,虽然吃起来发散,但因其手感柔软,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不像传统的高粱饼子、玉米饼子那样干涩生硬,在我的心目中这便成了那个困苦年代里的上等主食。我刚参加工作那年,赶上土地承包到户,农户可以自主选择种植作物,也不再担心冒富会被割尾巴。农民有的是力气,也不会惜力气,没钱买化学肥料,自家的农家肥照样管大事。政策落实的当年,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麦子的大丰收,自此家家户户便能终年有馒头吃了。人世间有多少奇迹不是劳动人民靠双手创造出来的,但这回关系民生的麦子奇迹却是因为政策的解绑而一蹴而就,多少又不得不让人作深刻反思。当时我曾就种麦子专门请教过父亲,因为我感觉麦子对肥水的要求也不是很高,为何前几年人们就不能像种高粱那样把麦子种好,使大家早几年吃上面食呢?爱动脑筋的父亲当时好像给我讲了一大通农业知识也没给我讲清楚什么。长年累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亲,他怎会懂得政治与麦子的关系,他怎会知道脚下的黄土、黄土上的庄稼,以及种庄稼的他,也都属于他至今还不能完全理解的政治这个字眼呢!

  每年的麦收时节,我都要回家帮工。那时年轻气盛,家中割麦子时,我常常是头镰。将顶着沉甸甸麦穗的麦茎,用镰刀拢在手中,沿底部猛然用力一割,刷拉一声,那麦子顺势倒下。如此继续下去,像完成一件久违的艺术品,辛劳中充满慰藉与兴奋,这份殊异的感受如果你不曾经历无麦子的时代,无论如何你也不会别有一番身心愉悦的真切感受的。

  高粱、玉米的年代无论如何已经过去了,麦子成了时代舞台上的主角,麦黄时节,站在麦浪的边沿,瞻前顾后,抚今追昔,遥远而切近的思绪也便化作了眼前的穗穗丰盈,迎风高歌。



版权所有:荆门图书馆 鄂ICP备05012537号 鄂公网安备 42080202000282号     
地 址:荆门市双喜大道 tel:(0724)2366359 Fax:(0724)2366359
网站美工:荆门中小在线 网站美工服务:0724-2334421